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28 来源:汽车协会网络部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绍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围绕改革开放和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这一话题,我谈以下四个方面。
一、改革开放30年,产业发展四要素驱动催生中国制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理解,改革就是市场化,开放就是全球化。在市场化、全球化的条件下,我认为主要是国内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资源,加上国际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四个要素结合并驱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催生了“中国制造”。在中国制造的推动下,国内汽车工业产销规模突破100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我们是大在制造,弱在技术,自主化的能力不强。
金融危机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五个趋势,即市场格局变化,资源流动,产业转移,企业变革,技术进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中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契机。
二、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加快技术创新是实现汽车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
四要素驱动里面,廉价这种条件,已经在逐步丧失,四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正面临着转型。中国经济必须要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必须走向中国创造,加快技术创新。
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我认为有四个。一是传统燃料的汽车必须向更节能,更轻量化、更经济、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二是新开发的车型要在电子信息领域创新拓展,未来的汽车将进一步信息化、智能化。三是要突破新能源技术和环保技术,要实现汽车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政府要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整体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四是低成本技术,所有的汽车必须在品质水平上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新结构、新材料的运用,不断降低汽车的制造成本和消费者的使用成本。
三、汽车产业自主化发展面临三个利好因素和汽车产业的四个发展趋势。
当前,汽车自主创新面临三个利好。一是市场面上,中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汽车行业刚性需求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环境面上,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资源转移,人才流动,让国内汽车企业面临获取国际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良好机遇。三是政策面上,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政府大力推进“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政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的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将呈现四个趋势:产销规模进一步做大,车型品质更高,技术上更自主化,自主品牌汽车的份额会提高,汽车成本会更低,消费者将有更高性价比的购买体验和更安全更舒心的驾乘感受。
四、要解决好汽车强国梦的核心问题:构建好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一直缺少核心技术,缺技术的背后是缺人才,缺人才的背后是缺少对技术创新的保护机制。要想实现汽车强国梦,必须构建好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的保护,知识产权要转化为股权,技术成果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化。我们要通过制度改革,快速聚集起国际高端研发人才,加速内生人才的培养,发挥组织的效率,支撑技术创新源源不断展开,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