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是一个重要节点,不仅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中国汽车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然而,多组数据显示,中国车市目前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2014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349万辆,同比增长6.9%。由于受到增长基数高、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及商用车市场下降等原因影响,2014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有较大回落,增速低于行业预计8%~10%的幅度。
随着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中汽协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为7%,而且将进入低增速的“新常态”。这导致汽车经销商的利润危机日渐突出。2009年接近九成的经销商盈利,2014年这一比例下降至不足三成。
被利润卡住了命门的经销商,于去年年底屡屡出现“逼宫”厂家索要补贴的事件。记者统计,去年宝马、奔驰、奥迪、一汽丰田4家企业“承诺”向经销商发放的补贴金额已超过100亿元,达到114.5亿元。
此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汽车经销商屡屡祭出以降价求销量的战术。此前,北京现代执行副总经理刘智丰曾表示,“去年我国汽车市场的成交价格平均降幅为3%左右。”
而价格相对较高的进口车降价幅度更为明显。中国进口车市场联席会数据显示,去年年底,进口车市场价格逼近历史最低点,让利幅度达到10.7%。其中,宝马7系的市场让利幅度已达20%左右。
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车市增速减缓情况下,汽车经销商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很可能成为今年两会汽车业的热议话题之一。而这一现象的背后,也折射出汽车经销商的诸多漏洞和不足。
据了解,建造一家4S店投资成本最少要1000万元,厂家给4S店的利润通常不会超过7%,而一家4S店每月销售额差不多要达到1000万元才能维持正常的收支平衡。以10万元左右的车来看,也就是说要卖出100辆车才不亏本。这个销量,对于产品线丰富、品牌认知度高的4S店尚能轻松应付,但是,对于那些产品线单一的新品牌,每月需卖出100台车存在很大压力。盲目扩张、重复建设,使这些4S店的困境在弱市下被进一步放大。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真正摆脱价格杠杆凭借独到特质生存的经销商少之又少,营销模式同质化与营销手段单一化成为汽车经销商普遍存在的问题。业内专家用创新少、变革小总结了近几年经销商发展的状态。“售后服务的水平和营销水平远不如销售技巧,竞争手段依然集中在拼价格上,对后市场的开发几乎为零。”
车企和经销商的矛盾也值得关注。在车市低迷的情况下,各大汽车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仍不断调高销量目标。根据上海大众的规划,今年销售目标为200万辆,增幅达16%,这比去年的增幅高4.10个百分点。宝马今年在华销量计划增长16%,这和去年的销量增幅持平。今年,广汽传祺的销量计划为16万辆,销量增幅将高达37%。
在车市低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如何做到逆势飘红,是经销商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