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平行进口试点城市 天津优势明显

发布时间:2015-06-17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自今年1月7日上海自贸区启动汽车平行进口试点至今,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已有4座城市开展平行进口试点工作,并且各个试点方案中也都体现出着力解决过去汽车平行进口备受诟病的售后、三包问题的意图,我国平行进口汽车的正规化销售之路已拉开。
  首个试点城市上海销量并不乐观
  2014年11月初,国务院提出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此后,2015年1月7日,上海市商务委官网发布《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正式在上海自贸区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一时间,进口汽车便宜15%至20%的论调充斥市场。然后市场表现却不像预期想象的那样美好,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17家进入试点范围的平行进口车经销商,到3月底为止只销售了20多辆汽车,月销量仍停留在两位数水平,平均每家经销商实际卖出的平行进口车数量不足2辆。与前期的预测相比,这销量数字实在是犹如“倒春寒”。
  针对上述形势,业内分析认为,上海自贸区内平行进口车初期出现低成交量,第一是因自贸区刚成立不久,流程仍需完善和适应,其次不少入围的试点企业此前只是普通经销商,选择与贸易公司合作或重新开发中东和美国的货源渠道,都需要时间。在记者对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销商的采访中,有经销商坦言目前存在两大难:车源少,交车难。不过,入围试点企业的经销商也对前景表示乐观:虽然短期来看,自贸区的平行进口车业务面临的门槛还有很多,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未来平行进口车不缺需求,目前订单不错,只要解决渠道进货问题,销量必然会上去。
  然而,据记者了解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平行进口车的低迷情况在随后并无明显改善,到6月初,平行进口汽车订单数量不足100辆,交车数仅有几十辆。
  北京平行进口车享“三包”能否主推销量有待观望
  北京消费者对平行进口车并不陌生,在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大概有10%的进口车型都是非中规车,因为价格实惠而且有个性化车型和个性化配置而深得市场追捧。但在汽车“三包”政策之后,平行进口车的销售一度陷入困境,因为经销商无力独自承担三包责任。
  这一情况从2015年4月开始得以改观,因为,从4月开始,北京地区平行进口车开始试行享受“三包”保险政策,并逐步将“三包”保险政策常态化,是提升平行进口车售后服务的重要一环。其中平行进口车“三包”保险的引入,破解了北京地区平行进口车经销商无力独自承担“三包”责任,导致销售曾一度陷入困境的尴尬局面。
  北京地区平行进口车开始试行享受“三包”保险政策,并逐步将“三包”保险政策常态化,是提升平行进口车售后服务的重要一环。其中平行进口车“三包”保险的引入,破解了北京地区平行进口车经销商无力独自承担“三包”责任,导致销售曾一度陷入困境的尴尬局面。但这一政策刚刚开始实施没多久,到底能否拉动北京平行进口车的销量还有待观望。
  深圳平行进口车市场好于上海
  2015年3月,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在深圳前海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深圳市也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获批开展此项试点的城市。据了解,深圳(皇岗)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延伸至大铲湾海运港区。大铲湾整车进口口岸的开通意味着深圳将进入海陆联运进口整车的新时代——深圳的进口车无需途经香港,可通过海运的方式直达深圳并面向华南市场。这不仅可降低深圳进口车的价格,还大大提高了购车者提车的效率。
  据悉,深圳的试点将依托前海区位优势,借助物联网与互联网,加速汽车流通及服务的模式创新和产业整合。分析指出,前海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之后,将会对区域内的进口车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长期以来,华南市场一直是全国进口车销量的重镇之一,这将使平行进口车辆在本地销售的成本进一步下降。
  与上海自贸区的平行汽车试点相比,深圳将会加速推动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借助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建立集交易、服务、保障和管理一体化的平台运行模式,努力在改革监管方式、保证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复制的试点成果。
  而事实证明深圳平行进口试点三个月以来,整个市场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据当地媒体报道,前海目前唯一的平行进口汽车实体店——深圳前海牧得隆平行进口商贸有限公司,开业近三个月已经售出160多辆。而今年4月入驻前海的深圳前海平行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不久前也通过O2O方式“试水”电商平台销售,上架10天就售出了18辆。
  广州放宽准入资质预防“冷场”
  6月9日,广州市商务委正式发布在南沙自贸区试点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的方案,继上海、深圳、天津后,成为国内第四个推行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的城市。
  广州公布的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政策,在准入和推进时间表上都和其他城市有区别:首先,规定,另一类型的企业也可以申报试点:从事汽车进口业务3年以上,具有最近2年连续盈利的经营业绩,上一财务年度汽车进口金额超过7000万元人民币或进口汽车数量超过150辆。
  其次,在保证企业有一定实力情况下,准入政策适当放宽;要求获准经营的企业必须在3个月内开展进口业务。这点规定也在客观上要求具有成熟业务模式和渠道的企业加入。
 这些政策就是为了避免上海出现的获准企业没有资源,业务迟迟难以打开的现象。
  尽管试点政策出台落后于其他几个城市,但是广州明确制定了短期进口目标:争取明年实现汽车平行进口1万辆,推进速度要快于其他城市。
  天津试点虽条件更严苛但得益于丰富的经验
  平行进口试点,有着丰富经验的天津市自然也要加入这一队列。5月27日,天津市五部门联合签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实施方案》,天津市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工作随即正式启动。与此前上海市自贸区实施的平行进口车试点方案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天津版”方案准入条件更加严苛,市场化轨迹亦更加明显。
  那么,与上海自贸区相比,在平行进口车业务上积淀更为厚重的天津,是否会有所改善?
  “在此之前,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车主要发展试点企业,天津则是试点平台与试点企业相结合。”在北京亚市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看来,天津版实施方案中,在门槛设置上对试点平台与试点企业分别对待的做法更“接地气”。
  在天津进口车试点方案中,试点平台准入门槛比试点企业更高;相比之下,试点企业门槛有所放低。此外,天津平行进口车试点方案与上海版本相比在某些方面有所收紧。尽管上海自贸区要求具备3年连续盈利的经营业绩且上一财务年度汽车销售额超过4亿人民币,但对试点企业注册资本并未有明确要求。
  天津平行进口车方案中,试点平台与试点企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背后,透露出天津市在平行进口车试点上“大集团与小经销商皆宜”的活络特性,由此带来更大范围、更多维度的企业参与。而在天津市主管部门的规划中,实力相对雄厚的平行进口车试点平台将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对试点企业形成依托。
  目前来看,在平行进口车销量规模和相关贸易公司及经销商企业的经验上,天津都走在了前面。据了解,每年经天津港口平行进口汽车的总量约占到全国的70%,而天津的进口汽车总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例也高达40%。“在欧洲、美国、中东为天津供货的机构大约有100家,这是我们的良好基础。”天津滨海国际汽车城董事长同世平表示。
  从上述四个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首先试点的上海并没有取得好的成绩,显得有些尴尬,后来居上的深圳显然形势比上海好了很多,与此同时,虽刚刚开始试点模式的广州也似乎信心满满,但笔者看来,具有先天优势和丰富经验的天津应该会成为平行进口车的佼佼者,在后续的发展中会出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