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5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加,消费者对车辆的故障抱怨情况也呈增长趋势。2014年乘用车整车质量报告显示,关于车辆质量调查的所有样本整体的PPH为417,即平均每百辆车有417个故障抱怨。自主品牌故障较多,合资品牌质量相对稳定。
在具体使用年份上,1年内的新车平均故障抱怨率为355,说明新车在使用不长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问题,这一点值得引起广大汽车厂商的注意。而从调查结果可明显看出,进口品牌车辆总体质量表现最好,平均每百辆车只有304个故障抱怨,自主品牌接到的故障抱怨最多,达到487个。这表明目前部分自主品牌在制造工艺与监测技术方面与合资和进口品牌仍存在差距。
近年来,自主品牌车企主要通过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但随着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合资产品价格不断下探,自主品牌的困境是明显的,一是相对成本优势在下降,二是汽车综合使用费用在上涨。三是一二级市场消费需求加速,四是一些自主品牌技术进步跟不上政策要求。自主品牌如果仍然坚持只走“性价比”路线,打价格战,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已经很难胜出,品质路线已经成了一条不得不走的路。
技术和品质才是自主品牌畅销市场最好的“通行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对于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务实。可靠的产品品质才是消费者愿意埋单的根本。要想有好的产品品质,技术和研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车企意识到这个问题,比如比亚迪在电动车技术上的大投入、奇瑞建了亚洲最好的“实验室”,而长安更是建立了“五国九地”研发中心,集结了众多海内外高精尖的科研人员。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公布了2013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长安汽车以93.7的高分,连续第三次夺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汽车行业第一名。自主品牌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并没有打水漂。
日前,J?D?Power发布的《中国新车质量报告(IQS)》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由2000年的396个PP100(即问题数量),缩小至2013年的51个PP100。J?D?Power全球咨询副总裁Jacob George认为,2013年中国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差距降到历史新低,2009年两者之间有100多分的差距,2013年只在50分左右,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进步速度,到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跟国际品牌在质量方面应该到达同样水平。另据美国市场IQS结果也显示,到2018年,中国市场的质量整体水平会跟美国市场相同。
中国汽车市场环境竞争十分激烈,厂商对消费者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和车型数量都是美国市场的2倍,这使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一家厂商,都不敢忽视质量问题,这是整个行业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原动力。
可以说,这些年来,以上汽、长安、吉利、奇瑞和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主流车企,产品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然而,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认可,这点可能也还是需要时间和品质来去证明的。自主车企也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让消费认识到这种品质的提升与改变。
尽管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品质路线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可能会面临短期的市场压力,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放弃简单粗暴的低价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品质路线,扭转消极的市场认知,用品质说话,向市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