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钢铁产能迅速扩张 中国钢材出口形势堪忧

发布时间:2011-06-17 来源:中国钢材价格网

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我国出口钢材476万吨,较4月份下降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64%;国内钢材月出口量在3月份达到491万吨的高点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国内钢材产量的逐月增加,粗钢出口占产量的比重也有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钢材出口量的下降可能渐成趋势。从目前国内外钢材市场的实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国际钢产量持续回升,正在侵蚀国内钢材出口的市场的空间;另一方面我国主要的钢材出口目的地钢铁产能扩展趋势明显,这使得国内钢材出口量存在着继续回落的可能,尤其是远期钢材出口形势堪忧。

国际粗钢日产量逐月递增 侵蚀国内钢材出口空间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也钢材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的过程,由于我国经济在危机之后率先复苏,所以钢材产品也恰好通过出口满足了国际市场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对钢材的需求,使得金融危机之后国内钢材出口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不过在去年相关部门取消部分钢材品种的出口退税以后,去年下半年国内钢材出口形势低迷,出口量一直低位徘徊,难有抢眼表现。进入到2011年,国际的经济的复苏带来更多的钢材需求量,也带来了国际钢材价格的攀升,国内钢材产品在有一定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出口量再度攀升。不过与金融危机之后钢材产品出口增加形势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在国际钢铁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全球钢铁产量也在同步增加中。从下图全球粗钢月度日产量的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出,从2010年底开始,全球粗钢日产量在扣除中国后一直处于增加的态势,即使是日本大地震这一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钢铁产量减少的灾难也没能阻止全球粗钢产量的持续上升,全球粗钢扣除中国后的日产量已经从2010年12月份的208.5万吨增加至今年4月份的226.4万吨,增幅8.6%。这说明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恢复的已经不仅是钢材市场的需求量,钢铁产量也已经同时处于恢复性增加的通道中。而国际钢铁产量的上升必然会在全球范围内挤压国内钢材的需求空间,进而影响到未来国内钢铁产品的出口数量。

亚洲钢铁产能进入新一轮扩张期  国内主要出口市场或将萎缩 
    近几年来我国钢材出口的目的地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8年以前我国钢材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韩国、欧盟和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2009年以后受美国对我国钢材产品实施反倾销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开始从发达国家市场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2009年美国已经从我国钢材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地退居到第五位,2010年更是退居到第十位;欧盟虽然能勉强保持我国钢材出口第二目的地的位置,但是出口量已经大为缩减。与此同时我国对印度和越南等亚洲国家的钢材出口量明显增加,2009年越南替代美国成为我国钢材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地,印度在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的排名也跃居第四位;2010年印度与越南交换角色成为我国钢材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地,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的前四位变化为韩国、欧盟、印度和越南,除了欧盟以外,其他均为亚洲国家。2010年全年我国共出口钢材4255.6万吨,其中出口韩国843.9万吨,出口印度339.59万吨,出口越南242.3万吨,三者合计占我国钢材出口数量的33.5%。我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国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钢材的需求量也处于增加的态势中,因此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钢材需求市场。但是随着这些国家前期及今后的钢铁产能扩张,其钢材需求市场对于我国钢材出口来说可能会逐渐萎缩。
    首先是韩国方面正在努力增加其国内外的钢铁产能。作为我国钢材出口的第一目的国,韩国大量从我国进口中厚板和棒线材等,尤其是中厚板数量比较多。韩国作为造船大国其造船用板数量前几年国内供应不足,2008年韩国造船用板需求缺口一度高达600万吨,因此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但是在2007-2008年时韩国的东国制钢和浦项制铁两个钢厂上了两条中厚板生产线并在2009年投产,现代制铁也增加了厚板的生产能力,三者合计中厚板新增产能超过500万吨。2011年底韩国三家钢企的厚板产能可全部变为现实产量,其厚板设计产能也将从740万吨达到1290万吨,同时韩国国内市场厚板长期供货不足将转变为供应有余,不但不在需要从中国进口中厚板,反而可能转而向中国出口中厚板。浦项制铁已经在大连长兴岛兴建了一个厚板加工中心,并且已经于本月14日举行了竣工仪式,其目的就是加强攻占中国的中厚板市场,为以后其国内过剩的厚板借助加工中心这样的手段进入中国市场打下基础。
    韩国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展目标仍然非常明显。在浦项制定的2018年目标中,其粗钢产量将从2008年的3400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6500万吨。浦项还在2011年开始恢复建设其在2009年8月时停建的一座新钢厂,旨在扩大浦项的粗钢产能。现代制铁也在加紧增加新的产能,现代制铁拥有年产能达1200万吨的电炉,并在去年年初和年底分共投产了两座年产能达400万吨的高炉,已经具备了2000万吨粗钢的年产能。其新建高炉生产的铁水将用于生产热轧钢板,供汽车、家电、建筑工程、机械等方面的制作。
    韩国企业不仅在国内增加粗钢产能,同时加快了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投资步伐,在当地合资建设钢铁企业。其扩张产能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份额,韩国钢铁企业针对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开始将其重点出口市场目标转东南亚国家。以浦项为例,截至今年5月份,其冷热卷板两大主力钢材产品对东南亚、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比重已经上升到30%,而这将与中国钢铁企业在亚洲市场上形成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次越南或将成为东南亚地区扁平材的主要出口国。越南现有钢铁产业产能结构不合理,建筑长材、镀锌板、彩涂板、焊管等产能过剩,却没有热轧卷板厂,所以其成品材产量大幅增长需要以进口热轧卷板和带钢来支撑,据越南钢铁协会介绍2010年越南板材进口量约占钢材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二,达453万吨,多为热轧卷和带钢,而中国正是越南主要的钢材进口来源地之一,尤其是热轧卷板和窄带钢方面。不过这一状况未来将会发生改变,越南热轧卷板和带钢产量未来有可能大幅度增长至超过本国的需求量。在越南当地需求无法全部消化新增产能带来的热轧卷板的情况下,越南也有望成为东南亚地区热卷板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越南热卷板的主要投资项目包括:河静省台塑投资的设计产能1500万吨的热轧卷厂;塔塔钢铁与越南钢铁公司合作的产能450万吨的热轧卷厂;越南钢铁公司计划与达涅利合建年产能2000万吨的热轧卷厂;中国台湾义联公司在广义省年产250万吨的热轧带钢厂;莲花集团已经获批新建的年产150万吨带钢厂等。
    越南钢铁协会称,到今年年底至少将有9个新钢厂陆续投入生产,预计2012年还将有4个钢厂投入生产。此外越南已经开始限制国外钢材产品的进口,早在2009年越南各钢铁生产企业就建议政府采取措施限制钢铁进口,在越南钢铁的进口税已经高达8%的情况下,甚至考虑采取以相关的技术标准等办法来限制钢铁进口。近期越南财政部则已经公布了将对含硼合金钢征收10%的进口税,而中国国内钢铁企业为规避出口退税政策,大量出口含硼的热卷,因此越南对含硼合金钢征10%进口关税的政策几乎算是为中国热轧出口商“量身打造”。而无论是从越南本地的钢铁产能扩张情况来看,还是从其限制钢铁产品进口的政策导向来看,未来我国对越南钢材出口的数量都可能受到影响。
    最后印度方面制定钢铁倍增计划致力于打造钢铁大国。印度国内钢材需求强劲使得其迅速跃升为我国重要的钢材出口目的地,向其出口大量的热轧卷板、棒线材和管材等。不过强劲的钢材需求以及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这两大优势显然触动印度政府开始致力于整合钢铁产业链,而且在印度政府倡导下,印度主要钢铁企业都已经计划通过新建和扩建快速增加钢材产量。
    印度政府希望通过实施钢铁产业政策,到2015年将粗钢产能提升至1亿吨以上,为此印度将扩建产能3000万吨左右,而且理论上由于扩建项目的资金投入较小,不需要大规模征用土地,并且享有现有物流等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如期完工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预计2011年通过扩建工程新增产能只有700万-1000万吨)。据统计目前印度钢铁产能为7800万吨,而其计划新建钢铁产能总计已经高达9500万吨,只要其中有2500万吨左右的新建产能投产,就能够实现印度政府的钢铁行业政策提出的目标。此外印度钢铁部更是有一项更为庞大的计划,希望到2015~2016财政年度粗钢年产能达到1.45亿吨,这意味着未来5年产能将增长近一倍。当然也有分析认为印度钢铁部产能扩建目标不切实际,但是到2015~2016年印度钢铁产能达到1.1~1.2亿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钢材需求,印度政府已经同各邦签署了222份到2020年实现粗钢产能约2.76亿吨的谅解备忘录。投资地区主要在奥里萨邦、恰尔肯德邦、切蒂斯格尔和孟加拉邦。
    事实上不但印度本国的钢铁企业正在雄心勃勃的计划扩建产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钢铁企业也纷纷参与到印度的钢铁产能“大跃进”进程中,建设新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计划在卡纳塔克邦新建的600万吨钢铁项目已经启动;隶属印度钢铁部门旗下的维萨卡帕特南钢铁厂计划将产能从原先的300万吨扩充至630万吨,进而扩展至730万吨,其新建的预计产能为2000万吨的新钢厂也即将动工;京徳勒集团计划在西孟加拉邦新建1000万吨钢厂的项目已经举行了奠基仪式;印度最大的私营钢铁企业金达尔西南钢铁厂则称正在奥里萨邦实施一项产能扩充计划,意图将该基地的生产能力在10年内达到2000万吨。对于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印度来说,借助自身优势将上游铁矿石与钢厂密切联系起来进行“集成化”发展来提升本国经济可能是容易实现的选择。而对于同样钢铁产能庞大的中国钢铁企业来说,印度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张不但可能导致未来要减少出口到印度的钢材数量,还可能面临着与其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综合上述内容我们发现目前的我国主要钢材出口目的地都在纷纷扩张其钢铁产能,这一方面会影响到未来我国钢铁产品向这些区域出口的数量,另一方面这些区域的钢铁产品转向外销还将侵蚀我们原有的出口市场,形成在亚洲乃至全球钢材需求市场的激烈竞争。另外从国内钢铁产品的出口政策导向来看,相关部门不鼓励钢铁产品出口的政策已经非常明确。在今年前几个月钢材出口量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市场已经有传言相关部门将再度出台新的有关钢材出口加征关税的政策,虽然有关市场传闻未必属实,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限制钢材产品出口的政策难有松动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着国内政策限制以及国际产能扩张、市场竞争加剧的双方面压力,未来国内钢材产品出口形势将很难乐观。(中联钢CRC 王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