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0 来源: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起,装备兴。从二汽建设的第一桶铁水开始,东风的光辉史册里就烙下了东风装备的印记。作为服务东风发展的“大后方”,东风装备胸怀“与东风同发展、与东风共命运”的信念和价值坚守,历经四十多年发展,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机床、模具、焊装、刀量具等业务跻身行业前列,为东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东风装备也对其自身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深刻思考,明确了在新常态下的发展路径,凝聚力量、深入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5年,在汽车行业增速持续回落,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东风有限装备公司递交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1-11月,共完成销售收入23.6亿元(东风模冲以50%口径统计),同比增长5%,完成年度预算的88.4%,营业利润完成预算,经营态势稳步向上,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其中,装备产品完成销售收入9.5亿元(东风模冲以50%口径统计),同比增长31%,完成年度预算110%;汽车零部件产品完成销售收入14.1亿元(东风模冲以50%口径统计),同比下降6%,完成年度预算的87.6%。
“目标的达成,显示的是东风装备事业规划、战略目标的客观和科学。”东风有限装备公司总经理尹肖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对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东风有限装备公司提前达成“3223”战略目标,制定“E3223”事业规划并有序推进,以战略为纲,以执行力为本,取得了显著进步。
上兵伐谋,谋定而动
以事业规划为指引,优化体系力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东风装备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13年,东风有限装备公司在提前完成“3223”事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E3223”事业计划——要坚持“两业并举(装备产品、汽车零部件产品)、装备优先”的战略。此规划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路线设定,其中,装备业务坚持两大发展方向:一是与车身制造有关的,铸造、模具、模具的铸造、焊装以及物流设备,二是与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制造相关的,机床、刀具、量具以及智能化产品和技术,“力争到2020年建成国内综合能力最强的汽车装备制造与集成服务商”。
“从今年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来看,装备公司坚持‘两业并举、装备优先’的战略是正确的选择。今年以来,在汽车零部件市场下滑的情况下,装备业务收入超过预算,有力支撑了经营目标完成。”尹肖彤说。据了解,目前,东风装备的装备业务销售收入占其总销售收入的40%以上,今年前10个月装备业务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新增近9000万元;在汽车零部件业务上,东风装备坚持产品和市场转型升级,从商用车产品向乘商并举转型,今年乘商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67:33,支撑东风装备度过了今年商用车市场下行的难关。
“目前,东风装备的业务非常清晰,但是职能管理方面比较弱,需要以事业部的模式来进行强化,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职能管理链。”东风有限装备公司副总经理蔡士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对市场的分析研判和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今年,东风装备对其职能部门进行重新规划、调整,进一步优化事业布局:对事业计划部的职能做调整优化,其主要职能聚焦于战略、事业计划、商品规划、投资战略、合资合作等方面的管理;将事业计划部原本负责的技术管理划分出来,成立技术发展部,统筹产品研发、技术管理,推动东风装备技术能力的提升;将原有的制造部和QCD部整合,成立PW部,将东风装备的制造模式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来管理,借助日产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形成具有东风装备特色的生产管理体系,提升装备制造力。
这一系列调整优化,是东风装备对其战略、技术、制造从理念到体系、再到管理模式做出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次重要布局。
步步为“赢”,落子有声
瞄准“智能制造”,抢占未来市场
“东风走多远,东风装备就要走多远”,这是东风装备人的价值认同。
多年来,东风装备公司优先发展装备事业,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特别是在核心装备业务的能力提升上做出极大努力。其中,焊装业务从2010年作为独立平台运作,销售收入从3000万元提升到4亿元,机床业务上聚焦集成能力、工艺规划能力、解决方案能力的提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以导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模具业务上着力于模具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得到客户认可。近年来,东风装备公司机床、模具、焊装、刀量具等业务保持行业前列。
成绩没有让东风装备止步。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和汽车行业持续增大的下行压力,东风装备公司把“创新”和“升级”作为逆势突围的关键,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升级。
东风装备公司进一步加快了技术升级的步伐,强化了与整车企业的技术同步开发能力,装备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东风英菲尼迪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侧围模具,T001零件尺寸合格率高于90%;为东风日产及神龙公司设计制造的缸体、缸盖加工柔性线OEE接近行业国际标杆水平。
作为行业领军者,东风装备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汽车厂商产品更新换代及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等需求带来的发展机遇,抢占未来市场。
4月13日,设备制造厂机器人智能化所成立。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机器人智能化所的成立对东风装备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机器人智能化所将依托东风公司自动化升级改造业务,通过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培育机器人智能化核心人才,储备机器人集成应用及产品研发制造关键技术,搭建起东风公司自主机器人事业平台,支撑东风装备实现制造升级。
“从原来的实体装备业务,升级到智能制造,后续我们还将探索机器人业务、智能物流技术业务、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数据采集、智能识别、智能的设备保全维修诊断等。”蔡士龙介绍说,这些是东风装备公司对新业务发展、抢占未来市场的思考。
协同发展,盘活棋局
装备与整车协同,内部资源和业务协同,形成协同“新常态”
10月10日,东风模冲开始向神龙四厂按计划供应P84车型的焊接零部件。这一项目是东风装备公司为神龙四厂配套的分总成大型项目,投资1.2亿元,由22条机器人自动化焊装线和1个凸焊压铆阵地组成,具体包括159套工装夹具、53套抓手和146台机器人,集成应用了机器人伺服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自动螺柱焊接、机器人弧焊、螺母拉铆等多种先进工艺技术。这项极具挑战性的项目,由设备制造厂、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协同完成,从接手到出货,仅耗时57天,获得神龙公司好评。
“在这个项目中,东风装备承担着重要的冲压和焊装任务,我们全力以赴、携手共进。”在P84项目地板区全工装线首焊仪式上,尹肖彤言辞恳切。在他看来,项目如期交付,不仅得益于东风“大协同”战略的推进,也得益于东风装备内部东风模冲和设备制造厂之间的齐心协力。据了解,该项目为东风装备创造销售收入近1亿元。
基于对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和形势的判断,近年来,装备公司积极进行了装备技术一体化协同机制的探索,为装备与整车的协同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东风“大协同”战略的实现拓宽了路径。在东风日产车身制造中,装备公司以模具、焊装技术的全过程参与和技术协同,不仅为东风日产提供了最优化的冲压、焊装整体解决方案,也促进了东风装备公司自身装备技术的提升。2015年,装备公司和东风日产开发装备技术一体化协同项目,消减了东风日产设备投资额,缩短了新车准备周期1个月,有力支撑了整车单元的事业发展。同时,装备公司还与神龙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等东风其它整车单元开展了协同工作。
在装备公司内部,一股协同“风潮”逐渐形成。“目前,东风装备公司下属的单位之间存在资源重复性、业务重复性的问题,因此业务之间进行协同,整合成业务链对外进行市场拓展,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蔡士龙说。近年来,模冲公司与通用铸锻厂之间中小冲压件业务、模具铸件业务进行了市场协同,设备制造厂与刃量具厂之间刀具业务进行了市场协同,有效提升了内部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内外协同和内部之间的协同,不但满足了东风整车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装备事业的发展水平。“东风装备的协同将会形成常态,我们将会对同质化的业务或上下游业务进行整合,使东风装备自身的业务体系做优做强。”蔡士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