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搜索
  • >正文

互动环节:协同发展、构建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8-09-2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曾光主持专题互动环节

曾光:刚才大家分享了很多的思想和智慧,我想在接下时间里,不妨集中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相对具体一点,集中在企业发展方面,第二个宏观一点,就是构造整个行业的安全可控产业链。从以上的演讲看大家有一个共识,安全可控产业链的核心还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和相关企业,所以这是一个关键。我们现在的企业有了相当的发展,但是在强势的国际巨头面前仍有很大压力,这里,我请在座的企业家谈一下,你如何看待自己企业在下一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还有一个就是最大发展瓶颈是什么?
    张文军:我简单的谈一下从我们公司角度出发打造一个产业链,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产业链呢,就说是应该从源头,包括零部件的设计,对于一些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形成,以及向客户提供服务,我举个例子,就是7速变速箱DCT,原来长城蜂巢易创是长城股份控股的,后来独立出来,长城觉得以前购买的这个设备是受控于别人,想打造属于自己的零部件,从蜂巢角度出发,变速箱本身有上千个零部件,很多也是采购一些国际知名供应商,现在蜂巢易创也在自己开发或者研究变速箱里面的一些零部件,比如双离合器,液压控制模块,以前都是采购别人的,无论从成本上讲,还是从服务方式上讲,受控于别人,还是想自己开发,我们现在已经走出这一步了,很快就要实现,所以说成本上我们节约了大概一千多块钱,不光是给长城,也给长城之外的客户也能提供一些成本优势,所以说这个空间很大,仅仅是我刚刚举的例子,如果我们深入产业链的打造,从价值或者成本上会有很大的提升,不仅给控股的客户,给其他客户也能带来更多价值,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一句话,还是要深化自己的研发,从价值和服务上,给自己带来更大提升。
    曾光:前一阶段爱信合资这件事在行业反响很激烈,是否大幅度挤压了中国变速箱企业生存空间,你们怎么看?
    张文军:就以爱信为例子,爱信跟广汽吉利合作以后,两家合资公司,的确大大的挤压了国内的自主品牌变速器公司的生存空间,而且呢也让长城以及蜂巢易创看到了如果自己不做的话,受制于别人,从发展上讲是很不利的,所以说蜂巢易创开发了这么一款比较先进的产品,去年也被评为世界十佳变速器,也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大家更加看到,还是要靠我们自主品牌,来提高自己的品牌,以及产能,蜂巢易创想利用这机会,服务于更多客户,说白了,我们也想服务于吉利服务于广汽,或者长安,或者比亚迪,我们也在这么走,想告诉大家,依赖于外企往往是不现实,受制于别人的。
    曾光:刚才听了顾总的演讲,我注意到两个细节,第一个就是万里扬产品两个优势一个是CVT,再一个MT,同时也分析了一点,未来的市场主要是中国品牌汽车,众所周知MT市场在逐渐缩小,这个是第一个压力,第二个压力就是前阶段实际上在整个变速器行业,大家炒的比较热的是爱信直接和广汽吉利合资,等于把中国两个很有活力的市场吞掉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问一下,对于万里扬来说,如何面对以上压力?再一个是不是有什么样的向上的天花板需要去突破?
    顾勇亭:对于MT方面,实际上我们现在在产品开发方面,跟客户交流的非常清楚,他说你最新的产品就不要开发了,就把现有的产品做精,做细,特别是平顺性换档,就可以了,新的产品,开发出来我也不会用。所以我们在MT方面的投资,这两年几乎没有,就是把一些老的生产线进行改造。这是在MT方面。
    关于爱信这个事情呢,实际上刚好是中国汽车报组织了各个厂家,行业里的专家,进行了讨论,对于我们万里扬的影响来讲的话呢,肯定是有很大的压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本身我们也不具备跟爱信正面竞争的条件,从某种角度来讲,他干他的,我干我的,只是说如果没有它的产能的大规模扩张,我们原来机会更大一些。当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是产品开发照常进行,但是我们在产能投资方面,我们做了一定的收缩。前面如果看我的报告可以看到,200万台里面,现在的产能投资只投资10万,就是先解决有的问题,先干起来,市场自己再去拓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他现在服务的对象实际上就是广汽,吉利,长安,还有个别厂家,其他主机厂可以说是有钱也买不到,或者说根本就买不起,他的产品就卖给这些主机厂,卖给这些大牌的自主品牌,买的也很贵,更不用说其他的自主厂家,这样的话对于万里扬来讲,我们有可能成为二鬼,除了它合资的企业,其他市场我们也有更大的机会。我们把产品做好,包括技术性能,包括产品质量,加上万里扬的服务,当然最后也要看价格,前面是门槛,我们如果价格放到非常有竞争里,我想大家还是感兴趣的。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成下,万里扬在战略选择上面,是做了甄别,我们把自己的竞争的目标,定义为国外的这些合资品牌企业,相应的如果说中国企业,中国自主企业有好多企业竞争很多年的话,我们就不进了。第二个选择好以后,我们要想这个行业里面,取得客户的认可,还是在于我们自身产品的先进性,产品品质的可靠性,当然还有为客户解决快速响应的能力,只有这些具备以后,作为主机厂来讲,不管是爱信还是ZF的,只要有很好的表现,我们都会有机会。在AT方面我们是不会放弃的,万里扬的目标是要想成为中国首选,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变速箱企业的话,你光靠一个CVT还是不够的。
    陈肖林:每个行业都会面临竞争,成焊宝玛原来是做焊接,发生比较大的转折点是2015年,随着资本进入,2015年最直接体现的是价格的急速下降,从这个过程中,我们成焊宝玛面临新的考量就是我们未来怎么走?所以我们还是坚持两个,一还是要坚守工匠精神,第二我们还是要坚持创新,一个企业要有持续的发展,创新是必须要有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动力。原有的业务我们还是守住,白车身这一块,我们会选择适合我们做的项目,我们在这个领域保持品牌地位,这是不动摇的,创新这一块,我们怎么走呢?随着最近国家的一个大战略,就是智能制造,正好符合我们的公司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开始往这个智能制造平台进行一些技术的平台搭建,这一块我们就是布了两个平台技术,第一是连接工艺,也就是材料工艺,也建了一些相关连接工艺实验室,第二个技术平台就是往智能制造这个平台,智能制造其实也是需要一些细分的技术支撑,刚才我也讲了,目前我们做了一个大的动作就是在线的视觉测量,这个技术应该是说国内目前做的不多,而且我们前期已经在主机厂有成功的案例,前几年我们已经做过,只是说我们去年把这个作为一个独立公司来运作,建立自己的团队,以前是跟外面合作的,因为我们做这个智能制造,很多工艺数据没有在线检测的话,这个数据是无法上传到我们的系统,包括后面的信息化,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智能制造的数据采集装备,所以这一块,我们是下了很大的力度,另外包括软体这一块,ERT等等工艺信息化方面,我们也在做一些铺垫,也在做团队基础建设。这两个平台我们会持续纵向去延伸,依靠这个技术,我们想把这个技术往零部件和未来得一般工业,3C竞争,去服务他们,因为有很多先进的工艺和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零部件,把它的产品进行工艺优化,和提升它的品质,提升它的效力,其实提升品质和效力,也是在变性的降成本。
    3年免保,如果品质不太好的话,售后的费用也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还是从技术的手段,来帮助我们的客户,一起提升它的一些内在的东西,来提升它的真正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一味的降价,我觉得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郭华竹:沿着主持人说的这个问题,我简单说说我们的想法,我觉得现在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从困难和压力,最主要的困难就是我们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就是大家都知道,2000亿可能马上要生效,在国际形式上的反转,我们想很多经济学家也比较乐观,我们必然要面临这个问题,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内需和外需将来都面临比较大的问题,整个的市场需求应该说竞争会比较激烈,对于企业来说,从机会层面来说,最主要就是创新,我们这个公司也是吉林省国资委,基于对吉林省整个汽车行业的思考,和对它自己实实在在的子公司,创立了吉林省车益佰公司,希望在整个前端市场,我们没办法扭转的趋势基础上,如何在后市上得到更多发展机会,我觉得跟前面几位嘉宾说的很一致,我的观点还是要靠自己变强,因为靠别人靠不住,很多实践已经证实了。我们自己的产业的发展,前面几个嘉宾,包括王总他们,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有机会和希望。
    王向东:我们认为还是要加大开放的力度,我非常赞成长城的作风,就是把一些产业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我们的变速箱,去年的销售收入在中国是超过70亿人民币,我们的研发费用将近10亿的人民币,实际上在中国企业里面,全部把它加在一起有多少费用?为什么不能成本共享?所以还是要加大本土的企业联系力度,我非常赞成长城的做法,实际上我们在五六月已经跟长城进行了交流,针对以后可能合作的模式,后续我们可能会跟雪铁龙合作,建工厂,还是要有一个更好的开放心态,来共享成果。其他的我们自身也是在不断加大创新,因为现在的政策很关键。
    包括我认为的吉利跟爱信的合作,也是一个共享,为什么要投资几个亿去做变速箱,也就是大家看到的,一个共享,也希望行业内能够有更多的交流。
    曾光:今天论坛集中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变速器生产企业,我还是想问一下,中国自己的品牌变速器,什么时间或者什么方式,或者什么渠道我们可以达到类似爱信或ZF这种水平,可以基本替代,从而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突破,三位企业家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王向东:我刚才讲的我们现在已经跟雪铁龙进行了一个深度的合作,实际上在跟雪铁龙谈合作的时候,国际上有几大品牌有同时参与了竞争,最后雪铁龙还是选了我们,我不认为我们和他们有巨大的差异,只是他们铺垫的年头更多。
    曾光:你这个沉淀是指什么
    王向东:它有上百年的历史,它有很强的市场认知度,我们这个是需要一些时间去沉淀的。研发能力我们现在也有700人以上的研发团队,都在欧洲,整体上还是有一些差异,另外我们的反应的速度,和研发进度,也是有一些差异。
    曾光:这个里头延伸到另外一个问题,像中国企业现在慢慢的收购国外企业也多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达到预期效果,有的没有,你们如何看待邦奇的收购,持续发展性怎么样?
    王向东:邦奇我们本身也具备一些条件,所以我们才去投入并购它,再加上中国人做事的风格,我们讲效率,邦奇已经有40年的历史,会弥补以前的一些不利因素。
    张文军:我补充两句,什么时候能够取代爱信或者发展,将来的混合动力,市场会越来越大,DCT,优势很多,所以说蜂巢易创在用DCT来强占爱信市场,我认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机会很大。
    顾勇亭:我想作为万里扬来进,现在只是用一带产品里证明自己的能力,当我们能够拿第二代第三代系列产品,让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时候,我相信就是可以达到与爱信直面竞争的场景。
    关宇:我刚才听了几位专家都在讲这个具体的生产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其实像我们作为认证行业,现在也是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因为传统的3C认证,你不做这个不能出厂销售,但是这个现在越来越被政府也好,或者说是叫行业也好,慢慢在把这个东西的量再压缩,我们企业的发展,因为我们是国资委的央企,下面子公司必须加上有限公司,变成公司法注册,所以我们也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原来是提供硬服务的,企业不做不行,但实际上我们现在要向更多的软服务来转移,因为我们也是在20多年,在汽车行业的沉淀,我们现在背后的支撑比较大,我们也在做一些软服务,企业想进入长安系统,或者美系汽车,不同的主机厂,有不同的准入要求,如果想满足这个要求的话,我来提供服务,再比如说,我们现在是跟各个部委也是沟通比较多,我们是工薪不的评价机构,你想拿到绿色工厂,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我们来给你们做服务,然后推荐到工信部目录,也是做一个宣传,或者彰显企业的能力,我们现在给企业做的更多的是这方面的服务,其实也是我们机构的一个转型的转折点。
    曾光:刚才我们分享了很多的经验和感受,总体来说,对中国品牌大家充满了信心,同时我们有自身的优势、有我们的独特性,这就注定了即使未来市场虽然竞争激烈、充满挑战,但前途是光明的,也必将会有一批优秀零部件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下面每个人一句话,对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提一句想法,期望或者建议。
    关宇:作为企业产业链的末端,也是一个起始端,我们希望我们中心能给国内的汽车企业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环境,也希望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够在大环境下迅速腾飞
    王向东:放开心态,强强联合,打造我们自身的强有力的零部件产业
    郭华竹:净化市场环境,为好的企业,投入高的企业创造真正能够回收成本,高盈利的机会
    陈肖林:从自身的专业技术,帮助我的客户提升他的工艺水平和智能制造的能力,从而打造一个安全、提品质、增效益的供应链。
    顾勇亭:整车强,零部件才能强,零部件强,整车会更强,期待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能给中国自主的零部件企业更多的机会,从而在市场上面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张文军:通过蜂巢易创共享开放和共赢思路,期待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价值和贡献。
    曾光:谢谢,今天的对话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思想分享过程,建立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是当前产业最热话题之一,从刚才大家一起探讨的思想火花,至少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不断的提升整个汽车产业链关键产品的技术能力与实力,这始终是一个关键。第二就是建立一个共享共赢的整个行业合作的环境,包括整车企业,我们的中国品牌企业,对中国的零部件制造商采购和扶持上,能够以更大的倾向性。针对已经具备相当实力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采用共享技术、共享市场、共享资本的模式,抱团取暖,使其迅速成长具备国际竞争力企业,否则的话,单打独斗,似乎很难有一个本质上的突破,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未来成本上的考虑,或者市场上的考虑,其实都需要抱团取暖。再次是需要整个行业良好政策和舆论环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可以说,建立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过程,也不是一天的事,需要全行业的深刻认知和坚忍不拔的努力。
    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感谢各位!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