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油品升级换代完成情况不容乐观。记者近期在青海省内的车用燃油市场调查发现,机动车燃油市场混乱,劣质油品通过社会加油站借机低价进入市场,社会加油站油品合格率不足70% 市场存监管漏洞。加油站建设存在过度密集的情况。业内人士担忧,完成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2015年将在全国完成车用柴油排放标准从国III到过国IV的升级换代的目标任务可能存在困难。
升级步调不统一劣质油品通过社会加油站低价进入市场。根据青海省发改委2014下发的1228号文件要求,青海省内国IV标准车用柴油的质量升级置换于2014年12月底前完成,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排放标准较低的国III柴油将推出车用燃油市场。记者了解到,中石油在青海的加油站到1月底完成油品升级,中石化到3月份才开始陆续完成油品升级工作。由于上述两家企业油品升级步调不一致,社会加油站借机普遍向社会供应价格较低的国III柴油从中获利。汽油的情况也是如此。山东、陕西、宁夏等地的地方炼油厂生产的低质油品,以低价优势通过社会加油站进入青海市场。以93号汽油为例,地方炼油厂每吨油品至少比中石油的采购价格便宜1400元。青海省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青海社会加油站油品抽检合格率不足70%。一些偏远地区加油站甚至仍在销售90号甚至更低标号的汽油。不仅如此,由于油品升级以省为单位,省际间步调也不一致,导致省与省交界地带的加油站出现政策性不公平竞争。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油品质量升级价格政策有关意见的通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省为单位或以城市为单位自行确定油品质量升级进程。”例如,尚未完成油品升级提价的新疆、甘肃尚未完成,导致中石油、中石化在交界地带青海境内的企业受损。以中国石化青海民和享堂加油站为例,距离该加油站2公里即为中国石油甘肃红古区三岔口加油站,柴油价格较青海低0.23元/升,吸引了青海境内的车辆来加油。受此影响,今年2月份,享堂加油站销量同比下降了8.04%。部分区域加油站建设过多过密管理混乱。
除了油品质量监管不到位,青海省在部分主要城镇、路段设置的加油站过于密集。例如,在109国道格尔木市区至南山口区间约30公里,有5座加油站,平均距离6公里。在315国道湟源至西海镇区间的40公里内,有加油站10座,平均距离仅有4公里。而在农牧区的加油站则相对稀少,不能满足当地成品油消费市场的需求。加油站的过多建设,也给管理带来风险。据统计,2015年1月1日至今,因为存在突出火灾隐患,青海省对化隆县群科桥头加油站等29家加油站作出了“三停”、罚款及行政拘留等处罚措施。此外,部分社会加油站模仿国有加油站的侵权行为突出,不但在外观上高度模仿,有些加油站的员工服装都采用了与国有加油站员工相同的款式。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现象表明青海省部分地区加油站审批缺乏合理规划,并且管理混乱。油品升级政策限定目标单一,不同等级油品同时存在。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国家和青海省关于油品升级的文件都将目标限定在了“车用油”,但是,拥有大量工程车辆的工矿企业及大量使用柴油的企业均通过直接批发的方式采购柴油,国家对此既无明确要求,也缺乏有效监管。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青海销售公司的年销售量中,分别有1/4和1/5都来自批发环节。由于国III油品在市场上存有多种生产、批发渠道,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家国有企业不得不在批发环节保有一定量的国III油品,导致了国III、国IV柴油并行销售的局面。这不但增加了企业运输、储存环节的成本,也给一些社会加油站继续销售国III柴油创造了机会。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业内人士提出建议,青海省政府所属的管理部门能够严控劣质油品进入市场,落实2015年初由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车用燃料专项整治方案》,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加油网点的油品质量监测。在油品升级换代过程中加强企业与企业、省与省之间的协调,避免因政策差异在交界地带产生不公平竞争。同时,应合理布局加油站,构建结构合理的加油站等级层次,使加油站的建设规划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要考虑青海藏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偏远农牧区加油站的规划建设。此外,扩大油品升级目标范围。在“车用油”基础上,扩大油品升级范围,建立源头追溯机制。在生产、批发、零售、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统一油品升级换代标准,避免多个等级油品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