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寿:东风汽车的发展战略与规划

发布时间:2013-06-03 来源:中汽协会网络部

2013年4月,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召开。会上,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发言实录:
    朱福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首先是非常抱歉,因为按照这个计划安排我在这里给大家演讲的是关于东风汽车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我是这样考虑的,作为我们这样的一个战略规划,在这样的场合我不可能讲的更细,另外一个作为一个东风厂,我们的战略规划也不一定对大家有多大的借鉴意义,所以临时就今天这个演讲我改变了话题。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我们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我们汽车行业也都在讨论我们汽车的强国梦。60年来,我们的汽车从无到有,现在正处在一个由弱到强的进程当中,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回顾60年我们汽车产业的进程,我们有哪些体会,有哪些收获,对我们未来实现我们汽车强国梦有哪些可以总结的东西。所以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的回顾、启示与展望及我想它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汽车60周年是一个不平凡的60年,这个60年如果我们要把它按照上下两个半程来看,前30年我们以一汽二汽体系,后30年从84年开始,我们第一家合资公司成立到现在,里面更重要的变化,我们是以乘用车为主的发展阶段。
    我们如果把这60年再进一步的细分,我把它分为四个阶段,当然行业里面其他的企业也可以进一步细分,第一个阶段是以53年一汽奠基开始到我们50年代末期二汽准备的前期,主要是一汽建成了6万吨以上的卡车,在全国,比如说北京、上海等一些地方也形成了商用车的能力,这15年实际是解决了中国汽车从无到有的阶段。
    第二阶段,以二汽建设到投产开始,我们在全国构建了以卡车为主的一个产业布局,在这个阶段,二汽,一汽是通过苏联援助的方面建成的,二汽完全靠自己,不管是工厂设计,包括我们的产品,都是靠全国,我们二汽的建设过程当中很多的设备都是一些军用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二汽建成实际上比一汽要困难得多,这个15年实际上是中国的卡车一个成长发展的阶段。
    从84年开始第三阶段,到90年代的末期,伴随着合资公司的成立,伴随着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在全国先后成立了十几家合资公司,可以说这十几年是我们全面与国际接轨,也正是由于这么一个十几年,15年以上,合资我们通过引进资本、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品牌,初步在全国构建了轿车生产体系,培养了我们汽车工业的人才。
    第四个阶段实际上是2000年初到现在十几年,为什么把这个作为第四个阶段,因为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第一个标志2001年我们加入了WTO,我们参与了全球化的竞争,包括我们合资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深化的合作;第二个标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的民营资本、个人资本在做我们自主品牌的轿车,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个品牌轿车的发展实际上也就这十几年的时间。这里面有四个阶段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奠定我们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在这60年当中,我们的汽车产业呈现了加速度的发展,我们从53年奠基,从56年第一台车下线,我们用了37年的时间在92年实现了一百万两的规模,从2001年以后我们国家的汽车呈现了高速的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5%以上,到今年2013年有希望突破两千万台,这样一个加速度在全世界是没有的。
    同样,在这60年当中,我们很快就成为了汽车大国,从09年开始突破一千万辆以后,我们连续四年占据了全球产销第一国的位置,现在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是属于中国。同样,在这60年当中,由于我们汽车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城镇居民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汽车社会的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的城镇已经进入到国际上公认的汽车社会,在这60年当中,汽车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是非常显著的,包括在2012年的数据,我们的工业增加值达到了8.1万亿,我们汽车销售达到了2.3万亿,我们产生的税收达到了1万亿,占总体税收的10%。我们达到了4500万人,占整个工业人数的12%。由于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带动了150个产业的发展,可以这样说,这60年的发展,尤其后30年,包括我们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我们回顾这60年以后,我们到底有哪些体会和收获一这也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在收获里面,我想第一点回顾这60年,我们在汽车产业之中自主发展,一直是我们一条主线,主观在这一阶段我们引进了外资,引进了技术,引进了产品,引进了品牌,但是这60年来看,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一直是一条主线,尤其是在商用车里面,我们商用车里面包括金辉这些,90%以上都是我们国内品牌,包括我们轿车能力的建设、品牌的建设、产品的建设,也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所以回顾这60年,我们要看到我们自主发展的成果、自主创新的成果,尽管我们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尤其在这十几年,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我们自主这一块也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我想谈的第二个体会就是改革开放为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30年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融入了全球的经济,这正是由于这30年我们采取了对外开发的政策,汽车产业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勇于实践。全球的资源、全球汽车产业的一些财富、资本得到了有序的流动,为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们现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30年的政策,我们现在很难想象我们的汽车产业发展。俄罗斯比我们首先搞汽车产业,我们一汽的建设是苏联包建,但是我们现在到俄罗斯去看,很显然这个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差异带来了产业汽车的发展,包括金砖四国,印度巴西等等,如果拿汽车产业比较,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发展。
    第三点,这短短的10年我们商用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绩应该充分的肯定,不能因为我们现在存在一些问题,就对我们自主品牌发展,我们轿车也就这10年时间,我们的汽车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通过自力更生,我们的自主品牌在2010年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42%,如果把卡车也加进去,我们的自主品牌就达到了52%。当然大家可能对42%、52%可能有更多的期待,我们也能理解。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本土品牌在本土国家占绝对的比例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也没必要,美国现在就是44%,当然欧洲达到了60%多,韩国和日本可能多一点。但是我想过分的强调本土品牌要占多大的比例,实际上是一个小国的心态,我们既然是一个开放的大国,我们要大思维,我讲这一点。应该说我们自主品牌这十几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政府要给予肯定,媒体要给予肯定,消费者要宽容。
    我想谈的第四点体会就是我们汽车产业还只是一个汽车大国,还不是一个汽车强国,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面向未来当中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这60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站在战略的高度,站在发展的眼光,站在全球化的视野去考虑,很显然我们汽车产业离我们汽车强国还有很多的距离,比如说我们有研发但缺技术,我们现在各个汽车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但是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是欠缺的。我们推出了两百多个品牌,但是真正大家想到的品牌有几个,跨国公司是一个品牌的竞争,而不单是一个产品的竞争。尽管经过这60年的建设,我们有四大系列地方已经跨入了全球五大产业地位,但是实事求是的讲我们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从自主品牌的产销量来看,我还没有哪一家企业进入全球前十位,我们有17家重点企业,2012年营业收入是2.4万亿,我们创造利税是3956万亿,但是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它一家公司营业收入是17家的63%和44%,从这些数字来看我们离汽车强国之路还有非常长的差距。
    我想谈的第五个体会,作为后30年,我们作为一个见证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也是非常的自豪,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和骄傲,作为我们这一代汽车人,身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应该感到欣慰。这十几年汽车的发展,很多企业在总结成绩的时候过多的强调了自身的成绩,而忽略了一个大环境变化,在这么一个伟大的时代,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在汽车行业,他都有这个机会,他也有这个可能,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这个巨大的力量释放,给我们汽车行业带来了机会,也是由于我们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后,给我们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能。因为它是一个在高增长的时代。所以身居在这个时代,我觉得我们这一代汽车人要感到欣慰,同时要感到自豪,但是我们没有半点的自满和骄傲,因为我们离汽车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回顾60年,我们要更加珍惜我们这么好的环境,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我们汽车行业存在的短板和努力的方向。这五点体会我觉得对于我们所有的汽车企业来说应该引以为思考。
    我想谈的第三点是开放合作,自主发展,真正实现汽车强国梦。我们未来有两个要毫不动摇的坚持,第一个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包括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这种开放的红利我们还可以继续享受,如果在我们汽车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就关们造车,我想我们是没有这个可能性,因为我们已经取得一个全球化的,所以进一步开放,进一步加强国际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同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合作和联合,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路。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坚持创新区总,自主发展。因为60年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通过自主发展,通过消化引进,我们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就像刚才董扬秘书长讲的,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跟外资品牌,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平共处的关系。我记得昨天的演讲也是主持人突然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几个人互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当时回答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是讲这句话,你已经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这一点希望大家有所体会。我想未来的两条战略我们要坚持。
    在具体实现强国梦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刚才董扬秘书长已经讲的很详细了。第一个作为企业来说,面对实现强国梦,面对我们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更加理性和务实,因为在快速增长的十年当中,在高速增长的十年当中我们有一些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第一个,我们的汽车市场容量到底有多大,现在各个媒体、各种机构都在做各种各样判断。东风公司2012年就已经提出了我们已经进入了微增长时期,很多同志不认同这个观点,我们会1.2个亿的保有量,会不会达到四五个亿,发达国家是五百辆、七百辆,如果这样来算是要4亿多,大家想一想,面对石油的供给,面对我们环境保护的问题,面对我们交通堵塞的问题,面对我们的国情,我们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但是我们国土的有效利用只有美国的一半。我们94%的国民住在43%的国土上,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60-70%是山地、戈壁滩、沙滩,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个国情。我们再跟我们汽车的成绩、对自己的能力,应该理性的看待,不能过高的夸高自己的能力。同样我们要理性的分析,我们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我们对于我们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律也要有理性的去看待,一个产业它有它自身的规律,汽车产业是一个大规模、大规划的产业。现在有很多同志把我们现在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跟我们航天来比较,我觉得不可比性,航天是一个单间小批量的这么一个产业,我们可以集中很多资源去做高技术产品。怎么说,大家可以想,我们是一个大工业,是不能去相比的。
    第二个,作为我们政府来说,要继续关心和给力,我们如果政府的援助体现在对各个企业的研发上,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去年节能补贴一台几千块钱。我们现在的汽车研发的比例远远高于合资企业,我们现在节能补贴虽然补给企业了,但是所有的国民都知道,各个厂家从市场占有率的考虑他们把三五千块钱全部让利给消费者了,我们现在企业面临一个非常不好的行为,一方面要发展一方面又没有利润。包括国家领导人带头坐车这是最大的支持,最近大家看到习近平夫人给我们国家,现在这个形象已经被广大的网民认可,我想我们的媒体,我们影视的这些明星,我们的这些体育明星,如果也乘我们的国产车有多大的影响,这种支持体现在行为上。
    第三个,作为我们消费者要宽容的心态对待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在这个困难的时候需要大家支持,需要大家理解,而不是需要大家骂我们。这种骂是无助于我们汽车产业发展。
    第四点,我们的媒体怎么样客观和包容,昨天在媒体会上我也讲了,稍微某些企业有点困难,就有一些媒体开始写文章分析,造成我们很大的压力。所有的企业把追求短期行为作为每一个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汽车发展有它的规律,我们跨国公司一个产品从开始商品企划到发行要四年的时间,我们才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我们有个别企业稍微好了一点以后,所有的媒体把它捧上了天,这些都是不理性的。
    我今天讲这些,希望通过回顾我们60年的历程以及体会,面向汽车强国我们应该要走的方向,我相信我们随着中国梦提出,建设汽车强国梦已经变成,我们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开始逐步的量化,我们各个汽车企业在建设汽车强国梦的过程当中都在加大力度去推进,我相信再经过十年到二十年,中国一定能够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过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