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搜索
  • >正文

广州车展留下三大谜团

发布时间:2016-11-30 来源:中国汽车报

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落下帷幕。总结当年的成绩与得失、预判明年市场及行业形势,广州车展继续履行着这样的职责。
  从展出规模上看,今年广州车展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过商用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平行进口汽车悉数登场,使车展几乎覆盖了全产业链,与往年相比更具看点也更有价值。
  不可否认,消费体量最大的乘用车,依然是车展的“当家花旦”,各企业带来了多款重磅车型,为明年排兵布阵。有些新车型体现出产品的新趋势,有的新目标证明了企业思路的转变。还有些现象,在广州车展上虽然初步显现,但其后续会如何发展、如何演变,短时间尚无法下定论。显然,这些未知的东西更有意思,也更值得探讨。
  其一,自主品牌新一轮的高端化发展已经启动,这次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广州车展前夕,长城汽车发布了WEY品牌,向豪华SUV领域迈进。在此之前,吉利汽车发布了旗下高端品牌LYNK&CO。车展媒体日上,长安汽车发布了旗下大型SUVCS95,江淮中高级轿车A60上市。此前,广汽乘用车的高端SUVGS8也成为本届车展的焦点。
  不难看出,今年的广州车展成为自主车企展示新一轮高端化成果的重要舞台,也显示出企业做高端的坚定决心。笔者注意到,自主车企的新一轮高端化形成了两条清晰的路径,一是推高端品牌,用品牌强化产品定位;二是推高端车型,用产品带动品牌向上。吉利、长城这两家民营企业选择了前者,而长安、广汽和江淮这些国有企业选择了后者。
  不同的发展路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的选择。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同时还要给资本市场可预期的回报。企业推高端品牌需要在短期内烧很多钱,会影响股东收益。由此看出,在投巨资创立品牌方面,民营企业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主动权。
  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谁都无法评价这两条路径的优劣。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一轮自主品牌集体向上冲,积攒的能量比以前更多了,造车的功底和研发实力比之前更强了。笔者注意到,吉利拥有沃尔沃的技术支持,长安、广汽、长城近些年来也都在研发上大力投入,这些终将成为自主向上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这一轮自主向上的条件更加成熟,成功的希望也更大。
  其二,充满不确定性的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如何影响明年,能让市场再起波澜吗?
  每年的广州车展,媒体记者都会问企业如何看待来年的车市走向,但之前似乎没有哪一年让企业如此纠结。显然,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是否延续将成为左右市场的关键点。笔者总结了企业的一些说法,如果该政策延续,大部分企业判断明年市场会有8%~10%的增长;如果利好政策取消,多数企业认为明年能够维持2%~3%的增速已难能可贵。
  其实,面对不确定性很强的市场环境,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笔者注意到,今年广州车展上,企业没有再去迎合政策,下大力气更新1.6L及以下排量的产品,而是选择根据自身情况,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车型。笔者认为,多数企业的判断是理性的。购置税政策或许能够拉动销量增长,但不太能够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实力强、产品硬的企业,不太需要政策的支撑作用,反而是一些边缘企业依然幻想着政策的温床。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截至今年年底,这一轮购置税减半政策延续了15个月,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在逐渐减弱,对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太多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如果需要汽车消费拉动宏观经济增长,也应该寻求一项新的政策,以排量设限减免部分车辆的购置税,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其三,以大众和通用为代表的欧美车企开始反攻日系,它们的胜算几何?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大众集团发布了多款重磅新车,包括全新电动序列首款车型I.D.,上汽大众的大型SUVTeramont以及一汽-大众的跨界旅行车蔚领;斯柯达品牌方面,旗下SUV柯迪亚克完成了国内首秀。这样的新车阵容,在此前的广州车展上并不多见。
  在广州车展的前夜,雪佛兰品牌也带来了一场新车盛宴,包括探界者和全新创酷两款SUV,索罗德和库罗德两款皮卡,以及全新科鲁兹两厢、科迈罗等多款运动车型。
  在笔者的印象中,日系车在华南地区比较受欢迎,广州车展也一直是日系车的主场。今年日系车在国内车市整体走势强劲,多家主流企业的增速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对于原本处于领先地位的大众和通用来说,日系车的崛起是一种强刺激,有必要做出有力的回击。而这些新车就像是一颗颗炸弹,落在了日系车的大本营广州。未来,德系、美系、日系之间的竞争还会持续,决胜的关键因素或许有两点:一是对本土消费需求的精准判断和快速反应;二是产品的口碑。
  广州车展收官后,2016年的汽车行业会进入短暂的调整期。2017年,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一定会有新的变化,显现出新的特征。如果追根溯源,或许都能从本届广州车展上找到蛛丝马迹。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