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25 来源:中国汽车报
俄罗斯
俄罗斯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国家标准。该标准对所测车辆采用便携式气体分析仪,即时分析所采集空气中的部分气体以及在实验室进一步对气体中的3B(一定浓度大气中所含污染物)进行分析。该标准中限定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甲烷、酯族烃、甲醛等物质浓度。
德国
《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规定,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等要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等必须符合《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汽车销售前必须经过有害空气释放期。德国采用恒温测定方法,测试时温度设为65℃,最新的研究添加了暴露模式测试。
美国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承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日本
日本机动车协会2005年以自主行动计划形式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根据指南,车内污染物的测试主要分为三部分:预处理步骤、密闭放置时的甲醛浓度测定和乘车时的其他物质浓度测定(10秒内打开驾驶室侧车门,启动发动机及空调后立刻关闭车门),限值主要根据日本建设省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确定。
韩国
2007年6月,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标准测定对象为从下线起4周内(14~28天)的轿车,规定了新生产车辆的甲醛、苯等6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和检测方法。受检车辆测定温度维持在25±2℃,密闭2小时后开始采集受检车辆车内及测定室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