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车辆普及化为道路安全敲响警钟

发布时间:2014-12-01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目前中国还处于汽车的快速普及阶段。有数据显示,中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汽车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5%。持有小型汽车驾驶证的驾驶人达到了1.8亿人,是10年前的近20倍。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拥有自己的家庭用车,而考个驾照成为合格的驾驶员,数量上急剧的增长,但是驾驶技术又是否过硬,在现如今车多人多,交通情况复杂的当下,还有可能成为交通道路安全的一大隐患。
  据统计,2003年中国驾驶人数量达到1亿人,2010年快速增加达到2亿,2014年11月突破3亿大关。截至目前,中国驾驶人总量占中国总人口的22%,占适龄驾驶人(18至70周岁)的30%。中国女性驾驶人比例快速提高。10年来,中国女性小汽车驾驶人从300万人增加到6059万人,增加11倍,而同期男性小汽车驾驶人仅增长了7.4倍。
  此外,中国驾驶人年龄跨度不断增大。据调查,1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超过50%的大学生持驾驶证毕业。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持有驾驶证,10年来,51至60岁年龄段的小汽车驾驶证增长速度最快,60岁以上老年驾驶人从10万增长到393万,增长38倍。
  我国驾驶人还将长时间保持快速增长,未来驾驶人交通安全水平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形势。我国的汽车社会化面临“安全之痛”的挑战,汽车文化的积淀和汽车文明的养成严重缺位,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十分普遍。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改善,还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重视与协同“作战”。
  一、从驾驶员培训开始。很多驾驶员尤其是刚拿到驾驶证的新手,不熟悉交通法规,看不懂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和交通警察指挥手势,不懂如何接受、配合交通警察的盘查。更有甚者,包括一些老驾驶员,对交通法规中道路通行的规定一知半解甚至是根本就不知道,如夜间会车不变换灯光,长时间使用远光灯;长时间占用超车道、快车道;直行车辆占用右转弯车道;不按规定让行;左转弯转小弯等等,让人触目惊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交通秩序混乱,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不免让我们对现行的驾驶员培训体制和培训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考试要求,要注重从源头上对驾驶人培训、考试和管理依法严格把关。驾驶人培训要传授技能、传播法律、传递文明。驾驶人考试要严格标准、严格考试、严格颁发。驾驶证管理要依法申请、依法取得、依法监督。
  二、在车联网炒得如此火热的今天,智能手机、车内娱乐系统和导航系统在车上的应用使驾驶员越来越分心,使用不当就很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车企也必须要对车辆安全技术的提升上重视起来。汽车安全性技术可分为主动安全性系统和被动安全性系统两大类。主动安全系统指能够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性技术如ABS/ESC,各种驾驶员辅助系统如碰撞报警、车道保持系统、盲点预警系统和车尾监视系统,胎压监测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及车身电子安全系统等;被动安全系统指用于事故发生后避免或降低伤亡程度的安全性技术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侧翻乘客保护系统等。调查发现,57%的消费者认为,帮助他们防止偏离车道的驾驶员辅助系统或行车道导向系统是他们购买汽车时要考虑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为了降低汽车事故发生,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各种法规对汽车的安全性做出具体要求。
  三、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城市道路安全建设上,从硬件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将公正、实用的“电子警察”、“电子监控”等科技技术能够运用到事故多发、违法高发和重点管理的路段,使驾驶人时刻绷紧规范行车这根弦,促进交通秩序的好转。重点道路要采用防眩板、防眩网,要有针对性拆除一些明显吸引驾驶视线、分散注意力的霓虹广告牌,从而改善夜间行车视线,确保行车安全。明确十字交叉口指示标志牌,人行横道预告标线;将单向四车道改为三车道,设置护栏隔离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主干道交叉路口视三角处要求设置临时的减速带等等。
 通过,车,人,路三方面的共同提升,来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道路交通状况,在我国车辆普及化的道路上,解除交通安全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