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曹晓昂
任何有关于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话题应该都是时下汽车行业里最热门的,因为这关乎先进的汽车技术、关乎产业未来的发展,甚至关乎这个行业里每一个企业的生存。
这一次Frank Jourdan从德国亲自飞到了上海,在2015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大陆集团展出其面向自动化驾驶的基本系统构架并获得广泛关注之后。
Frank Jourdan是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也是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的全球总裁,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够在中国推动“零事故的安全自动驾驶”。与他一同从德国来到中国的还有Karl Haupt——大陆集团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业务单元执行副总裁,此外,Karl Haupt还是大陆集团底盘与安全事业部董事会成员。对于Frank Jourdan来说,“零事故”就意味着在道路上“没有交通事故,首先不要有死亡,然后是不要有伤害,最后是连事故也不要有。”而目前,每年在道路交通当中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00万,“所以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事实上,对于大陆集团来说,“自动驾驶”首先就意味着“安全的诉求”,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他们在一步步发展着自己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家成立于1871年的德国企业,大陆集团绝对称得上“历史悠久”,这家历经了汽车产业百年风云的企业将如何应对来自未来的挑战?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将是一场暴风式、颠覆式的革命吗?在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背景下、在“中国式”的交通环境下,他们准备做什么?又将怎么做?
在11月中旬的一个上午,Frank Jourdan和Karl Haupt在其满满的中国行程间隙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除了这两位来自德国的大陆集团高层人士,参加采访的还有汤恩——大陆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底盘及安全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问与答:
记者:您认为什么是实现汽车自动驾驶中最关键的环节?
Frank Jourdan:在自动驾驶的时候,安全是最重要的,如果驾驶员不介入驾驶环节,就必须要确保他有一个冗余的安全机制,这是我们发展自动驾驶的基础。
大家在开车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有很好的感知能力,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把握周围的信息,而自动驾驶必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把握周围蛛丝马迹的信息。大家看到的雷达,包括摄像头等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周围的信息,使得车辆更好地执行和实现的驾驶要求。一旦掌握了周围的这些信息之后,你必须要思考和决策,比如说是不是要制动,是不是应该要踩油门,大家就可以看到,这背后需要有许许多多的硬件去搜集信息,当然最终还是需要控制软件基于先前所采集到的所有信息,来采取决策,最后是执行器,通过执行器去实现。目前我们部门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安全与动态的驾驶通向零事故愿景。
Karl Haupt:正如Frank Jourdan介绍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零事故,零伤亡,所以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包括360度的雷达系统和摄像头系统,收到这些传感器所传递的信息后,汽车进一步进行计算,最终通过刹车、转向系统等执行器实现更加安全的驾驶,最终降低道路上的伤亡事故,这是我们基本的工作原理。目前我们主要提供辅助功能,包括:拥堵辅助,变道辅助以及变道时可能出现横向碰撞的相关辅助和城市内交通的紧急制动辅助等,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在向市场提供的技术,这些都会为实现自动驾驶铺好道路。
记者:在实现汽车自动驾驶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哪些挑战?尤其在中国,可能我们面临的挑战会更加巨大?
Frank Jourdan:我来讲讲汽车通向自动驾驶的路径。首先,要有辅助系统,让驾驶辅助系统越来越强大;然后,是某些功能可以实现自动化,最终实现完全自动化的驾驶。这里面有两种类型的挑战,一种是技术方面的,还有法律方面的。
技术方面:随着传感器的发展,我们知道车辆周围的环境要通过传感器收集信息,这主要是摄像头、雷达、传感器,此外我们还需要有基于激光的传感器,这些激光雷达目前价格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整个行业现在在想办法把成本降下来。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有冗余配置,因为安全太重要了。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就不能够有失败,必须要在开发出的系统配有一定的冗余配置,还有更加精准的地图,这是我们说的技术方面的挑战。当然,这些技术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能够逐步得到解决的。
法律方面:法律法规必须有调整,允许车以无人驾驶的模式进行,不是所有国家现在都能够同意这个观点,这些事情也需要有调整、变化。还有在内容方面,如果出现了事故,那么,这个责任算在谁的头上?这些是我们汽车企业无能为力的,但我们会密切的关注,据我所知,在北美和欧洲,目前是在进行一些相关的法律修改工作,如允许无人驾驶。
Karl Haupt:我来补充一点,我们首先是从辅助驾驶到部分自动驾驶再到完全的自动驾驶,这里面有几个节点。首先只能是先开发出自动驾驶的功能,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进行修正,慢慢地、一步步才能够实现最终的完全无人驾驶。不仅仅要在技术方面做好储备,法律方面的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首先是从辅助驾驶开始,然后是部分无人驾驶,最后才能实现完全的无人驾驶。我认为,这是在2020年,2025年以后的事情了。
汤恩:刚才您有问到中国的情况,中国的情况跟全球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相似的,这肯定是逐步演变的过程,需要很多基础设施、法律条件共同推进。中国的驾驶员驾驶习惯和道路设施和欧美还不一样,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要覆盖所有可能出现的道路情况和驾驶习惯,我们先要从技术层面包括任何的道路情况下都可以安全的驾驶。中国也需要一个法律框架来保证自动驾驶将来可以一步一步实现,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情况和全球的趋势是一样的是逐渐演变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记者:不是一蹴而就的?
Karl Haupt:自动驾驶会将我们目前的某些功能逐步的自动化,包括泊车,然后会逐步实现全自动驾驶,比如2020年会逐步实现。这些技术应该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不会一夜之间实现,这对整个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使大家有时间参与到这些进程当中。也就是说,自动驾驶的的技术,只能以逐步的方式进入汽车世界,使消费者逐渐熟悉这个技术,最终有足够的自信拥抱自动驾驶,革命性的自动驾驶是不应当的,还是应该要用渐进的方式导入到汽车世界。而驾驶辅助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
记者: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Karl Haupt:目前,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在中国的安装率在逐步提高,ESC的安装率非常关键,可以说是ADAS系统的前提,有ESC之后才可以为紧急制动提供支撑。2014年,ESC在中国的安装率是19%,到2019年应该会实现53%左右的安装率,但这与欧盟相比还是有落差的,因为欧洲的ESC安装率非常高,有了ESC技术之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推进才会更快。
中国的驾驶辅助技术市场,应该说是有两种方向,首先我们与国际主机厂已经展开了非常深入的合作,包括各个主要的智能系统,我们与国际的主机厂都有技术合作,通过这样国际性的项目,我们会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品引入到中国市场。另外,我们也非常积极地与中国本地的主机厂展开合作,为他们开发ADAS系统,这是属于合作式的开发。通过这种两种方向的工作,我们期望中国的ADAS产品和技术将会很快渗透。
记者:很多涉及自动驾驶的新兴技术并不掌握在传统车企的手中,比如信息的交互,信息的快速导入等,此外,谷歌、苹果等IT企业也都在开始发展智能汽车,有人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车企今后很可能要为互联网公司打工,对此,您怎么看?传统的车企怎样应对这样的挑战?
Frank Jourdan:我们不是一个整车厂商,但是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角度,我认为虽然谷歌确实在开发它的‘谷歌汽车’,但我并不觉得谷歌会和宝马在汽车这个行业里产生竞争。
我觉得谷歌是有他自有的优势,互联网的公司在数据方面的能力可能是传统的整车厂商没有那么强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像奥迪、宝马、奔驰也和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他们希望在未来有动态的电子地平线,可以让车辆收集到的信息进入到后台,进行更好的数据交换,数据分析。在我们大陆集团,我们也跟诺基亚、IBM等IT公司进行合作。其中,IBM是大数据,思科是网络,诺基亚提供的是地图服务,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来让我们的客户实现他们的需求。
互联网的公司,比如谷歌、苹果等,他们毕竟没有汽车业的背景,而自动驾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从辅助驾驶,到部分的自动驾驶,再到全自动驾驶——这样的路径,对于谷歌这样的公司是没有办法经历的。没有工业背景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在思路上会很不一样,竞争力跟我们也很不一样,但是两者相结合,可以使得自动驾驶更快地实现。不管是奥迪、还是宝马、奔驰,在面临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挑战”时候,必须要好好的思考数据,如何使得数据及时、准确的获得,这对于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全行业的挑战。
Karl Haupt:确实,数据的处理以及软件,对于汽车工业来说越来越重要。除了数据处理之外,物理学其实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或者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驾驶毕竟是跟操控有关系,两者不可或缺。在物理、机械操纵的基础之上,辅以数据处理能力可以使得自动驾驶更加完美。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各项技术既包括机械技术,也包括数据处理技术和电子软件技术必须要相结合在可以共同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
记者: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了自动驾驶的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实现自动驾驶,能不能请您展望一下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时代到来了,汽车产业会发生什么变化?
Frank Jourdan:真正全自动驾驶的车辆,而且是比较高速的,以及是高渗透率的自动驾驶毕竟还是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面对变化,我们还是要有思想准备。
例如,在自动驾驶汽车时代,也许我们对于被动技术的需求就不那么大了,但并不是不需要。大家都可以想象,即便是全自动驾驶,如果前车扔出一个可乐罐子,靠你的主动系统不能及时侦测到,被动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被动系统不会完全消失。比如,从高速公路有隔离带,到没有隔离带的自动驾驶,就可能要到2025年才可以变为现实。从一开始只是部分的车辆自动驾驶,到部分车辆全自动驾驶,到几乎所有车辆全自动驾驶,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应该说被动技术永远是有它的空间和舞台的
毕竟汽车工业发展了这么多年,自动驾驶不会是一个革命性的进程,肯定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辅助驾驶方面,辅助驾驶会逐渐实现突破,然后走向全自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