行业专家:地方政策决定电动车私有化进程

随着中国电动车示范运营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私人消费市场逐步启动的时候,地方政府和典型城市的示范作用越发重要。目前,各大示范运营城市都在陆续出台电动车私人消费相关的鼓励政策,北京作为示范运营的重点城市之一,政策呼之欲出。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陈贵如表示,今年北京将陆续出台相关鼓励和支持私人购买纯电动车,今年北京私人购买的目标是2000台,北京电动车示范运营的规模是3万辆。
  北京私人购买电动车破冰
  电动车配套基础设施,也就是充电问题是推动私人购买的第一步。对此,北京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到2015年在北京市要建3.6万个充电桩,这是按照2015年达到3万辆纯电动车设计的,今年已经开始布点。
  另外,北京市现在已经开始启动私人购车的志愿者行动,已经有志愿者与北汽等车企联系购车。对于私人购买,北京市规定了两个先决条件:用户每天行使里程不要太多,第二,用户家里面要有适合安装充电桩的条件,即固定车位或者车库,国家电网免费到用户家里面安装充电设施。
  关于电动车的销售价格,目前北京是统一定价,包括北汽、长安等企业在内生产的电动车乘用车,价格在20万出头,其中国家纳入到示范运营补贴的是按照电池容量补,每千瓦3000块钱,最高是20度电,即6万块钱。
  北京市政府也是按照国家同样额度补6万块钱。所以,一台电动出租车,国家和北京市补12万,剩下的成本就是10万多,和传统出租车差不多。因为电动车属于早期投入,电控系统成本高一些,所以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高一些。
  总成本算下来,目前来看电动车价格还是偏高,不过,虽然购车成本是电动车高,但使用成本纯电动车是传统车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我们电动车的能耗是百公里13-15度电,北京电价是8.12角定价,介于民用电和工业电之间,就按照15度电算,那就是百公里12块钱。而传统车是6升油,要42块钱。所以使用成本电动汽车是传统车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北汽新能源公司执行董事林逸告诉记者。
  另外,北京市电动车示范运营还在扩大。目前运营是在七个远郊区县由三个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运营,即当地国资委管出租车运营公司,国家电网负责充电设施,主机长是做售后服务,是这三家组建公司。
  北京市举行继续扩大出租车试点范围,今年达到2000辆,主要还是在远郊区县。现在统计下来,在区县示范运营的出租车平均行驶120-130公里,最高200公里,就是晚上充电,中午回来补电,每个出租车司机每天收入达到300-400块钱。
  电动车示范运行再深化
  实际上,过去几年由中央政府主导的“十城千辆”电动车示范运营的确暴露出很多问题。“中国很多顶层设计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设计电动车,而是从国家的政策,从上往下压。所以,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都是政府行为,政府资助、政府采购,基本上私人消费者没有参与到这个圈里面。”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总裁安锋一针见血的指出。
  “仔细研究示范运营的城市,他们对于电动车的项目报的一些数字还是有一些水分的,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虚报来获得中央政府的补助,或者是中央政府对他们的一些优惠政策。” Christopher指出。
  不过,中国电动车走向私人的计划并不会由此停滞。有数据显示,过去几年100亿人民币投入电动汽车行业,2005年中国只卖了2500多辆电动汽车,而在2010年的数字达到4400多辆,2011年是8000多辆,去年已经达到1.25万辆。
  美国在电动汽车方面还是占领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12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卖出的电动汽车达到3.1万辆,日本卖出了1.7万辆,中国是排名第三。
  “实际上如果把已经购买了和消费者已经签了协议,或者说已经购买了但是还没有拿到牌照的车包括进去,目前电动车示范运营的整个规模是有3万多辆,将近4万辆。”电动车研究学者宁国宝告诉记者。
  宁国宝强调,电动车真正推开,就要让消费者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体会到电动汽车的优越性。无论是从产品性能上,还是从使用上,还是从利益上,还是从其他的社会价值等等方面,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我想电动车可能会在私人领域推广的更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