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19 来源:Hans Greimel
中国官员们对中国经济低迷感到紧张不安,甚至可能有点恐慌。. 但全球汽车制造商们仍如往常一样乐观,因为它们已在未来的发展上投下了重注。
上月,中国中央银行意外降低了利率,以扭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疲软,后者已削弱了对汽车的需求。
但是,国际汽车制造商们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坚持其大规模产能渐增的路线不动摇。甚至有人表示销量不佳是因为其投入不够多。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钱惠康10月份在武汉举行的全球汽车论坛的非正式场合上承认:"随着我们不断向前发展,很有可能会出现产能问题。"
但是,和许多高管一样,钱惠康预测,感到压力重重的应是竞争对手公司,而不是自己。他坚持说,"我们的投资兼顾了此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增长,我们相信自己正处于有利的地位。"
中国一度飙升的销售速度正在迅速地冷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在今年前10个月中,汽车总销量上升了7%,为1,900万辆。与之相比,2013年全年的销量增长为14%。
销量在9月份仅上升了3%-这是19个月来的最小增幅-而10月份时增长又是3%。
销量增长下滑到个位数可能会让为在发展中名列前茅的预期而投资的汽车业头痛不已。但国际品牌依然坚信长期扩张的承诺。他们觉得,相比较弱的国内竞争对手,他们更能抵御暂时的疲软。
IHS Automotive亚太区顾问服务总监James Chao表示,"这是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
在产能增加时销量不断下降,这确实是个问题,特别是对诸如吉利、奇瑞和长城等国内品牌来说。这些公司丢失的市场份额纷纷被国际品牌所夺取,公司发展步履维艰,产能利用率随之下降。
Chao估计,国内品牌的产能利用率约为65%,而国际品牌的则为85%。
但总体趋势对所有公司来说都是令人气馁的。据HIS Automotive称,全行业范围内,中国的产能利用率在2010年时为91%。但明年预期会降至68%,此后一直在70%左右徘徊,直到2020年。
相比之下,在美国,趋势则正好相反。2010年时利用率为69%,预测明年为95%,然后保持在90%以上,直到2020年。
与现代和戴姆勒汽车公司合作的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夕勇表示,"中国饱受产能过剩之苦。"
更大产能
然而,几乎每家全球汽车制造商都在继续增加产能。通用汽车计划2014到2018年间在中国投入140亿美元,以开设5家总装厂。通用汽车的扩张目标是实现略低于500万辆的在华销量。
福特计划年底前在重庆开设一家年产300,000辆汽车的工厂,并于明年在杭州开设另一家年产250,000辆汽车的工厂。
即使势头下滑,这两家汽车制造商的销量还是在稳步增长。
通用汽车10月份的在华销量较上年同期上升了3%。相比2013年10月时12%的增长有所下降。福特汽车公司10月份的在华销量则下降了1%。
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及其合资公司合作伙伴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甘示弱,其正在广州建设第二家总装厂,计划在明年开业时生产吉普汽车。菲亚特克莱斯勒预想2018年时在中国年产850,000辆汽车,而去年的年产量仅为130,000辆。
大众汽车公司多年来首次加快了投资步伐,尽管其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而危机重重,因为其38%的全球销量来自中国市场。
事实上,福特和大众将其近期的销售疲软归咎于生产瓶颈,而从未对产能过剩发愁。Chao表示,"高利用率在限制他们的销量。"
对跨界车和豪华车的需求一直很稳定。全球品牌在这些细分市场中更胜一筹,这些高利润产品的销量预期在今后数年中会猛增。
中国对豪华车的需求预期明年就会超过美国。IHS 预测,到2020年时,豪华车的年销量将扩大至 240万辆,相比之下,届时在美国的豪华车年销量估计为200万辆。
汽车制造商们还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新的收入来源,其中包括给新兴的贷款购车一族提供贷款。
据PwC Autofacts称,去年,中国约有20%的汽车是通过贷款购买的,与之相比,美国的这一比例为85%。但是,放松管制预期会带动汽车贷款和租赁上的增长。PwC预测,在今后5年中,仅租赁一项就会逐年增长25%。
规模问题
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让汽车业高管们垂涎不已。IHS 预期中国的轻型汽车销量将从今年的2,300万辆增至2026年时的3,520万辆。相比之下,美国2026年时的销量展望为1,660万辆,与今年的水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推动中国汽车销量猛增的因素是较低的汽车普及率和买得起汽车的庞大人口。
德国供应商大陆公司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Ralf Cramer 表示,"未来有钱购买汽车的人不是数以百万计,而是数以亿计。" "我们认为今后会有非常非常高的需求。"
而且,国外汽车制造商正在本地价格赢得市场。到10月份时,国际品牌的市场份额已攀升至62.2%,较上年同期上升了2.3个百分点,从而使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降至了37.8%。
通用汽车的钱惠康表示,"如果您查看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程度,就会发现其与总体经济的健康程度紧密关联。" "我认为经济得到了非常好的管理。尽管还是有一些减速。我认为减速是以一种非常非常健康的方式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