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27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据悉,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局已经推迟对中国轮胎反倾销调查初步测定。决定新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1月20日,原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日。反补贴与反倾销征税时间节点已分别再次向后推迟至今年11月21日和2015年的1月20日。
可以说,自6月份以来,“双反”事件持续升温,业内甚至预测,两个月后,中国轮胎将基本上从美国市场退出。公开资料显示,在2009年美方“特保案”期间,中方涉案轮胎对美出口量一度下降超过60%,而对美轮胎总体出口量下降过半。在全球经济都不好的情形下,很多国家都会要求中国市场更多放开,并保护当地企业,限制中国企业向他们国家更多地出口。事实上,2009年至2011年美国连续三年对中国轮胎实施了“特保”限制政策,同时,中国轮胎出口还面临着来自欧洲、印度、巴西等地的多项贸易保护措施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方于今年6月份再次祭出“双反”大棒后,9月10日,俄白哈关税同盟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货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拖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已达4亿美元。面对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轮胎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一问:要改变布局到海外建厂?
面对美国对中国不断的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分析人士指出,“双反”调查总体将会给中国轮胎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大型龙头企业影响有限,中小企业恐将受到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走向海外建厂规避贸易摩擦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
据了解,2011年以来,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在东南亚国家建厂。赛轮集团在越南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赛轮有限公司,玲珑轮胎在泰国设立海外基地。海外建厂企业可以利用所在国的资源优势、贸易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转移生产基地规避贸易摩擦风险。某券商分析师也指出,上述海外产能投产后,海外基地将能够承接部分甚至全部对美出口产能。
然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英则表示,美国的双反对中国轮胎企业的工厂布局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致使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特保案期间就开始布局到海外建厂,因为如果一旦中国有风吹草动的贸易摩擦,那么在泰国、越南的工厂就可以把这些产能转换掉,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市场。但这毕竟是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国际公司而言的,而且这需要时间,需要企业要提前做好工厂布局。
笔者以为言外之意便是临时抱佛脚救不了中国轮胎企业的当务之急,目前只能是认美国甚至是其他跟随者们宰割了!
二问:要放弃美国市场寻找新的出口基地?
作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美国50%的轮胎源自进口,也是中国轮胎最主要的海外市场,其进口轮胎约占我国出口轮胎总量的1/3。更有数据显示,中国的轮胎40%都要出口,40%的轮胎里面有50%的轮胎需要出口到欧盟和美国,所以美国绝对算的上是中国轮胎的出口大户。原本这么重要的市场,由于麻烦缠身,就真的要放弃吗?
据了解,从“双反”消息传出至今,来自美国的轮胎订单正不断减少,其中对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山东永盛已经开始减产,有的轮胎贸易商已经放弃美国市场。同时,为规避美国针对中国轮胎生产商的“双反”调查,赛轮轮胎等企业已相继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等地。
徐文英表示,如果中国轮胎放弃美国市场,则利润方面将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的轮胎如果不出口到美国,我们就都去欧洲。而为了抢占欧洲市场,就会开始降价,每家的利润肯定会越来越薄。
对此,双星集团海外项目部部长邹志国也表示,美国启动“双反”调查后,如果继续向美国市场销售,利润就是负的。亏本的买卖不可能再做下去。出口的产品每条轮胎都赔很多钱,哪个企业也承受不住,就可能退出美国市场。国内轮胎产能过剩,很多企业都不能满产。大部分国内轮胎企业都要进行出口,而美国是很大的市场。失去美国市场,企业的日子就会很难过。
此外,最可怕的是其它国家都会效仿美国,对我国提起双反。现在要密切关注欧盟会不会也跟随美国步伐对我国轮胎企业实施“双反”调查,因为俄白哈关税同盟在9月10日已经效仿美国对我们的轮胎进行了反倾销调查,这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大的打击。
面对以上业内人士观点,笔者真的为中国轮胎企业捏了一把汗,真可谓是进退维谷,举步维艰呀。想来这么多年美国一直是中国轮胎的出口大国给中国轮胎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而如今当中国轮胎企业已经对美国有了依赖性之时却只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真应了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
三问:抑制产能对中国轮胎是意外之喜?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轮胎业这几年鱼龙混杂,一些地方无序建轮胎厂,造成国内产能过剩。以轮胎生产大省山东省为例,截至2013年底,共有轮胎生产企业287家,但多为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此外,面对已经存在的产能过剩矛盾,依旧有新产能不断上马。这一部分新产能将是此次美国“双反”最大受影响者。美国的“双反”不一定都是坏事,因为美国的双反虽然只涉及30亿美元的出口轮胎,但是抑制了中国轮胎新产能的增加。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慢慢淘汰过剩的落后产能,通过行业洗牌,提高行业竞争力,优秀的大企业会生存下去。
徐文英也表示,美国的“双方”对中国轮胎企业的影响之一就是产能,现在很多企业的开工率都不足,这是一个不好的影响。但是,稍微可喜的是,原来准备今年要上项目的、扩产的企业纷纷放慢了脚步。所以从这层面上来说,美国的双反不一定都是件坏事儿,因为美国的双反只反了我们30亿美金的出口轮胎,但是抑制到了几十万条甚至上百万条甚至上千万中国轮胎新产能的增加。
中国的轮胎产业确实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即便是过剩了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还有很多新项目挣相上马,此次美国再次发起的“双反”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轮胎产能的继续膨胀,但这只能说是个意外收获,中国轮胎行业的产能调整问题决不能单纯靠这种市场打压,也不只是这样的打压所能解决的,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这种体制问题不解决,一切的改善都只是隔靴搔痒,没有多少成效。
四问:要懂得扬名立万方才能为企业开拓广阔市场?
调查过程中,有业内人士大发感慨,他认为,近几年中国制造已经颠覆了过去的形象,国内好多行业都在飞速发展。尤其是轮胎这种传统行业。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技术上,都不比国外的轮胎差在哪里。他表示,国内的轮胎市场被国外品牌占去了一大部分,我国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反而没有了立足之地,出口到美国还被人家给“双反”。内外的双重打击,如何能发展的了?现在的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全是米其林、普利司通这些外有物种,在上海国际轮胎展上,看到我国的很多轮胎泰凯英、三角还有被美国双反波及的佳通,做的都非常好,但是为什么在国内知名度就抵不过那些洋轮胎呢?原因就是我们起步晚,不会做品牌,只能打价格战,但是在性价比上确远远超过了国外轮胎品牌。
他认为,同等质量的轮胎,洋轮胎和国产轮胎要差上百块甚至几百块钱。原因就是洋轮胎占领中国市场要花大量的广告费,这钱谁出?当然是我们,而我们自己的轮胎在品牌知名度上虽没有洋轮胎高,要维持生产只能通过价格来提高竞争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这样的,就因为我们的轮胎企业还是传统型的。
总结这位业内人士的言论,其实就是在讲中国轮胎品牌的知名度问题,在他看来中国轮胎之所以在国内认可度比不上国外品牌,已然已经不是质量问题,而更重要的在于宣传的不到位,说白了就是咱们中国企业在对产品的扬名立万上醒悟的太晚,早做打算的话不至于落到今天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但真的只是这样吗?应该还是多重因素所致吧!
五问:关键问题还是提升产品品质?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此严峻的形势对中国轮胎业的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所谓,不破不立。长久以来,粗狂经营、盲目发展,是我国很多行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轮胎业也不例外。以轮胎生产大省山东省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山东省共有轮胎生产企业287家,但多为小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随之而来的就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力量差。笔者从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获悉,截至2013年底,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企业在中国境内申请发明专利均超过600件,而山东省前5强企业合计只有119件。没有科研和创新,轮胎高端产品和品牌自然就少。品牌对轮胎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以2013年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产品为例,价格只有美国轮胎市场平均价格的80%。
山东轮胎企业的发展只是全国轮胎业的一个缩影。“双反”事件正是在合适的时机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中国轮胎业要想取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摒弃原有发展模式里的弊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造品牌、优化出口结构。他表示,对中国轮胎企业来说通过产品的核心技术,提高差异化竞争力显然是一条更为漫长踏实的路径。
“双反”对品牌企业而言,更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带来美国市场份额的下降,这是恶性的一面;但是同时,大浪淘沙会促进整个轮胎产业,向更有序、更高附加值、更长远的未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