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14 来源:中国青年网
伊吾
“就当下而言,提升传统能源的使用效能,其意义远远大于现在所谓的新能源。”在日前由网通社主办的2014汽车动力科技发展论坛上,网通社社长李安定,一位曾就职于新华社、浸淫汽车行业多年的资深媒体人给出了这样的见解,“就节能减排而言,在传统动力上挖潜,是一个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那么,电动车不是发展方向吗?要不要选择混合动力车?传统动力车又如何提升使用效能?
混合动力车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当一辆车有了四个轮子,如何驱动它成为了人们思考的重点。
农耕时代,牲畜成为驱动车辆无可替代的首选。但是,当工业革命来临,车辆的动力源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研制了第一台蒸汽机车。
1873年,英国人Davidson发明了电动车。
1886年,德国人卡尔·奔驰发明了内燃机汽车。
可以说,在上个世纪,目前已有的汽车形式都已经面世。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教授就此认为,我们今天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就其实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但是,在历史的选择中,以石化产品为能源的内燃机驱动车辆,成为最后脱颖而出者。宋健介绍,1900年,美国汽车产量为4195辆,其中电动车1575辆,蒸汽车型1684辆,石化能源驱动车型936辆。而到了1920年,美国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已见不到电动车和蒸汽机车了。
讲述这段历史,似乎正是要印证汽车的发展方向,还是离不开石化能源驱动车型。当然,就其核心动力——发动机而言,必须有所发展。宋健认为,“就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来看,至少应该满足高效节能环保柔性几方面的要求”。“所谓高效节能,就是要保证发动机具有高的比功率,低的比油耗;而环保,则是要求发动机做到低碳排放。这不仅要求使用低碳燃料,同时还要求发动机更加节能;而所谓柔性,则是指燃料的柔性,包括可使用天然气、甲醇、乙醇以及生物能源等,以及动力系统的柔性,即指既适合于混动,也适合于传统动力系统匹配。”“混合动力车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从环保压力和石油进口依存度角度分析认为,无论从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公布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趋势看我们的相关排名,还是从1990年石油进口0.756亿吨到2012年进口2.7亿吨的趋势,分析2020年会达到70%至80%这样的进口依存度看,减少油耗降低排放是必然趋势。而从技术发展现状看,“最成熟的技术应该是混合动力车”。
对此,宋健教授从技术角度给出了注脚:“改善燃烧系统,应用混合动力系统,比如应用米勒循环,就可以提升60%的节能效果。”而针对目前的混合动力车,宋健认为其所选用的系统还不是最好的,还有优化空间。
该不该支持电动车?
为什么是混动而不是电动车?“当前的电动车,既不节能,也不环保。”谈及电动车,宋健语出惊人。“目前的电动车需要外插式充电,而我们国家的电能来源80%是火电。”宋健认为,“火电是靠烧煤实现的,从环保节能的角度看,这是不可取的。”“我们支持电动车的研发与推进,但是要反对电动车的大跃进。”李安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