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2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发布
2018年12月18日,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自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通知称,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项目及其余由省级政府核准的汽车投资项目均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其中,新建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项目要求纯电动乘用车建设规模不低于10万辆,纯电动商用车不低于5000辆,建成投产后只生产自有注册商标和品牌的纯电动汽车产品。
纵横点评:审批权力下放是新规的最大亮点,但尽管新规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开,降低了发改委审批门槛,但地方门槛也相应提高了,事后监管也会更加严格。
中美贸易摩擦跌宕起伏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计划对约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自此拉开了延续近一年的中美贸易战序幕。6月18日,特朗普宣布在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基础上,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威胁如果中国继续反击,美国将对额外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追加额外关税。
经过数轮磋商,12月1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从2019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暂停加征关税3个月。
纵横点评:中美贸易摩擦将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贸易摩擦不利于中美及全球汽车贸易增长,将改变相关汽车和零部件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导致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发生重大调整。
汽车业合资股比放开时间表公布
2018年6月28日,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自7月28日起实施。其中,针对汽车制造业,此次发布的新政制定了明确的开放时间表:2018年7月28日起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新政发布后,7月10日,特斯拉宣布在上海临港独资建立中国工厂,规划年产能为50万辆,这也是第一家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国车企;10月11日,宝马集团率先宣布在华晨宝马的股份从50%增至75%,成为合资股比开放政策宣布后第一个调整合资股比的国内汽车合资企业。
纵横点评:明确汽车领域对外资开放的时间表,将会加速外资进入我国汽车市场。专家认为,未来合资企业股比由企业实力和贡献决定,现有乘用车合资企业大部分将逐渐被外资控股,将来也不排除会出现外资独资企业。
汽车进口关税下调
2018年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将税率分别为25%、20%的汽车整车关税降至15%,降税幅度分别为40%、25%;将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46%。降税后,我国汽车整车平均税率13.8%,零部件平均税率6%。
12月24日,国家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取消有关新能源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单体的进口暂定税率,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
纵横点评:对于我国主动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的原因,一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主动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进口,推动汽车产业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汽车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关税是合规的保护手段,但关税保护要适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有助于产业加强竞争,调整结构,加快转型。三是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内需,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动力和活力。
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办法发布
2018年1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办法》提到了诸多行业内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优化企业准入管理流程、建立开放的产品检验制度等,对于越来越多新造车企业选择代工的生产模式,工信部也首次表态,明确提到“允许具有相同生产资质的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代工;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准入”。
纵横点评:《准入管理办法》简化了企业和产品类型,优化了准入管理流程,并针对新业态在准入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需要强调的是,对代工模式的合法认可,让造车新势力摆脱了没有生产资质的尴尬,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代工模式有巨大发展空间,汽车产品不同于电子产品,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大,且涉及到交通安全,代工模式无法准确界定生产者责任。但是短期内,对于盘活存量产能具有较大意义。
车辆购置税法公布
201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法律明确,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十。其中,消防救援车辆、公共汽电车辆等5种车辆免征购置税。
纵横点评:随着《车辆购置税法》的发布,此前已实行了18年的《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将废止,同时也意味着我国车辆购置税征收从现行的条例级别上升为了法律级别。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免税”未写入《车辆购置税法》,国务院对此表示,由于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免征期至2020年底,属于阶段性政策,不宜在车辆购置税法中作出安排。
三大央企再抱团组建T3公司
2018年7月6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探讨和全面深化物流领域的各项合作,建立“1+1+3”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创新模式。
12月21日,一汽集团、兵装集团、东风汽车集团签署《T3科技平台公司合资合作意向协议》,该平台定位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前瞻、共性、平台、核心技术的科技研发和配套服务组织,将面向未来驱动、未来汽车、未来生态,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重点研发下一代汽车的核心系统、模块及平台。
纵横点评:一汽、东风、长安三大集团的合资合作率先瞄准了时下最热门的共享出行和智能网联。其中,共享出行市场潜力巨大,但竞争也异常激烈,在巨大的成本和竞争压力下,各整车企业以及整车企业和共享出行平台之间的不断合作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此前,奔驰和宝马这两个全球最大的豪华汽车品牌也宣布将组建一家各占50%股权的合资公司,主要从事共享出行、打车、充电、泊车应用等业务。
长城、宝马51亿元成立合资公司
2018年7月10日,长城汽车与宝马(荷兰)控股公司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合资公司定名“光束汽车有限公司”,长城汽车与宝马(荷兰)控股公司各持50%的股份,投资金额为51亿元人民币。
8月13日,长城汽车与张家港市政府签署整车合资项目投资协议,光束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张家港,该项目主要研发与生产宝马MINI系列新能源汽车、内燃机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其中新能源整车规划产能为16万辆。
纵横点评:长城与宝马的合资瞄准了MINI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可以说刻意规避了华晨宝马的尴尬。这是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长城和宝马可以通过新品牌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来抵消燃油车所带来的负积分。
铃木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2018年6月15日,北汽昌河发布公告,铃木汽车将从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昌河铃木)中完全撤资。日方股东将所持有的昌河铃木全部股权转让给江西昌河。
9月4日,长安汽车与铃木正式达成协议,长安汽车以1元价格收购日本铃木与铃木中国所持有的全部长安铃木股权(50%)。在解除合资协议后的过渡期内,铃木将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保证长安汽车继续生产目前使用铃木商标的乘用车。
纵横点评:入华长达25年的日本铃木汽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不禁令人感慨万千。当年风光无限的“小车之王”如今为何在中国市场上“折戟沉沙”了呢?专家认为,近些年中国汽车市场消费不断升级,以小车为主打的铃木显然是跟不上市场的脚步了。
2018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举办
2018年4月25日- 27日,2018中国汽车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趋势、新策略——聚焦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据组委会统计,近2000名海内外嘉宾出席本次论坛。中国汽车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联合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支持的国内顶级高端汽车论坛,也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唯一全面参与的行业顶级论坛。自2011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的中国汽车论坛,影响力日益广泛。
纵横点评:在当前各类汽车论坛扎堆的情况下,中国汽车论坛从规模、影响力、参会人员层次等方面综合来看均居行业首位,并形成了汽车产业重要的五大信息沟通平台,即沟通政府部门与汽车产业的重要平台,沟通国内外汽车产业的重要平台,汽车、零部件、设备与材料、售后与服务领域等汽车全产业链沟通的重要平台,汽车产业与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平台,展示、宣传企业的高效平台,从而成为行业关注度最高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