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11 来源:人民政协网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亲自带队考察调研了山东、河北等地。民建中央调研提出,要深刻认识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尽快建立解决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面临诸多困难
民建中央认为,当前,中国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市场环境有失公平,政府干预过多。
一些地方为增加招商引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如在一定时期内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或享受优惠税率。有的落后产能迁移到这些地区后,其成本降低而实现盈利,增加了淘汰难度。
二是产业集中度低,退出渠道不畅通。
中国产能过剩行业普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的问题;恶性竞争,优不胜劣不汰,产业难以发展升级;企业抗压力低,关停并转后存在很多困难等。
但是,企业退出渠道不畅,融资成本高,登记变更、权证过户、资产清算等环节繁琐;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存在障碍;不同所有制企业难以实现有效重组;失业职工安置问题多等。
三是创新能力参差不齐,科技支撑体系不足。
企业还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量大质低,低附加值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不足。
如河北钢铁产能2.7亿吨,面对京津冀庞大的汽车市场需求,汽车钢板仍然需要进口;河北省的浮法玻璃产能约为世界的20%,但还无法生产汽车挡风玻璃;山东省轮胎产量占世界的20%、中国的40%,但至今没有建立起轮胎试验场,必须到德国去测试轮胎性能。
针对以上问题,民建给出了建议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长效机制。
建立公平统一、自由竞争的市场,取消各地各类差别政策,让市场决定要素价格,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各种行业享受公平政策待遇。
简政放权,减少事前审批,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管问责。把握好行政审批事项,坚决不允许过剩产业新增产能,关闭土地、贷款闸口,不予能评、环评,对于违规项目坚决取缔,产能置换必须坚持等量或减量原则。
建立更为严格的单位能耗标准和环保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高于国家的标准,通过倒逼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做好行业信息收集分析、政策咨询、企业协调等工作,建立产能过剩信息预警机制。
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建立落后产能企业顺畅退出的长效机制。
一是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允许多种支付方式,提高并购融资中直接融资比重。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优先股、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作为兼并重组支付方式。推动并购基金发展。优化信贷融资服务,推动商业银行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延长并购贷款期限、放款使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