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搜索
  • >正文

这些未来的造车技术让人眼界大开

发布时间:2016-07-25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在互联网时代,变革和创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深刻影响了汽车行业,比如,过去只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无人驾驶汽车,如今也不是什么新奇事物了。在这些日新月异变革的背后,是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持续支撑。这些技术有的可能会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有的甚至将影响我们未来的车生活。  不插电也能无限行驶的太阳能汽车
  本月初,汉能发布了Solar L、Solar R、Solar A和Solar O四款太阳能动力汽车,这项创新技术让电动汽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充电桩的依赖。
  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车身分别集成约3.5—7.5平方米的柔性砷化镓薄膜电池,在光照5到6个小时的条件下,日均发电量8至10度,可以驱动汽车行驶8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在充足阳光照射下,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每年能够依靠太阳能行使两万公里,完全能够满足城市日常出行的需求。
  在日常行驶过程中,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可以实现“边开边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受限制的传统认识,让中短途旅行“不插电也能无限行驶”。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轻量化的车身设计,汽车的价格也会因此水涨船高。
  除了使用太阳能作为主要动力来源之外,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也可以使用传统的固定充电设施进行补充充电。目前,汉能的太阳能汽车配备了锂电储能电池,可以使用充电桩充电,以应对无光照和长途出行。所以,汉能的太阳能汽车应该称为“插电式”太阳能汽车。
  燃气涡轮动力实现一箱油跑满2000公里
  一箱油跑2000公里,并不是脑中场景,它在今年变成了一项可以实现的电动汽车技术。
  燃气涡轮发动机是属于热机的一种发动机,主要应用于飞机、坦克等特种设备上。一家名为Techrules的中国公司在2016年初的日内瓦车展正式发布了泰克鲁斯?腾风概念车,这款概念车采用燃气轮机增程电动技术,发动机标称最大功率768千瓦,最大续航里程超过2000公里。
  资料显示,涡轮燃气发动机被认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航空发动机,其涡轮输出的机械能中,一部分会用来驱动压气机,另一部分则经由传动轴输出(涡轮轴发动机),被认为燃烧效率更高。
  未来环保汽车可望用水果纤维塑料打造
  大部分人提到水果,都会和美食与健康等话题联系在一起,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水果的作用远不止是食用这么简单。科学家们声称,也许在短短两年之内,利用菠萝和香蕉制造出来的汽车就可以在道路上行驶了,这可以算是一项超级绿色科技的创新。
  有媒体称,巴西的研究人员希望利用植物纤维,来作为新一代汽车的主要车身材料。他们相信这种材料在不远的将来,不仅可以被用于制造汽车车身,还可以用于制成发动机零部件。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由水果纤维强化的塑料,并且已经通过了汽车制造商的测试,或许两年内就可以正式用在汽车制造业中。
  据了解,利用从菠萝,香蕉等水果中提取纤维制成的塑料拥有超强的坚固度,研究人员提到:“这些塑料的特性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比一般塑料坚固4倍,但重量却要轻30%。我们认为,这种用水果制成的材料在未来将可以用来制造各种汽车零件,包括仪表板和保险杠等。另一方面还能减轻车重,从而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日本运用脑波技术开发汽车
  日本一家开发通过脑波推断人类情绪的算法初创企业,最近在汽车行业受到广泛关注。这就是2016年迎来创立的第三个年头、仅拥有5名员工的Little Software。他们根据市售的脑波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开发出了实时区分开车时6种情绪的算法。这些情绪分别为“平静”、“困倦”、“害怕”、“焦躁”、“舒适”、“疲劳”。Little Software拥有56种情绪推测算法,这6种是汽车驾驶过程中的主要情绪。
  Little Software以无线通信方式将该传感器的数据发送给智能手机,并显示了6种情绪中的一种。如果能够实时了解驾驶员开车时的情绪,就可以根据情绪来调整对汽车的控制。例如,推测驾驶员焦躁不安时,可以播放有助于舒缓情绪的音乐。目前正在开发的自动驾驶车实现之后,如果推测出驾驶员很疲劳,就可以切换为“自动驾驶模式”。
  使用脑波的情绪推测算法还有望用于汽车的设计开发阶段。比如在确定内饰设计时,可以从多个方案中选择“舒适”程度高的方案。还可以在设计悬挂时,采用可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减振器及悬架弹簧设计。
  我国成功自主研制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是一种原料储量丰富、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也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下一代二次电池技术。但是,单质硫是绝缘性材料、电极反应活性低且易流失,电池工程化技术相对缺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这种电池的实用化。
  不过,就在不久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比能量、大容量锂硫二次电池及电池组”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意见为:项目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能量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比能量是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电池所能放出的能量,是电池的重要性能指标。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研究组研制的35Ah电池的比能量达到566Wh/kg(25℃测量),39Ah电池的比能量达到616Wh/kg(50℃测量),1kWh锂硫电池组的比能量达到332Wh/kg。这是迄今世界上比能量最高的锂硫电池和电池组。
  同时,大容量锂硫电池通过了采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标准的第三方安全性能测试。最近,研究组又在电池的实用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kWh锂硫电池—光伏电池联合示范系统,并成功运行,为实现锂硫电池在储能电站、车用动力电源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