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车、颠覆者,微型电动车能否承担

发布时间:2015-06-02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颠覆者?国民车?
  近日,哈佛商学院智库的托马斯?巴特曼是哈佛大学一位研究“颠覆性话题”的学者,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指出特斯拉汽车并非什么颠覆性的东西,它仅仅是“一个未能摆脱传统的持续性创新,一个在量的方面提供更好性能的产品,但同时价格也变高了。” 电动汽车领域真正的颠覆性的创新将会是低速电动汽车和电动多功能汽车。
  小型电动汽车在托马斯?巴特曼眼里将会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不仅因为它们的尾气零排放,更因为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不堪。
  不过,也有反对观点认为,这种微型电动汽车在安全性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并不适合北美、欧洲这样的市场,因为即使在纽约市最高车速为每小时25英里的街道上,人们可能也不愿意坐在这样的小汽车里面,因为在十字路口出车祸的风险太高。
  不过,人们普遍看好这种车在中国的发展,甚至认为它可能占据主导。
  5月2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我国基于中小型电动车的 “国民车计划” 研究》课题启动会。课题牵头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成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提出,拟将轻型电动车当做国民车来研究。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认为,对于电动国民车,无论是从中国国情、低碳环保的角度、还是从电动车目前的技术状况来说,都应该在我国推广。他还特别强调,应该把小型电动车定位成战略性产品。
  有关数据显示,微型电动车在我国的发展具备非常好的消费基础。代表品牌知豆电动汽车2014年产销实现7400多辆,位列纯电动汽车市场前三甲。而以微型电动汽车最大市场——山东市场为例,2014年1-11月产量近15.5万辆,远高于同期全国纯电动乘用车2.58万辆的产量。
  不管是颠覆者还是国民车,主要建立在销量基础上,那么就目前微型电动汽车的产销情况来看,群众基础不可小觑,未必不能成为颠覆者、国民车。
  企业热情、地方政策正在不断升温
  知豆创始人鲍文光认为,未来15年内,微型纯电动汽车年度市场容量不低于1500万辆。
  正是看到了微型电动车发展潜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正规汽车厂商正在加入这个市场,而地方政府也在逐步放开微型电动汽车的准入政策。
  今年1月10日,吉利控股与新大洋机电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准备联合打造微型纯电动车品牌知豆。像吉利这样的正牌较大型汽车生产商的加入,无疑也为微型电动车的前景正了名。
  政策方面,虽然仍停留于地方保护的阶段,但今年3月份,福建、四川、山西省大同市、辽宁省朝阳市纷纷发布微型电动车管理办法,提振微型电动汽车发展信心。相关政策的出台正在一步步解决人们对低速电动车的种种质疑,不断规范微型电动车的生产、销售和路权等管理问题。
  另外,在这几个省市当中,四川公布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5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还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低速汽车升级换代,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电动低速汽车。这也契合了业内不断提倡的微型电动车发展路线图—农村包围城市。
  不过,低速电动车并不等同于微型电动车,低速电动车更应该向微型电动车升级,进而发展成为国民车。
  《我国基于中小型电动车的 “国民车计划” 研究》课题启动会上,欧阳明高概括了电动国民车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未来微型电动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即使补贴退坡,国民仍可以接受;电动国民车不等于低速电动车,它要获得国家认可,拥有路权;符合中国国情;技术先进适用;形成中国的技术产业竞争优势;具有引发包括交通模式,产业模式,商业模式在内的全方位创新的特性。
  微型电动车的发展问题还在不断被讨论着,但是其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究竟它会迎来怎样的结局,还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