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解禁政策遇冷 多地为何无法落实

目前,仅有贵州省和新疆伊犁市、甘肃兰州市、辽宁葫芦岛市宣布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允许外省符合国家标准的老旧机动车迁入本地。其它的200多个地级市并没有如期落实国务院的要求。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二手车分会秘书长沈荣在北京再次呼吁,各地应尽快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还二手车市场一个正常流通的大环境。
  其实,按照国务院今年3月底发布的《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要求,5月底前,全国299个地级市除了京津冀、江浙沪、长三角三大区域的城市外,其它省市应该无条件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那么,实际的落实情况又是怎样呢?
  取消限迁阻力重重
  目前,仅有贵州省和新疆伊犁市、甘肃兰州市、辽宁葫芦岛市宣布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允许外省符合国家标准的老旧机动车迁入本地。其它的200多个地级市并没有如期落实国务院的要求。
  沈荣表示,他预料到一些地方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推诿、拖延,但没有想到的是,仅有寥寥几个地方最终落实了国务院的文件规定。
  也就是说,中国的二手车限迁政策实际上已经严重阻碍了全国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对于日益壮大的市场来说,这一政策的普遍存在,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市场的活力。
  限迁政策始于北京。当时北京以治理环境为由,再加上筹办奥运会,对外地迁入二手车辆设置了严格的环保门槛。此后,河北、上海等省市纷纷效仿,最终这一政策几乎在全国普遍推行。
  限迁实施之初,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数额总体不大,影响也较小,但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二手车大市场也随之逐渐形成。限迁弊端开始逐渐显现:车主利益受损、消费者无车可买、全国市场无法形成、影响了新车销售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二手车总体处于产品紧缺状态,但是,各地的限迁无形中抬高了流通成本,车主卖不上价格,买主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整体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激活国内的二手车市场。两会后不久,国务院专门发布文件,要求各地不许对二手车实施限迁政策,那些已经实施限迁政策的城市也必须在5月底前取消。
  这本是一个好的政策,也为二手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利好,整个行业都在等待这一政策带来的市场爆发。但是,各地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税收环保成主要借口
  对于诸多城市的“抗拒性表现”,沈荣分析称,可能是受到税收政策的影响。因为根据现行税收政策,二手车的交易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基本上没有税收收入。与此同时,二手车交易量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新车的销售,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税收。“所以,各个地方政府会缺少执行的积极性。”沈荣说。
  环保压力亦被认为是影响各地接纳外省市二手车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来,各地加大了对环保的考核力度,汽车尾气被认为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许多老旧机动车仅仅达到国II、国III标准,相对而言污染较为严重。因此,从这一因素考虑,各地纷纷开始限制外地迁入二手汽车。
  但在市场人士看来,政策不公也是各地执行力不够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的取消限迁意见有了一定的保留,比如,给予京津冀、江浙沪、珠三角区域豁免权,允许这些地区继续实施限迁政策。
  “北京市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这不仅体现在二手车限迁方面,在机动车限行、限购等方面,其它城市纷纷效仿。如今北京等大城市仍被允许采取限迁政策,其它省市肯定难以心服口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实际上,此次国务院的意见也解释了北京等省市“享受豁免”的原因:这些地区均为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
  不过,沈荣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在他看来,除了河北省外,其它受豁免地区基本属于机动车净流出区,限迁政策取消与否,都不会导致更多外地车辆进入。因此其它各省市不应以此为借口拖延执行。
  不取消限迁影响深远
  实际上,限迁政策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二手车市场的形成。在业内人士看来,去年二手车市场销售941.71万辆,并未达到此前1000万辆的预期,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限迁政策。
  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巨大,而且每年基本上能够保持两千多万辆新车的进入,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发展历程来看,在达到这一阶段后,二手车市场将逐渐爆发,交易量也会赶上并超过新车交易量,在德国、美国等成熟的汽车国家,目前二手车的交易量甚至数倍于新车。
  国内的二手车市场环境也逐渐得到完善。比如,随着我国二手车交易的日益活跃,各种配套条件逐渐成熟,为了解决二手车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在内的各方纷纷建立检测机构,努力构建一个透明的二手车交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