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02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整零关系在中国汽车行业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谈及此,大家似乎都深有感触,都意味深长,但不管多少次的讨论过后,依然难以改变中国目前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独善其身的局面。在刚刚召开的汽车-轮胎跨界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者虽然从轮胎切入但谈到最多的依然是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在会上与会嘉宾们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与轮胎行业既跨界又合作的关系,恰好反映出中国汽车业与零部件业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而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决定了中国汽车业何去何从的问题。
整零关系紧张 自主品牌受诟病
有关资料和数据显示,中国整车企业和配套商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且不平等,整车企业通常处于绝对的核心主导地位,配套企业大多处于 依附和从属地位。据悉,中国汽车业这种特殊的“整零关系”,与日本金字塔式的垂直分工体系和欧美的竞争合作发展模式都很不一样。它使得整车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往往把成本压力转嫁给为之配套的供应商,配套供应商则只能凭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挣扎”,从而导致国内零部件企业的竞争能力普遍偏低,难以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样以来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就越发的举步维艰。
针对这一问题其实在业内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但多年来依旧未见改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在制定价格、资金结算周期、三包索赔等方面对零部件企业的压迫始终没有减缓。难怪老汽车人陈光祖把整零关系作为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面临的“三酷”之一,认为目前整零关系已经越来越严酷。因此,很多人都说今天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困境,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归纳为中国汽车整零关系三道坎即欠钱、抄技术、打板子,国内整零关系的矛盾颇多,集中表现为:“拖欠或者延迟应付账款”、“参与整车开发时的核心技术流失”,以及整车企业出现质量问题时把矛头归咎于“配套质量而打板子”。
汽车强需零部件强?零部件如何突破?
在汽车-轮胎跨界发展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汽车战略发展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锡高,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配套执行总裁丛勇,陕西汽车集团专家、中国卡车网首席分析师龚雨楠,京北嘉弘北京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涛均表达了汽车品牌需优秀零部件支撑的观点。
“如果要做好自主品牌汽车,你就必须支持自主品牌零部件的发展!”谈到这个问题,在自主品牌企业做了多年老总的王锡高显得有些激动。在他眼里,汽车的环保、节能等性能,都是依靠零部件技术来实现的,自主品牌汽车要做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零部件产业必须强。
王锡高有很强的自主品牌意识,在他的主导下,江铃汽车主动接触和选择国内企业生产的零部件,扶持和培养出很多自主品牌核心零部件企业。他表示,现在自主品 牌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一定要咬牙熬过这个关口,把质量做上去,把价格做上去,把管理提上去,把成本降下来。跨过这道坎,企业就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江铃汽车恰巧是三角轮胎的客户,在丛勇看来,江铃之所以敢于选择三角这样的国产零部件,与王锡高的自主品牌意识有关,也是由配套供应商重视成本控制、重视品牌培育决定的。
这正与赵福全的观点相契合。在赵福全看来,消费者购买的是汽车品牌,但整车企业的品牌是通过各个零部件的技术来反映出质量和品质。一方面汽车品牌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只有优秀的零部件才能支撑起汽车品牌,二者唇齿相依。
“实际上,整车的成长需要零部件的支撑,但是零部件企业不能成为扶不起来的阿斗。我愿意去爱你,但是你值不值得我爱?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二者如果不能合作成为一个团队,中国汽车产业将成为无本之木。”赵福全如是说。
零部件如何能强,如何能让整车企业爱起来一方面在于整车企业支持其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更需其有当自强的发展精神,所以说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零部件企业要突破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事情,虽业内人士的讨论是都希望中国零部件企业能强大起来,但面对既得利益,更直白的说是中国企业传统的以既得利益为重的这种发展思路面前,整零和谐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