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中国汽车报
北斗系统的优势十分明显,但目前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在汽车行业的使用还比较有限,主要集中于运营车辆,在乘用车领域尚未规模化。
目前,行业内加载北斗系统的车载终端品类包括车载监控、后视镜、中控车机、记录仪、智能网关等,主要在后装市场应用广泛,前装领域进展有待加强。据记者了解,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推出带北斗导航功能的乘用车车型。比如,东风启辰D50/R50、江淮和悦520纪念版。德赛西威最新北斗导航产品也已应用在长城、广汽及马自达等车企的部分车型上。
北斗系统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规模一直上不去,制约因素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技术成熟仍需时日;二是卫星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三是射频、基站、Wi-Fi、蓝牙、调频、惯性导航等辅助功能仍需提升;四是导航产品往往仍离不开GPS,这种双模形式不利于北斗系统独立成长;五是价格目前不占优势。据了解,GPS芯片成本不到1美元,售价就几美元,而中国北斗芯片资源利用率不高,卖20美元才能收回成本。此外,GPS市场占有率太高,用户太多,竞争力较强。有数据显示,美国GPS芯片占领95%的中国接收机市场。事实上,国内用户对车载导航是否为北斗系统并不关注。
如今,北斗天基系统不断完善,兼容型北斗导航芯片性能日趋稳定,价格逐步与单GPS芯片相当,特别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也基本实现国内覆盖,定位精度可提升到米级,A-北斗辅助定位技术已趋成熟,达到了3秒钟快速定位。可见,北斗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已经基本具备了条件。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北斗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60%以上。此外,因自动驾驶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被业内认为是中国北斗导航实现“弯道超车”GPS 的发力点。一旦用户适应了北斗高精度系统,形成使用习惯,成本将更低。届时,千亿级的北斗导航市场或将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