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1 来源:盖世汽车网
宝马汽车公司日前首次公布了全新一代7系车型的技术亮点,具体包括车身轻量化设计、车辆行驶动力学、驾乘舒适性、智能化互联技术、操控性等方面的研发。
得益于宝马高度轻量化的战略,相比于现有老款车型,全新7系将最高降低130公斤的重量。其中最为重大的改变是,车身结构采用了碳芯材料,这样的设计理念源于为宝马i系电动车研发的创新技术。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乘客座舱的结构件,外加超高强度钢(例如车身B柱)的混合构造,不仅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强度等级,还提高了抗扭抗弯刚度。因此薄板金属件可以得到大量使用,最终车身重量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下降。
全新7系车型是宝马公司首次把工业制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作车身结构材料,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部装饰性材料,将与高强度钢、铝合金以及塑料等结合在一起。全新7系也是宝马首次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完全融入生产加工流程之中,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喷涂涂装工艺。碳芯材料的发展程度代表着宝马i系车型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拥有多大的创新潜能,从而决定着汽车轻量化水准,以及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特性。
宝马高度轻量化战略下研发出的智能化材料混合技术,能够非常精确地评估出车身和底盘系统的铝合金以及超高强度钢最合适用量。另外引入创新型重量最优化焊接技术和本源隔声隔热发动机,降低了焊接点重量,同时缩减了隔音材料的使用量,最终帮助有效减轻了车辆整备质量。
除了超级轻量化理念和智能化材料混合技术研发之外,宝马还从系统化处理角度出发,优化所有元件的细节设计,来达到造就最完美车型的目标。对全新7系轿车而言,把车辆行驶动力学特性与驾乘舒适性结合起来,就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实现如此的目标,工程师们在汽车重量分配、非弹簧承载重量和声学技术等领域,探索出了很多革新性研究方向。
相比于老款车型,通过悬架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轻量化设计理念,全新7系的非弹簧承载重量降低了15%。另外采用本源隔音的技术和超级吸收器元件,促成了非常出众的座舱内静音体验,并且有助于整车重量的降低。全新7系的整体轻量化设计理念使得车辆的重心进一步降低,前后车轴的重量分配也达到近乎完美的50:50。
全新宝马7系轿车选用的动力系统,是该公司最新研发的六缸发动机系列产品。新款动力单元使用的曲柄箱、气缸盖和油底壳都是由铝合金材料打造;双蜗旋增压器使用了集成在进气歧管中的中间冷却器,与高精度缸内直接喷射系统、完全可变气门控制机构、双凸轮轴可变气门(进气门和排气门)正时系统相搭配,最大化燃油效能。除了动力性能的提高,新一代直列六缸发动机还有着更加迅速的响应。
操控性
一体式主动转向和动态驾驶系统属于全新7系轿车的可选配置,之前安装在车辆前轴上的行星齿轮组被传动比可变的齿轮齿条系统所替代。这就使得一体式主动转向系统首次能够与宝马xDrive智能化全轮驱动系统结合到一起。根据不同工况的需求,后轮的转动方向可以与前轮保持相同或者相反,系统显著提高了车辆在城市工况下的可操控性和灵活性;另外保证了非常优越的驾乘舒适性,还确保了变换行车道和街角转弯的响应速度。动态驾驶主动侧倾车身稳定系统也得到了升级,第一次采用电机驱动的平衡器在转向动态过程中来减缓倾斜程度。
空气悬架和动态阻尼控制系统将作为标准配置应用在全新7系轿车上,双轴空气悬架采用了自动提升技术,明显提高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通过一个电力驱动的蓄压压缩机,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弹簧供给;即便是在发动机关闭的状态下,车身的高度也会根据具体负载的差异进行自动调整。向每个车轮区域供应空气量的多少可以独立调整,因此即便负载分布不均匀,车辆也可以经过空气压力抵消达到平衡状态。另一项附加功能是手动激活自提升系统,当按下功能按钮之后,车辆高度能够增加20毫米,这样更方便应对崎岖不平的路面或者具有较大坡度的多层停车场。当行车速度超过35公里/小时的时候,自提升系统将自主恢复到默认设置;此外利用驾驶体验控制开关把车辆切换到运动模式,并处于高速行驶工况下,车身高度会自动降低10毫米。
车辆前后轴空气悬架系统的最大优势为,在和标准化动态阻尼控制系统搭配使用的时候,响应非常灵敏。电子控制的阻尼器进一步提高了轿车的驾乘体验,也增强了车辆的动态特性。驾驶体验控制开关可以用来选择三种不同的阻尼器控制设定,舒适和超舒适模式下获得无与伦比的放松体验,而运动模式则可以收获动感且灵敏的操控感受。
全新一代宝马7系的标准化驾驶体验控制系统开关上,额外添加了自适应模式。在自适应模式下,车辆各部件的具体设定可以根据驾驶风格和行车线路特性的不同,做出存在明显差异的响应。通过评估油门、方向盘的运动规律和档位的选择(D档或者S档),系统计算出最为合适的驾驶模式,随着行车工况的实时变化,运动模式和舒适模式的选择将不断发生调整,驱动系统和底盘系统的特性参数也将接连不断地变动。如果车辆安装了专业导航系统(可选装配置),在从城市街道驶向高速公路的过程中,地图数据也会用来判断车辆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驾驶模式配置。举例来说,提前判断车辆行驶在弯弯曲曲的道路或者接近十字路口时,应该选择哪种行车模式。
驾驶体验控制系统开关位于中央控制台上,具体结构得到了全新设计;舒适模式、运动模式、节能模式和自适应模式可以直接利用按钮进行选择。舒适模式按钮也能够用来选择超舒适模式,而该模式适合那些寻求最高等级平顺体验的驾乘人员。运动模式和节能模式下,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iDrive菜单手动设定一些配置参数。例如运动模式下,驾驶者可以把动态换档特性、转向瞬时响应特性与高舒适性阻尼器特性整合到一起;节能模式中,效能提高水平的高低也能够根据个人偏好进行调整。像阻尼器协调控制和转向响应等驾驶动态特性,在节能模式下也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独立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