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搜索
  • >正文

巨大压力下,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五大机遇—第二届“汽车配套采购趋势高峰论坛”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15-12-10 来源:中汽协会《汽车纵横》杂志社

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转向中低速增长。已经适应了过去的超速增长的企业,产能的扩张和快速的进行营销、采购供应链的体系,都是按高速成长时期来建设的,产能的放空引发了汽车产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行业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零部件企业的压力更大。一方面,增量下降与成本下压直接向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施加巨大压力,面临减产、降低利润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另一方面,由于关键技术缺失,中国各个品牌汽车原装配套体系中,关键技术零部件几乎都是国外零部件企业垄断,随着产品升级换代、法规升级,更多人担心中国本地零部件企业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可能。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是否还有明天,出路在何方?这也成为汽车产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备受业界关注背景下,“汽车配套采购趋势高峰论坛”于2015年12月2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主办,《汽车纵横》杂志社、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汽车供应商网承办。探索当前汽车配套采购趋势和中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途径成为这次高峰论坛核心议题。汽车行业领导与法兰克福(上海)展领导机构均给予这次高峰论坛最高规格的重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先生、国机集团副总裁丁宏祥先生亲自到会致辞并发表精彩演讲。高峰论坛共同就如何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中国零部件企业发展,以及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如何有效进入整车配套体系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开幕词中表示,很可能十三五期间是中国汽车发展最好的一段时间,也许不是发展速度最快的,但是可能是能力增加、结构调整等各方面最好的五年。理由是,汽车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产品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对国计民生都很好,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发展不可能没有汽车的发展参与。另外,在“中国制造2025”中,汽车更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如果没有汽车参与“中国制造2025”就会落空。因此,董扬认为,现在汽车产业所处的阶段绝对不是一个拐点,而是重点。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丁宏祥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裁丁宏祥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国际零部件展览会的发展状况和此次展会的规模。丁宏祥认为,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和中国汽车产销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压力也传导到了汽车配件行业当中,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着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转型的挑战。在这些困难面前,需要有信心,还要读懂行业的变化和趋势,才能有更好的成长。

中汽进出口公司党委书记陈伟农

此次论坛分为两部分。嘉宾演讲环节由中汽进出口公司党委书记陈伟农主持,来自中汽协、国家信息中心、春晖资本等行业专家,江淮、奇瑞、戴姆勒公司、丰田纺织、福田康明斯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产业发展趋势,欧美汽车、日韩汽车、自主品牌汽车的配套采购特点,以及如何促进中国零部件企业发展,探索进入配套体系之路,打造汽车行业采购商与供应商重要交流平台为核心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理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零部件产业将来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应当从战略的倡导、战略的引领上通过开放合作快速的推进整个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并详细描述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2025蓝图。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制造业信息处处长李伟利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制造业信息处处长李伟利主要分享了两个观点:第一,汽车整车企业正在并将继续面临需求减速和产品技术升级这两大压力;第二,零部件厂商必须同时在QCD三个方面做出显著改善,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整车厂商做出合适的QCD组合。

江淮汽车集团供方协同开发部部长武煜

以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为代表的,江淮汽车集团供方协同开发部部长武煜,就江淮产品特点及其对供应商的选择策略进行了案例分享。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倪绍勇

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倪绍勇则从奇瑞新能源汽车供应商品牌管理策略、层级化策略、供应资源规划思路和原则等方面对奇瑞产品的供应商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春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大总

此次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春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大总先生。汪先生以其在汽车整车、零部件行业以及跨国并购方面的丰富经验,分析了目前中国零部件行业存在的问题。汪大总认为跨国并购是自主零部件进入全球高端配套体系重要途径。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物料成本管理与本土化战略部门总监Matthias REIFF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物料成本管理与本土化战略部门总监Mr. Matthias REIFF从外资企业的角度讲解了本土化的重要性和对本土零部件制造商的选择标准。

丰田纺织(中国)副总经理庄志强

丰田纺织(中国)副总经理庄志强从日系零部件配套采购体系和特点着眼,重点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其系统供应商策略。

福田康明斯公司中方总经理戴松高

作为一个发动机厂商,福田康明斯公司中方总经理戴松高认为其多年来的取得的成绩主要依赖于一个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供应商体系的搭建。戴松高分享了康明斯的采购体系基本流程和其全球供应商体系策略。

“焦点对话”由《汽车纵横》杂志主编曾光主持

下半场的“焦点对话”由《汽车纵横》杂志主编曾光主持,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本土零部件进入整机配套体系的机遇与挑战。董扬、庄志强、汪大总、戴松高、倪绍勇、武煜、Matthias REIFF等七位嘉宾参加了对话,对话中嘉宾们分享了大量精彩观点,高峰迭起、精彩不断。
    与以往的论坛不同,这次高峰论坛更加突出高效、务实的理念,在短短3个小时内并达成了很多重要共识,这将对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论坛认为,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形势下,整车成本逐步下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所有零部件供应商都面临不断降低成本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面临着优胜劣汰。然而在压力加大同时,中国零部件企业也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中国品牌整车配套体系中,选择本土零部件企业成为长期战略伙伴成为必然,培育一批龙头零部件企业成为整车厂共识;二是外资品牌整车配套体系中,正进一步加快推进本地化进程,以适应降低成本、强化竞争力需要;三是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零部件企业通过为外资企业配套、海外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拓宽了全球高端汽车配套市场渠道,为外销市场开拓更大市场空间。四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展迅速,与传统领域相比,本土零部件企业相对竞争力较强,实现突破的可能性更大,其市场空间巨大;五是售后市场的飞速扩展,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同时新的法规标准将促进产品更新换代,预计之后5-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仍将呈快速增长势头。 抓住这以上五大机遇,企业将会迅速成长,相信在不远将来,一批高水平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将会迅速崛起。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