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算执行:防年底突击花钱
●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准确率,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
●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2、公务接待:无公函禁接待
●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的按标准收取餐费,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
3、公车改革:适度发放公交补贴
●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条例摘要: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
“部分单位或零公车”
叶青说,据初步分析,全国的公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而这样数量庞大的公车,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
“按照国家规定,有资格配备专车的领导很少;而特殊需求的车辆也是在公安、气象等特殊部门。”叶青表示,如果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意味着不少单位,比如自己所在的湖北省统计局,将来一辆公车都不应该有。
叶青表示,如果真的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财政资金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节约。根据叶青的调查,平均一辆公车一年的费用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他曾去杭州了解过当地公车改革效果,发现与车改前相比,一年下来节省经费超过三分之一。以杭州为样本,那么一辆公车一年可以省出5万元到7万元,就以5万元算,再乘以200万辆,那就是1000亿元。“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自己买了车,实现零公车并不困难。主要是要改变一些领导的特权意识。”叶青说。
一般公务用车被取消,必会造成大量闲置,这些车怎么办?对此,王锡锌认为,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拍卖,拍卖资金入国库。
条例摘要: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如何提供更为合适?叶青表示,从此前我国部分城市的试点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成立一个服务中心,比如杭州。一类是由市场化的租车公司进行,由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各地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
王锡锌认为,既然公车是社会化改革,主要就是将必要的公务用车运营由社会组织来运行,采用市场化机制运行,与政府剥离。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必要的公车服务,一方面也能保证效率,遏制资源浪费。但社会化改革推出的公车租赁必须充分市场化。“如果一地都是一家垄断,恐怕公车租赁的价格同样畸高。”
条例摘要: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补贴前应先清理公车
王锡锌表示,在发补贴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公车清理的问题。当前我国存在大量领导一般公务用车违反规定配备的问题,不该有车的有了车。要发放补贴,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补贴的用途要进行界定,警惕变为个人的变相福利。王锡锌建议,补贴资金不要发放到个人,而是由单位设定一个账户统筹管理,这样利于监管。
此外,公车发放多少也需要科学评估。“有的人发的多,有的人发的少,这一方面会影响外部的社会评价,让公众觉得政府部门借机乱花钱;另一方面也会有内部的矛盾。比如当前都是按照行政级别来发的,但一些级别低的公务员需要跑腿的可能更多,车补拿得却少。这又涉及一个公平问题。”
公车补贴多少合适?
以备受关注的温州车改为例,其公车拍卖之后,车补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补贴300元,且不包括远程租车费用。有媒体算了一笔账,以温州发改委为例测算:车改前,公车费用为133万元;车改后,发放的车贴总额为162万元,这意味着车改后将比车改前每年多支出近30万元。
叶青认为,补贴不宜一刀切,更不宜发放太高。“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副厅级,一个月的补贴是1200元,我觉得这个补贴是合适的。”叶青表示,政府机关如果出差等,还会实报实销,车补主要用于上下班。同时,此次规定中也提出了普通公务用车社会化提供,这意味着一些公务活动可以申请公车,因此补贴更不能高。
4、党政办公楼:禁配建大广场公园
●严禁集中安排赴热门国家和地区出访,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公款出国旅游。
●凡是违反规定的拟建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坚决终止;凡是未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停建并予以没收;凡是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概算建设的办公用房项目,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限期腾退超标准面积或者全部没收、拍卖。
●党政机关办公楼不得追求成为城市地标建筑,严禁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