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陕西西安市顺利召开,大会主题为“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助力构建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本次大会盛况空前。据大会组委会统计,1000余名海内外嘉宾出席了大会。与会者和各界均给予了大会高度评价,一百余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30余家媒体进行了图文直播。
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设置了“1+4”五场会议,包括1个大会论坛和4个主题论坛,全面探讨如何打造汽车产业供应链及其创新链问题。“大会论坛”针对全球产业重构背景下汽车产业链及创新链如何打造,“后疫情”时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四个主题论坛分别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汽车零部件集团发展策略与展望”、“传统汽车零部件的未来之路”、“推动汽车产业补链与强链”和“产业链新兴领域领先优势培育”。
其中,于10月21日上午开幕的“大会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主持,来自官产学研各界的重量级嘉宾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为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开新路、谋新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担任大会论坛演讲环节主持人
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汽车产业链具有纵向延伸长,跨界融合面宽的特点,因此构建畅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根基所在。“在未来汽车‘新四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下,汽车产业链要紧紧围绕电动化、智能化创新发展,努力攻克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加速产业间跨界融合,抢抓发展机遇。创新突破产业链的制约,发展重塑汽车供应链格局。”付炳锋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应当加快形成健康的国内供应链大循环,完善自身布局,利用今后5—10年时间,发展建立强大的汽车供应链能力,进而回馈国际市场,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引领全球汽车零部件新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致欢迎辞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鲜萍致辞时表示:“汽车是我们的支柱产业。我们已经形成了汽车的研发、生产、应用、测试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2019年,西安市生产汽车40.31万辆,销售了40.77万辆。今年1—8月份,全市生产汽车27.37万辆,销售27.0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了11.72%和8.07%。汽车产业已经成为西安两个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呈现出产销两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鲜萍致欢迎辞
同时,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勇对西安市投资环境进行了推介。他说:“西安有五大突出比较优势:机遇叠加优势突出,科教创新实力优势突出,产业基础实力优势突出,交通物流优势突出,营商环境优势突出。2020年上半年,西安经济发展逆势上扬,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今天的西安,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商机的投资兴业城市,热烈欢迎大家做西安的‘城市合伙人’。”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勇对西安市营商环境进行推介
会上,商务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分别进行了发言,就汽车产业发展发表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胡剑萍说:“我们将继续着眼汽车全生命周期,顺应汽车消费中心由购买向使用环节转移的趋势,抓住二手车、报废车等关键环节,全链条地推动汽车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汽车消费和更新。要重点贯彻报废机动车管理办法、汽车消费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深化汽车流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着力解决汽车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降低汽车的交易成本,提高汽车流通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整体活力,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副司长胡剑萍发表主题演讲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处处长吴卫认为,对于产业链的构建,首先要完善和畅通产业链,保证产业链安全,守住底线。二是产业链要健康自主。我们要掌握产业链的主动权,要有更多的能量来建设和发展产业链,要有更多的技术来增强产业链。三是产业链要持续和扩展。产业链要能够可持续、可扩展、包容协同地发展。四是产业链要协调、高效。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解决,要能够互补和组合,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链还要讲质量,也要有度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到超越和引领的历史机遇,将改变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形态,产业链、供应链将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发展空间。”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机械处处长吴卫发表主题演讲
“我们应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提升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认为,一是要加快提升我们产业链的竞争力,提高供应链的风险管控水平。二是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农村等推广力度,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强化车路协同,加快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三是坚持深化全球开放合作。坚持全球化发展方向,维护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推动形成全球开放型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认为,总的来看,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的核心问题就是加速发展零部件产业,补短板、强长板,推动其向价值链中高端水平迈进,使其有力支撑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解决汽车产业链上的断点、堵点、难点问题,提升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力,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着力推进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和协调创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发表了“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助力构建安全可控汽车产业链”的主题演讲。他说:“零部件企业应该向整车企业开放更多的技术,整车企业应该向零部件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某种意义上,整车品牌的竞争就是供应链的竞争。为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把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协会‘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着力协助整车企业解决供应链短板和断点问题,推动产业各相关方凝心聚力,共同打造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未来5年将是汽车产业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汽车供应链将经历一次深度重塑。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必须抓住未来5年的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育新机,创造产业发展新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形成产业竞争新实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发表主题演讲
从企业创新实践角度,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延宏表示:“践行‘四新’指示,立足陕西、面向全球,着力打造共生共赢、安全可靠的全新商用车产业链生态圈,助推中国商用汽车行业的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链要从源头增强发展韧性,按照自主可控的要求着力构建跨学科、跨领域、大协作的创新平台。升级产业链,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大力推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省内配套企业合资合作,构建专业化、系统化、模块化的零部件产业协同体系,推进整零协同,提升品质和成本的竞争力,推动陕西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
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延宏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说:“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审视优化发展思路,综合集成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号’巨轮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善用改革的方法,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大循环之间的痛点和堵点,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培育形成市场、科技、营商环境等竞争新优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发表主题演讲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就中国新能源车供应链发展趋势发表演讲时说:“以规模效应取胜的业务模式未来不再有效,需要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生存和发展。供应商以规模效应来弥补行业负面影响,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零部件的价值构成会发生比较大的改变,产品价值逐步由传统的硬件销售向持续的软件服务和创新的商业模式进行改变。软件定义汽车趋势非常明确,主机厂开始重新思考软件到底是自建还是采购,甚至到组织如何优化课题。未来会有全新的竞争格局,并且进入新的零部件高价值构成的细分市场竞争,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在管理和业务能力上做好准备。零部件供应商需要在业务上聚焦价值高地,在技术创新上要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此构建良性的商业模式。我们在传统业务上需要进行持续降本增效,并且在最理想状态下能够搭建一个敏捷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相应的流程机制。”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郑赟发表主题演讲
大会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发布了年度重磅行业报告——《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该报告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共同组织编撰。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仪式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斌代表编撰团队做了分享。他说:“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赖于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的壮大发展进行推动和促进。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迎来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沈斌发布《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
在大会论坛上,还专门设置了高峰对话环节,对话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主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永和、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乘用车事业群采购中心西安地区负责人杨红坤、博世中国副总裁蒋健、瑞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平、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宏鑫等行业机构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负责人一起,探讨全球产业重构背景下汽车产业链创新链如何打造,以及“后疫情”时期汽车供应链发展机遇与挑战。
大会论坛高峰对话
叶盛基认为,产业链安全是汽车产业链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尤其对于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它的产业链涉及面非常广,涉及的行业也很复杂,产业融合也比较多,所以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产品,或者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可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掣肘,所以在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对整个汽车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严重的考验,也可以说整个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经受了一次大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担任大会论坛高峰对话主持人
黄永和说:“中美贸易战为我们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敲响了警钟。要建立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但自主并不一定所有东西都是由我们自己做。同时,创新链必须与生态挂钩,生态链也要进行创新。地方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应该纳入国家大局当中,要形成一个国内大循环的市场。”几位企业代表则从企业实践角度谈了各自的想法和应对策略。
“我们干汽车原来是跟随战略,而通过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一代汽车发展的沉淀,我们从跟随战略逐步过渡到了引领战略。”怎么引领?如何创新?席忠民认为,一是创新不只是主机厂的创新,也不只是供应链的创新,要合起来创新;二是创新要求供应链上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好的研发人才、好的技术储备,如果你引领了,主机厂才能引领。杨红坤说:“通过内部走出去,外部引入进来,对我们现有的供应链做了一个更好的补缺,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对供应链完成了补强。比如,芯片是属于典型的卡脖子产品。我们需要供应链从补链开始,走向强链。这种转变不是单纯靠一个行业就能行,需要全行业聚焦,需要国家政策支持,需要一起协同作战,才能减少或避免受制于人。”“汽车零部件行业可能是在全球工业领域里面全球化做得最深入的。全球化背后的逻辑是以精益生产为导向,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蒋健认为,对供应链来讲,是不是以成本为主导,对供应链进行全球化布局,受疫情影响会有所改变,而如果愿意牺牲一些成本来加大安全系数,使得供应链更加稳定一点,我觉得可能会发生,但发生过程不会马上实现,可能需要时间,3年、5年甚至更长。”张晓平表示:“对传统的制造业要赋能,赋予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大数据。数字经济已经来了,浙江做得比较好,三年前就以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通过数字化和大数据分析进行推演、复盘等。”刘宏鑫强调,市场换不来技术。“我们走技术为王的路线,要变被动为主动,但技术为王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产业链要健全,只要可控就可以,不要自己什么都干,如果自己什么都干,成本会高,最后把自己做死。供应链的风险控制要上下游协同,内外循环。”据悉,“2020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的前身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两大年度行业盛会之一,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17届,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广泛,已成为全面集聚国内外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精英、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主流媒体传播的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交流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