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布日期: | 时效性: |
实施日期: | 文 号: |
颁布单位:商务部驻塞浦路斯使馆经商参处 |
一、塞浦路斯汽车市场概况
塞浦路斯国土面积小,无轨道交通,岛内陆运全靠公路网络。目前塞公路总里程为7842公里,截至2007年底,高速公路里程为257公里。公路交通对塞国民经济贡献突出。2007年岛内公路运输产值达到2.04亿塞磅,占交通运输总产值的9.2%,其中出租车客运产值3078万塞磅,巴士客运3796.2万塞磅;公路运输吸收就业4802人,占交通运输领域总就业人口的1/5。
塞居民出行基本靠私家车,人均汽车保有量居欧洲各国之首,平均每1.6人就拥有1辆汽车;经济状况略差的家庭或个人则以市政公交为主要交通工具,约占交通出行的2%;短期旅客一般选择旅游巴士或出租车。截止2008年底,塞汽车保有量为64.79万辆,其中小轿车49.6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6.6%。此外,货车14.19万辆,巴士3819辆。
近年来,塞浦路斯汽车交易量呈逐年稳定增长态势(见图1)。据塞浦路斯统计局数据,2008年塞新注册各类汽车61056辆,同比增长3.9%。其中小轿车51528辆,增长1.2%;巴士216辆,增长24%;货车8680辆,增长21.4%。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塞车辆购置需求明显萎缩,汽车注册数量大幅下滑。上半年累计注册汽车24860辆,同比减少22.1%,其中新车11271辆,二手车13589辆。小轿车注册20714辆,下跌24%;货车3817辆,下降10.9%;仅巴士注册小幅增长4.8%至87辆。
二、塞浦路斯汽车进口情况
塞浦路斯国内无汽车工业,岛内各类汽车均依赖进口。2008年,塞进口汽车8.64亿欧元,同比下跌0.4%。其中巴士进口1052.04万欧元,同比增长1.3倍;小轿车等各类乘用车进口6.63亿欧元,同比减少6.9%;货车进口1.12亿欧元,增长25.8%(见图2)。
塞汽车进口市场集中度颇高。主要来自欧盟及一些亚洲国家(见表1),进口额超1亿欧元的德、英、日三国合计占塞汽车进口总额的70.5%。居首位的德国进口2.32亿欧元,占26.9%;英国进口2.25亿欧元,占26%;日本进口1.52亿欧元,占17.6%。
塞自华汽车进口量小,但增势迅猛,近年来年均增幅达54%(见图3)。2008年自华汽车进口209.21万欧元,同比增长65.2%,但占塞汽车进口总额的比重依然偏低,仅0.24%,在塞汽车进口来源国中排第22。其中,进口轿车37.33万欧元,比2007年增长19.5%;巴士进口26.02万欧元,增长31.5倍;货车36.76万欧元,增长18倍;底盘、机身等零部件79.83万欧元,增长29.5%。
三、塞浦路斯汽车消费现状
塞居民对汽车原产地、品牌及型号等存在明显偏好。
从产地看,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是德产车。今年上半年岛内居民购置德产新车和二手车共计9146辆,占上半年汽车购买总量的36.8%。日本产汽车凭借经济性优势亦受热捧,上半年共购买6592辆,占26.5%。此外,英产车与法产车亦有一定市场占有率,上半年交易量分别为2893辆与1280辆,占比依次为11.6%和5.1%。上半年中国产汽车在塞销售37辆,其中货车28辆,巴士4辆,其他用途车5辆,无小轿车。
从品牌看,奔驰、宝马、丰田、铃木、尼桑及大众等最受欢迎。上半年奔驰轿车交易3010辆、宝马2672辆、丰田2220辆、铃木1868辆、尼桑1781辆、大众1025辆。上半年未有中国品牌小轿车进塞,2008年在塞销售的中国产小轿车主要为本田和福特,没有自主品牌。客车市场品牌集中度不及轿车,销量较大的有塞特拉 、奔驰、福特及丰田等,中国金龙客车销售4辆,居第6位。货车品牌主要为福特、奔驰、五十铃、丰田和尼桑等。中国产货车有DFM和D.F.N.两个品牌,上半年分别售出27辆和1辆。
从型号看,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车销售趋势良好。主要是由于塞政府响应欧盟环保要求,鼓励居民购买小排量车。塞车辆购置税包括15%的增值税和基于汽缸容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缴纳的注册税、车辆所有权税及流通税等;汽油消费税为299欧元/千升,柴油消费税为245欧元/千升。此外,政府还规定,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20克/公里的汽车注册税减免30%,高于250克/公里则多征20%;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50克/公里的,流通税减免15%;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20克/公里的新车最高可享受税收优惠683欧元,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给予最高免税额1196欧元 。由于不同排量缴税迥异 ,普通家庭通常倾向购买1.6排量以下轿车,且以 1.3-1.6排量为主,占轿车购置总数的52.1%。此外,1.9-2.0排量汽车占16.4%,2.0及以上排量仅占13.3%。
四、中国汽车在塞市场情况及出口潜力分析
目前,塞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仍比较少且基本集中于客车和货车领域。2004年塞入盟后实行欧盟统一政策,从第三国进口新车 必须取得欧盟认证方能在塞注册。目前国内客车仅厦门金龙获得了欧洲市场通行证——英国商用汽车质量认证(VCA认证),现塞市场除了2004年前进口的中国客车仍在运营外,2004年后进口的新客车基本均为金龙。塞浦路斯利马索巴士公司为金龙客车在塞独家代理,自2003年开始该公司就只进口中国客车,目前共拥有中国客车20辆,其中11辆金龙旅游客车(包括今年新进的4辆)。货车领域获得欧盟认证的仅东风汽车公司一家,PSK公司为东风货车在塞经销商,2009年初开始代理至今已进口92辆,售出47辆。该公司前期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东风货车的广告及宣传,若明年市场形势好转,预计还将扩大进口。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已具备进军塞浦路斯市场的条件。尽管金融危机导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下滑60.2%,但汽车工业良好发展态势并未改变。据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2008年中国共生产汽车934.51万辆,增长5.2% ,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13.3%,仅次于日本。预计2009年产量将达到1100万辆。而据世界最大汽车配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估算,今年全球汽车生产将下跌20%;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预测全年欧洲乘用车和商用车生产将分别缩减25%和50%,这为中国汽车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带来良机。特别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引人注目。目前我共有汽车品牌355个,其中自主品牌占69% 。2008年奇瑞生产汽车35万辆,华晨24.16万辆,吉利22.1万辆,江淮20.77万辆,比亚迪19.3万辆,长城12.97万辆。其中长城4款车今年已获欧盟WAVT认证(整车型认证),已具备对欧出口条件。
中国汽车在塞市场潜力巨大,国内自主品牌应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努力开拓塞浦路斯市场进而赢得欧盟主要市场。首先,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塞购车需求大幅下滑了35%,但需求转移效应将导致价格便宜的经济型车辆抢占部分中高端市场,低端车需求很可能逆市上涨。塞居民偏爱豪华车、喜好奔驰、宝马等大品牌,经济形势较好时期很少考虑购买中国车,但当前经济不景气,民众消费意愿不强,对于需求弹性较大的汽车产品,消费者很容易从高价车转向低价车,这为中国汽车拓展塞市场提供了有利机会。其次,塞浦路斯属于欧盟内中等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水平和档次中等,因而对中国汽车接受程度高于其他欧盟发达国家。据我处调查,许多塞商认为中国车价格便宜且质量优良,对代理中国汽车颇感兴趣。特别是客车领域,他们认为中国客车发展突飞猛进,与奔驰、沃尔沃等世界名牌相比差距明显缩小,预计不久将赶超欧洲水平。第三,目前塞汽车车龄普遍偏大,私家轿车车龄超过10年的占43.8%,约21.22万辆;10年及以上车龄巴士占60.8%,约2322辆,20年以上的占26.7%,约1020辆,因而塞未来车辆更新需求颇大。据业界测算,2009年及2010年塞轿车需求将达每年25000辆,巴士需求预计为2000辆。第四,塞地理位置优越,经商传统悠久,在东地中海地区塞商经商能力是比较有名的,许多国际著名品牌的东地中海地区总代理就设在塞浦路斯,有不少商人到我处咨询,希望能在东地中海甚至欧盟范围内代理中国汽车。
目前,中国汽车最有可能在客车领域首先取得大的进展。(略)
五、中国汽车对塞出口问题及建议
中国对塞汽车出口面临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欧盟认证问题。塞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奉行欧盟统一的贸易政策和技术标准,中国汽车进入塞市场必须符合欧盟汽车进口标准并取得欧盟认证。而获得认证花费可观,对一般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负担过重,因此获得认证的厂家寥寥无几。目前塞商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对中国汽车进行改良后再进口,塞商反映成本太高且存在很大市场风险。
第二,品牌认知度问题。据塞汽车进口商协会介绍,目前塞民对中国车了解甚少,对中国汽车质量存有疑虑。特别是家庭轿车领域,几乎不见中国品牌的身影。一是由于塞岛消费者传统上偏好欧洲车和日本车,也有中国企业对塞小岛国重视不够,市场开拓力度小、投入少的原因。当前经济萧条背景下,为恢复并扩大出口,不应忽视有市场潜力的小国家。
第三,不公正待遇问题。不止一家塞汽车代理商反映中国汽车在塞遇到一些非质量问题的歧视和偏见,甚至影响塞政府对中国汽车的态度。
第四,融资问题。塞浦路斯国家小,需求量少,代理商实力不强,进口大批量汽车有时会面临融资问题。如果能通过出口信贷等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将极大促进中国汽车对塞出口。
第五,代理权问题。有意代理华晨宝马的塞商反映,华晨公司把独家代理权授予了德国代理,其他欧洲进口商都无法直接从厂家进货而必须通过该德国代理,造成进价过高影响塞商积极性。
第六,货车价格问题。目前中国货车在塞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与日系货车相比存在功能不全但价格偏高问题,经销商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同时,由于某些零部件配置要求不符合塞车辆年检要求,代理商出售前还须对车辆进行额外整顿,变相增大了售车成本。
第七,电动车进塞问题。受传统能源价格波动及政府对新能源车鼓励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塞市场电动车需求特别是高速电动车需求量增长迅速,许多塞代理商纷纷向我处咨询自华进口电动车事,但国内电动车商业化生产和使用尚在起步阶段,至今未有一家企业能生产出符合欧盟要求的高速电动车。
建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