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驰本土化进程加速 新合资模式利好

发布时间:2013-11-20 来源:搜狐汽车

11月,对于北京奔驰来说,是个难忘的月份。
    11月18日, 北京奔驰新发动机厂投产,一期产能25万台;11月19日,北汽集团与戴姆勒集团正式举行交割仪式,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12%股权;同时北汽股份完成对北京奔驰的重组,持股比例增加到51%,戴姆勒方降低为49%。
    连续的两件大事,无论是新发动机厂投产,亦或是交叉持股,在可见的时期内,其受益者都直指北京奔驰。
    在北京奔驰新发动机厂上市现场,当媒体问及北京奔驰的发展预期,尽管在此时略显敏感,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蔡速平仍直言“会很快”。
    本土化 量变引质变
提及奔驰,奥迪与宝马自不可回避。相较于竞争对手们的步伐,奔驰的表现差强人意。2012年,奥迪在华销量增长三成至突破40万辆,宝马品牌在华销售30.32万辆,同比增长近40%,而奔驰在华销量仅增1.5%至19.62万辆。
     究其原因,本土化成为奔驰在华发展的症结所在。
    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奔驰在华的脚步开始加快。年初,北京奔驰完成了“久未治愈”的渠道整合;年中,北京奔驰销售公司CFO、市场部负责人以及北区、南区总经理等职位开始出现人事变动,9月份,奔驰宣布原华晨宝马销售副总裁段建军将接替郝博担任北京奔驰销售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裁一职。
人事变动以外,11月18号,北京奔驰新发动机厂投产也成为北京奔驰本土化的关键一环。“发动机是整车技术的核心,新发动机厂建立标志着北京奔驰已经向核心技术转移。”蔡速平表示,发动机工厂对北京奔驰意义重大,下一步,北汽与戴姆勒战略合作的第二个项目,北京奔驰新研发中心也将在下月建成,新研发中心将承担北京奔驰全系车型的研发工作。
    整个2013年,一系列可谓密集的改变,让外界感受到了北京奔驰加速追赶的姿态。当然,如此大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唯有量变的积累转而成为质变。
    从销量数据看,奔驰在上半年的渠道及人事变化已然收到成效。前三季度,奔驰在华销量实现扭转,到第三季度达到增速高峰。7至 9月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31.1%、27.3%,以及21.2%,均高于奔驰在全球的平均水平。
    “51%” 受益新合资模式
    11月19日上午,北汽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举行战略合作协议所签署内容的交割仪式,戴姆勒投资入股北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板块北汽股份12%的股权,为北汽自主品牌业务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双方对合资企业北京奔驰进行股权重组,重组后北汽股份持股比例增加到51%,进而实现对北京奔驰财务报表的合并。同时,戴姆勒在双方的销售合资公司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到51%。
    在外界看来,这一合作不仅是业界的一大创新,更是各取所需。之于北汽集团,最直接的改变是持股北京奔驰51%,将实现“主营业务”获取权,为北汽上市扫清障碍。“如果上市公司中没有北京奔驰的资产,股价并不会那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