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3-12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近几年来,欧美车市需求萎靡不振致使欧美大牌车企们纷纷通过裁员、减产等方式缓解经营业绩下滑的态势,但这却不能完全解除亏损警报。鉴于此,欧美大牌车企们纷纷在全世界寻求合作,到处“求包养”。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车企正在从低成本竞争模式转型为综合的汽车制造商,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就需要新的技术以提升其竞争力,鉴于此,不少中国车企将眼光转向海外,开拓世界市场。一方是“求包养”,另一方是求转型,双方一拍即合,促成海外并购的实现。
根据普华永道每年对全球汽车行业的潜在并购方及卖方进行的调查来看,汽车行业2014年的并购活动将比2013年增多,并将呈现加速趋势。
一、 2014年以来海外并购案例
1、万向集团1.492亿美元收购菲斯科
2月16日,万向集团在对豪华混合动力汽车制造商菲斯科的破产资产拍卖中,以1.49亿美元现金和其他对价,成功击败香港亿万富翁李泽楷旗下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据悉,此次收购价格是菲斯科最初寻求收购价的六倍,属于“土豪”级别的收购价格。
2、东风入股标致雪铁龙(PSA)尘埃落定
标致雪铁龙集团增资东风汽车集团和法政府入股事宜终于在近日尘埃落定,双方已就入股PSA股权14.1%耗资8亿元达成一致,并于3月26日在法国签署正式合同。
据了解,法国政府也以8亿欧元的价格收购PSA约14.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标致家族、东风汽车以及法国政府将持有标致雪铁龙集团同等比例股份。此外,PSA还实施了原有股东融资,加上出售给东风汽车和法国政府的股权交易,PSA总募集30亿欧元的资金。据悉,PSA因欧债危机陷入困境,2012财年亏损50.1亿欧元。而在此次东风汽车入股后,标致家族不仅失去控股大股东地位,其“双倍投票权”也可能被废除。
3、吉利收购英国电动车企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近日表示,公司已收购英国电动车初创企业Emerald Automotive,但未透露收购价格。该交易的协议双方已在伦敦签署。
吉利发言人杨学良表示,收购目的是帮助吉利提高生产“下一代”出租车的能力,其中包括电动出租车。虽然没有披露收购Emerald的具体金额,但Emerald发布的声明称,吉利承诺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亿美元用于研发Emerald的电动车系列。吉利同意在收购Emerald后,保持后者的贷款承诺,包括与拟建工厂有关的贷款承诺。
二、 海外并购有助中国车企实现最大利益
通过海外收购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些战略机遇,包括获取新资产、技术、品牌和市场。这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短板和市场瓶颈问题,也更可以缩短技术研发周期,更快速地进入量产市场,是确立其全球地位最为快捷的方式。而就中国国内市场而言,这些海外资产能使中国公司向中国消费者引进新技术,并获得那些对日渐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具有吸引力的既有品牌。从长期来看,这些海外资产也为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全球化运营提供机会。中国企业以支持国内增长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海外资产收购会将实现其最大利益。
三、 海外收购筛选目标是关键
在进行海外并购业务时,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如何筛选被收购目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查和考核是并购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确实有很多海外并购机会稍纵即逝,再加上国内汽车企业在转型期间对此方式的青睐,出现“饥不择食”的现象似乎不难解释。因此企业在筛选收购目标时,能否确保被收购目标在今后实现良性发展理应是所有准备出手海外的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
此前曾有机构调查,“平台技术”和“企业发展可持续性”分别被26%和27%的人士看作是车企海外并购过程中对被收购目标最需要着重考核的两大方面。此外,“债务情况”和“品牌价值”也各获得了14%和15%的人士认可。相比这四大方面,“管理团队”和“客户资源”的考核重要性则相对要弱化一些,投票所占比分别为10%和8%。这三组明显显现梯级递减的投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业界对中国本土企业在寻求海外并购时注意事项的提醒。
一家已接近破产的企业难称得上是理想的收购目标,其平台技术所具备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意图所在。因此,必须有把握实现被收购的企业在今后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四、 中国车企如何真正消化国外品牌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展示出沿产业链上移的新特点。然而,为避免我国海外收购出现收购容易消化难的情况发生,后续整合重组将是对国内企业的重大考验。鉴于此,中国车企海外并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我所用”。通过海外并购帮助国内企业尽快掌握汽车核心技术,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的方式,优点是技术升级较快,迅速形成规模,却存在整合难度大的问题。中国企业要有效地整合收购海外车企,就要学习用国际视野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此外,除建立资本控股关系外,需要股东在企业愿景和价值观上对被收购的外企进行再造,以便将股东的价值理念、战略雄心向被收购的公司进行渗透和灌输,利于整合管理,也利于子公司与母公司能够朝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努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做好与当地的沟通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