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汽车行业每五年一个阶段,过去的这五年是整合或体系竞争的时代,很多新车型都在中国首发。下一个五年将会是什么样的时代?在《第一财经日报》联合旭化成集团主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新能源激活汽车业模式创新”上,普华永道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合伙人谢雨认为,应该是以创新为主题,以大数据为基础。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以移动终端为核心并广泛参与数字应用的市场之一。数字显示,中国拥有超过6亿移动上网用户,73%的消费者表示移动平台是他们首要的上网形式。尤其网络社交平台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远高于全球其他同类市场,有95%的中国消费者更信赖具有官方微博的品牌,87%的中国社交网络用户有其关注的品牌,68%的中国消费者会点评其在线购买的产品。正是这些数字,可以作为汽车行业数据化营销的基础。
谢雨谈到,新能源汽车从技术上来说是新兴技术,但已经过了多年的洗礼。随着80后、90后逐步进入市场,甚至未来00后进入市场,以下趋势正在改变中国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汽车的行为模式:一是中国的消费者愈加依赖社交媒体了解其所需的产品资讯,过去很重要的了解方式是通过试乘试驾或产品发布会,而今天很多消费者去4S店之前对汽车的了解程度已经不亚于汽车销售顾问;二是客户更追求数字化用户体验,购买产品以后希望更多地用数字化的手段来获取信息,例如4S店用微信的手段来提醒汽车来做保养的时间;第三是随着网络资讯的深化,通过展厅来首次了解汽车性能的方式在逐步减少。这三个趋势是未来能够改变中国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汽车行为模式的一个大的前提。
消费者正在通过不同的渠道评价产品,通过大数据的抓取、分析以及对于消费者背后的行为、习性的关联,甚至把它融入到我们的产品研发、推广甚至于售后服务,这就是品牌与社交媒体的关联度的存在。没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说不是以消费者心声来提升品牌和质量的,有效分析消费者所表述的感受变得至关重要。在网上的社交媒体甚至于移动终端的大时代上面,消费者更多的情感表达以及诉求的倾诉是属于冲动性的、即时性的,恰恰能反映其真实想法。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期望通过电子渠道增进用户体验,根据我们对209位近期和潜在购车客户,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大核心城市的调查,92%受访者希望汽车公司在手机终端和网站上提供私人化的服务,还有92%希望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如微博、微信等)与公司进行关于服务与支持的互动。”谢雨称,如果厂家不能与时俱进,只能通过基于以前网页版推动的方式,就一定是落后的。
基于上述的两个92%,厂商可提供独特的通过数字平台与客户沟通的机会,由此带来五方面价值:为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一个企业针对消费者开发的手机应用可为用户提供多种所需信息,提升顾客体验并加强忠诚度;提高利润,手机应用可以在车辆快需要进行保养时提醒用户,并使得客户可以直接与4S店进行预约;收集目标客户群的反馈,加深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并提高综合体验;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获取客户的详细数据并加以分析,获知明确的定位目标;交叉销售融资与保险等其他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
一种全新的经销模式将应运而生,如今,客户在打算购买某款新车前亲临展厅的次数,已从过去的平均四次,降至一次左右。今天的客户大多在他们步入销售大厅前已经做好功课。他们已经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评价,以及参与社交论坛了解其中各个环节。此时,经销商的职责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资讯提供者,而更应呈现品牌的多元体验。汽车制造厂商正在逐步探索数字演示厅的形式,其中一些4S店展厅从过去动辄1000平方米缩小到42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便足以呈现,减少的面积是通过数字化媒体的方式。消费者或者是参观者在客户经理的接待之后,基本上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我们的试验结果发现,75%的订单将来自首次参与购车的消费者,其中大部分会增购可选配置,平均购置价格为原售价的120%左右。这对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也有效。非常有趣的是,50%的购车者会选择购入他们在完全虚拟环境中所打造的车款,即便他们从未试驾过。”谢雨说。
在数字化媒体的情况下,厂商可以想象一下全新的汽车业务的模式,或通过数据进行展厅现场评估,或通过数据了解店内客户的移动轨迹,或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每辆车的实况,或通过数据剖析具体每个客户的取舍偏好等。在大数据营销时代,整个汽车行业的营销模式将会发生创新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