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7 来源:新快报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和政策的推进,ETC的使用率在近两年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数据显示,目前全国ETC累计用户已突破两亿。从单一的高速通行向泊车、洗车、加油、保险等多元使用场景延伸,ETC也逐渐完成身份角色的过渡,成为智慧交通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ETC设备需求促使行业市场迅猛增长,银行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入场。在百亿级的市场增量空间加持之下,相关竞争和使用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能否做到省时省钱又省力,则成为了这场ETC突围战的关键。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磊
■制图:廖木兴
政策助推ETC驶上快车道,全国累计用户超2亿
提起ETC,大部分车主的使用场景都是在高速公路通行,但它其实是集“车辆识别”及“电子支付”于一体的智能交通服务。所谓ETC,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利用5.8GHz微波(或红外或射频)技术,通过安装在ETC车道上的路侧单元(RSU)与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单元(OBU)之间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使车辆在不需要停车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收费处理全过程。一方面实现了无纸化和无现金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车主支付费用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
记者查询了解到,电子收费系统在部分发达国家推行时间较早,例如美国、葡萄牙、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ETC系统已经局部联网并形成规模效益,目前处于稳定期。中国的ETC业务的雏形可以追溯至2008年,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相关政策出台,国内ETC发展开始迈入探索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ETC全网覆盖是助推ETC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2015年,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新疆正式并入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联网覆盖区域,中国ETC联网格局就此形成。2016年之后,政府加大政策推动,国内ETC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用户覆盖率不断增长。2019年5月,国家层面连续推出三条关于ETC、收费站、高速公路相关政策,提出发行量和覆盖率任务,ETC发展迎来黄金时期,产业经济和用户增长多点开花。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ETC推广发行了1.23亿户,累计用户达到2.04亿。且全国29个联网省份的487个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建设完成24588套ETC门架系统,改造完成48211条ETC车道。
在ETC用户分布层面,沿海地区省份作为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试点地区,较内陆省份ETC用户规模更为庞大,其中山东省以1945.91万ETC用户数量排名第一;广东省、江苏省紧跟其后,两省ETC用户数量分别达到1820.02万和1530.98万;浙江省和河北省则以1198.25万和984.32万的用户数量位居全国四、五名。
行业市场势头火热,多家ETC设备商财报报喜
ETC用户数量的迅猛增长,促使ETC板块在2019年迎来集体爆发,相关设备商及上下游产业链获客不断。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由于国内ETC行业产品准入资质壁垒较高,产品需通过交通部交通工程监理检测中心的检测,所以目前参与玩家均来自国内。此外,少数几家龙头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现象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度,金溢科技、聚利科技、万集科技三家优势ETC设备商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3%、19%、33%。
2019年的ETC热潮之后,2020年的ETC设备及应用市场空间依然广阔,这在相关设备商的市值以及财报上有了充分体现。2020年第一季度,金溢科技、聚利科技、万集科技三家优势企业都交出了理想的成绩单。其中万集科技一季度完成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8.98%;实现净利润8131万元,同比增长606.53%。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万集科技在近三年来首次在一季度实现盈利,此前两年一季度均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金溢科技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由于用户迅猛增长,高速公路ETC设备营业收入大幅度同比增加;另一方面则源于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相关补贴。
实际上,以ETC为基础,国内车联网路测基础设施的雏形已经逐渐形成。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5G技术、V2X技术迭代、用户增值付费提升等因素影响下,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57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150亿元,其中2020年增速将超过60%。对此,国信证券指出,中国制定的相关标准有望成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在智能路口、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应用场景下,车路协同设备市场可达数千亿量级。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2019全球ETC行业现状与中国产业链商业布局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ETC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交通运输部
银行、微信、支付宝上演“三国杀” ETC成为移动支付新战场
在推动ETC普及这场高速出行争夺赛中,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成为了核心玩家,除了各大银行,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码入局,抢夺更有价值的客户资源。对此,行业专家分析认为,ETC属于日常刚需性支付场景,对银行来说,ETC用户绑定银行卡后,银行可以随之将基本业务拓展至信用卡、理财、保险、贷款等更多金融业务;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说,除了可以完善如停车场、加油站等线下支付场景的布局,还可以增加一定程度的用户粘性。
从目前市面上的ETC用户安装途径来看,银行、微信和支付宝分羹了绝大部分用户市场。除了常规的推销手段,多数银行还都采用了较大的优惠力度。但在用户办理和安装便捷度层面,银行要逊色于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宝的ETC服务于2017年推出,芝麻信用分超过550以上可申请,单次车牌付金额上限为100元;微信的ETC助手于2018年上半年推出,无需绑卡,通行费用享受9折。
在ETC“抢人大战”中,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各出奇招,竞争氛围较为激烈。其中银行推出免费安装车载设备、赠送加油卡、现金返现等活动。对此,行业专业人士表示,办理ETC卡返现属于营销返利,或涉嫌不正当竞争,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ETC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但用户ETC安装市场仍需普及,与此同时也要避免各大金融机构短期内可能诱发的不当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ETC普及率在2019年迈上了新台阶,但还是有部分潜在用户对ETC的信息安全、便捷性等问题存在疑虑。新快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用户主要的顾虑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申办手续较为繁琐,去银行网点排队办理时间成本高;部分车主本身的高速使用场景少;认为ETC卡安装位置存有盗刷风险;ETC通道较容易出现技术故障,从而引起堵车。
在工信部最近发布的关于产品准入的《公告》中,明确了ETC选装的相关规定,其中提及了新车配置ETC的具体时间和准入车型。但在选装明细中,《公告》给出的要求是“应在选装配置中增加ETC车载装置”,并未做强制性要求。
收费公路系统大升级
广东车主ETC出行更实惠
今年1月开始,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新系统正式启用。系统切换初期,关于ETC收费的话题一直在坊间被热议,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据不少车主反映,ETC车辆在驶离高速公路时,出现无法显示行驶全程的收费金额的现象,一次行程还会收到多次分段扣费信息,造成诸多不便。
对此,为进一步提升收费公路服务水平,交通运输部及时优化了收费车道、ETC门架等系统功能,实现收费站出口车道及时显示当次通行的全程费用。此外,针对ETC车主电子票据开具问题,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收费公路通行费电子票据开具汇总等有关事项的公告》,优化了收费公路通行费电子票据开具相关流程。对于高速路段使用频率高的ETC客户,可以通过登录电子票据服务平台一键获取电子票据汇总单,实现了“多次通行,一次汇总,电子票据打包下载,无纸化报销归档”。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作为取消省界收费站试点地区,及时按照交通运输部部署优化收费系统。5月6日开始,广东高速公路的收费方式将由ETC“分段扣费”调整为“分段计费、出口合并扣费”;ETC车辆驶出高速公路时,在出口车道的收费显屏将显示全程金额并一次性完成扣费。
除了便利车主扣费操作,广东在通行费计费原则也进行了调整。从5月6日起,广东全省高速公路还对ETC用户继续实行5%的通行费优惠。此外,ETC车辆的通行费金额按照“四舍五不入”再打折的方式收费,即收费金额尾数小于0.5元的部分舍去,大于0.5元的部分不入位,这也标志着使用ETC出行高速公路通行费将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