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邵华:正面回应芯片短缺及其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8 来源:汽车纵横网 

近几天,“芯片短缺影响中国汽车生产”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车用高端芯片的供需矛盾并非新话题,多年前就已备受关注。2017年4月份CCTV经济半小时就做了“聚焦供给侧改革‘发动机’:谁来填补芯片空白”的专题节目,主要内容讲到“汽车芯片的短缺问题”。汽车业内近一年来亦对此始终保持着密切关注。

为了更好地帮助业界认知芯片短缺对中国汽车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汽车纵横》日前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

李邵华表示,作为汽车行业组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会”)一直在密切关注芯片供应事宜,始终与主要会员企业和供应链中代表性企业保持着密切沟通。在此次舆论发生之际,中汽协会又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沟通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逾60家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和相关科技公司等就芯片供应及其对企业生产的后续影响进行了集中调研,并把调研结果形成报告呈报给相关的主管部委。

李邵华坦言,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媒体集中报道的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并没有部分媒体报道的那么严重。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

结合调研企业的反馈,中汽协会对部分企业出现芯片供应短缺的主要原因归纳如下:

(一)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经有所表现。疫情加剧了产能投资的谨慎,上半年芯片行业对消费电子和汽车市场预测偏保守,对今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好预判及准备不足。

(二)在5G技术发展推动之下,今年消费电子领域对芯片的需求在快速增加,芯片产能遇到挑战,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产能。且这种趋势在2021年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同时许多芯片领域制造商都在消减汽车行业的必要的资本开支,提升价格,降低汽车行业芯片的生产配额。

(三)欧洲和东南亚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芯片供应商降低产能或关停工厂的事件陆续发生,这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供需失衡,导致部分下游企业出现芯片短缺甚至断供的风险。

(四)伴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用芯片的单车价值持续提升,推动全球车用芯片的需求将快于整车销量增速,这也直接造成了芯片的供需失衡。

事实上,车用芯片的供需失衡不是最新出现的矛盾,也不仅仅体现在中国汽车产业,这是一个全球汽车产业和相关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李邵华分析认为,由于芯片供应短缺,部分企业的生产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较大影响。不过,就明年全年而言,芯片短缺的影响将不会太大,目前尚难以做出定量估计。他还提醒,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都在加长备货周期,加之短期内芯片产能依然不足,芯片价格出现上涨或将不可避免。

但是,李邵华也强调,中国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应该理性看待芯片供需失衡这一矛盾,市场层面的影响因素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得到缓解。当前,汽车生产企业已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合理安排生产节奏,调整备货周期,增加供应商选择,优化供应链布局,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了疫情影响最严重的阶段,相信有足够的韧性面对后疫情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作为国家级行业组织,中汽协会始终强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汽车产业安全的基础,是我们实现汽车强国的根本保障。今年10月份,中汽协会在西安举办了主题为“构建安全可控产业链”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发布会议五大成果时,强调指出,构建畅通、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

“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现场

因此,维护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汽车产业所有参与方的共同责任。抓住后疫情时代产业变革机会,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是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的核心任务。

而客观理性地评价供应链风险,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则是汽车媒体共同的责任。为此,《汽车纵横》作为中汽协会旗下行业官方媒体,向媒体界同仁建议,针对当前芯片短缺可能对我国汽车生产造成的影响,我们要本着尊重新闻规律,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挥媒体舆论阵地作用,不发布与实际情况不符或主观臆断的结论,避免为行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恐慌,坚持客观公正地报道汽车行业,更好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汽协会和《汽车纵横》全媒体平台将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与各位行业人士共享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