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18 来源:新闻晚报
随着中国私人轿车保有量的增长,消费者对于汽车质量的投诉以及维权等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各类汽车类投诉平台中,汽车消费类的投诉与日俱增。投诉量的增多表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正通过更多的途径寻求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在财大气粗强势的整车厂面前,显然并不容易。
同款车型,国外召回了,国内却不召回。托词都一模一样,因为中国车型采用的零部件生产商不一样,导致没有该类问题。跨国公司在华召回的“双重标准”、“内外有别”一直被消费者诟病。而近两年本土品牌汽车在乘用车领域的召回数量仅为4例也让消费者“滴汗”,更让已经实施的汽车召回法规遭遇是否有执行力的质疑。对于车主而言,在国外司空见惯的召回事件在国内也被过度解读,其实召回并非洪水猛兽。在法律法规缺失,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的环境下,一些企业更可能都会回避问题而选择不作为。
跨国公司:“双重标准”不公平
“同款车型,国外召回了,国内却不召回。托词都一模一样,因为中国车型采用的零部件生产商不一样,导致没有该类问题。 ”车主杨璐对记者说,“这样的双重标准内外有别在国内的车型召回历史上很常见。 ”更有甚者,在进口车市场,车型不存在产地零部件区别,也会发生“海外频召回、国内无声响”的怪事。
“难道中国的消费者就是好欺负的? ”杨璐反问。
同样是消费者,为何跨国企业总愿意 “讨好”欧美消费者,而中国车主经常仅仅获得了所谓“适当的措施”语焉不详的托词? “中外有别”的习惯性歧视着实让人深思。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通常车型的硬件标准在全球都是一致的,但在欧美有相关法律约束企业不能做夸大承诺,如果有,将给予严格处罚。而在中国相关法律体系、机构认证透明度及消费者意识都不健全,使企业有空可钻。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各类汽车商品及服务纷纷涌入国内。然而,中国汽车行业在销量规模呈井喷式发展的同时,消费者对于汽车行业积累的基本知识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未健全,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在维权方面存在盲点,同时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水平。
在法律法规缺失,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的环境下,跨国汽车及零部件公司尽力规避违法可能带来的成本与风险。无论是此前锦湖轮胎掺假门还是汽车的召回门都是有力的佐证,从其最初反应态度来看,假设没有央视等大型媒体的曝光与国家质检总局的干涉,这些企业可能都会回避问题而选择不作为。
自主品牌:召回“羞羞答答”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整体制造实力真的已经能够比肩国际大厂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记者昨日打开各大汽车论坛发现,质量投诉仍然是车主最大的诉求,汽车论坛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汽车毛病”,而国内的自主品牌,无一幸免地被车主“数落不是之处”。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诸如爆震、半轴异响、烧机油、刹车油管与悬挂连杆干涉等等更多相似的问题一直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如影随形”。
许多厂商在生产线上都有着严格的质检工序,但是这些质检工序只能针对生产装配环节出现的问题做到排查,而因为产品设计以及本土化改造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却难以发现,特别是发现可能涉及召回的车辆缺陷时,自主品牌厂商们是积极处理全面排查?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召回的成本太高了。自主品牌担负不起。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高管对记者表示。他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某日系品牌在美国召回的成本计算,该公司将给予每家经销商最多75000美元的补贴。据估算,维修总计花费大约需要97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7亿元。
据公开信息显示,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去年全年利润(上市公司部分)也不过12亿元。很显然,为汽车召回付出的高额成本也是自主品牌所不能承受的,这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召回总是羞羞答答的原因之一。这位负责人说,汽车召回是以消除缺陷、避免伤害为目的,一般召回是以更换、修理缺陷部件为主要特征,具体召回活动由制造商组织完成并承担相应费用。因此,召回对消费者一般是免费的。
“本土品牌发展时间较晚,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非常正常,然而召回数量远低于其余合资品牌,反而让消费者对企业诚信、管理、产品质量产生更多质疑,不利企业发展。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由于本土品牌车型太过担心品牌形象受影响,再加上单车型销量比合资与外资车型小,本土品牌车型鲜有召回,但随着召回条例的条例付诸实施,本土车企将不得不在召回成本和巨大违法成本之间权衡,从而更尊重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的召回建议。
召回政策:被过度解读
某自主品牌经销商对记者表示表示,在中国,“汽车召回”往往会被带上一层负面色彩,其实在新政出炉的同时,消费者应该正确看待“召回”。
“消费者总认为要召回的就是次货。 ”该经销商表示,在外国,汽车召回其实是相当于一次售后服务,是常规的售后行为,但是每次召回往往都会被大家过度解读。其实在欧美国家,汽车召回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每一辆汽车都有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每批零件之间也有所不同,一款车型在不同地区销售,运行的状况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汽车厂商在销售过程中发现一些共性较大问题,才会进行召回。
“消费者也应走出心理误区,不要一提到召回,就认为是产品质量不合格。 ”湘财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陈李说。他同时建议,中国汽车召回制度升级后,管理层要加强监管,消费者要积极响应,通过多重途径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促进汽车市场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一直以来,不少国内车企视召回为洪水猛兽,害怕召回、拒绝召回,把召回看做“丢人的事”,一旦被爆出产品存在某种缺陷,总是想方设法地“捂盖子”、“踢皮球”,殊不知,这恰恰是最有损品牌形象的处理方式。
事实上,国外汽车市场已经形成十分健全的召回制度,任何一个企业出现缺陷产品必须召回,还消费者一个公道。这不仅不会损害品牌形象,反而可能让车主更有安全感和认同度。因为召回并不意味着车辆品质低劣,反而体现出车企对消费者“负责到底”的责任意识。在国际市场上,奔驰、宝马等一系列豪车都时有召回,但却丝毫不影响销量与地位。
召回条例:几乎成空谈
《召回条例》规定,“生产者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的,将被处以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经过记者计算,若按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0%罚款的最高额度,即便是对于均价10万元的自主品牌乘用车,按照同一批次1000辆的保守估计数,企业也将面临“千万级罚金”。
可惜的是,条例实施到现在,还没有哪家企业“领受”过罚单,条例很可能变成空谈。
业内专家表示,汽车召回解决的是产品设计制造不符合技术法规基本要求,存在严重安全缺陷或隐患的情况,这个缺陷必须是在一批车辆上都存在,而且是与安全相关的。这意味着首先要解决的是当前的技术法规是否满足需要。
其次,主管部门如何获知并认定缺陷同样是一个难题。条例指出:“主管部门在获知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信息后或者有证据表明有必要启动缺陷调查时,可以启动缺陷调查”。其中,主管部门如何获知,缺陷调查有谁来执行,谁来监督都有不明确之处。因此在汽车召回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如何把这一法规体系尽快完善,更为重要。
美国法律规定,如果汽车厂家发现某个安全缺陷,必须通知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以及车主、销售商和代理商,然后再进行免费修复。NHTSA负责监督厂家的修复措施和召回过程,以保证修复后的车辆满足法定要求。并且每年该国政府都会自行购买一批汽车,对其质量做不定期抽检。由于美国还设有第三方召回检测机构,在认定是“主动召回”还是“被动召回”的基础上,再检测该召回报告是否准确,是否有“化大为小”虚报召回问题的嫌疑。
除了可以借鉴上述经验外,业内人士还指出,应该加强消费者对召回的监督。现在的召回办法仅赋予消费者投诉权,应该还有向政府机构的召回申请权、对召回有关情况的知情权、对召回结果的反馈权,包括再次投诉权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终目的。
消费者最关注车型问题报告最新出炉
随着3·15临近,汽车质量问题也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盖世汽车研究院通过业内人士的投票最新发布了一份车主最为关注的车型问题报告。
奔驰C级车内异味严重
身为德系三大豪车品牌之一的奔驰汽车去年来在国内市场上质量问题频出,奔驰E级涡轮增压器漏油顽疾难除、奔驰GLK被疑换翻新件等事件都曾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奔驰车主组团维权的消息也时有传出。
奔驰C级是奔驰家族中最年轻的车系之一,同时也是梅赛德斯奔驰产品线中最畅销的车型。在2012年,这个享誉百年的汽车品牌则被贴上了“毒气室”的标签,因车内“甲醛超标”导致异味严重而受到关注。北京奔驰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也对此事迅速做出了反应,但其发布的声明,公关意味浓重,实际诚意欠缺。北京奔驰和戴姆勒股份公司虽对客户表达了歉意,但着重强调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异味会威胁到车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北京奔驰表示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将研究为受影响的客户提供一种快速而直接的解决方案。但重要的是,根据国家指导的检测方法,调查并未发现车内甲醛浓度超出国家标准。
去年3月1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已经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次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发布相关标准。但由于《指南》非强制执行标准,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条件较为复杂等原因,《指南》的收效并不难预测。闹得沸沸扬扬的数百车主“状告”奔驰车内异味重,最终维权无果。
福克斯方向机漏油
近年来,福特汽车通过多种途径表达出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连续在华建设新工厂、重磅新车密集投放市场,但目前看来这种重视还仅仅停留在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看重,其在服务中国消费者方面仍存在漠然以待的态度。
福克斯可谓是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车型之一,是福特汽车征战中国市场的一款主力车型。2005年引入国内市场以来市场表现一直可圈可点,特别是2012年新款福克斯的上市更是改变了长期以来德系车为主的紧凑型车市场格局,连续多月在A级车市场销量夺桂。但在市场取得突破的背后却难以掩饰其对中国消费者在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冷漠。在网络投诉平台上,对于福克斯方向机漏油的故障反映并不鲜见,但厂商和4S店处理问题的态度与答复却让中国消费者颇为寒心。
媒体曾就09款福克斯方向机漏油问题致电长安福特客服人员,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在售的福克斯车型均为2011款,随着新款车型上市,09款车型已经退出市场,具体问题需要咨询经销商。随后从北京地区部分经销商处得到的回答仅是2011款车型不存在此问题,09款已经没有库存,不对此进行解答。
据悉,方向机漏油不仅会影响发动机舱内清洁,增加不必要的养护成本,且转向助力油的缺失会导致方向沉,不利于操控车辆,并会使转向助力泵及方向机负荷加大,容易缩短转向助力泵及方向机的使用寿命。鉴于09款福克斯方向机漏油并不是个案,决心要发力中国市场的福特汽车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大众汽车DSG变速箱故障
近年来,有关汽车召回的话题一直是业界乃至整个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事情。被消费者称为存在 “死亡闪烁”故障的大众DSG变速箱长期以来拒绝召回。
2009年3月,搭载DSG的迈腾轿车一经推出,销量就突飞猛进的增长。加价提车,排队购车对于当时的大众经销商而言已经司空见惯。一时间,DSG简直成了高性能,低耗油,低排放的代名词。
同年年底,以北京交通台等媒体陆续报道了消费者群发性的对一汽大众迈腾DSG双离合变速箱的投诉开始,这一大众汽车引以为傲的先进技术开始蒙尘。至今,大众汽车方面态度虽有所转变,从最早“施舍”般地送两次保养,到最终对所有符合条件的DSG变速箱给予延长保修的政策,虽经历了一波三折,但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而且因为大众汽车借其在中国市场强大的公关能力百般遮掩,坚决不变动在华DSG战略,反而刺激了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消费者,DSG事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就DSG故障多次约谈大众汽车,并公开征集故障信息,多重博弈之后,大众汽车终于放低姿态,对中国消费者表达了歉意,承诺将竭尽全力使消费者满意。为此,大众汽车再次延长2012年12月31日之前生产的DQ200(七速)和DQ250(六速)双离合变速箱的质量担保期延长至10年或者16万公里。大众中国前CEO倪凯铭的提前离职以及负责公关事务的副总裁杨美虹的 “被削权”都被看做是为持续发酵的DSG事件买单。
今年年初,媒体报道称大众在中国台湾地区召回DSG变速箱而回避大陆市场,DSG风波再起。虽经大众方面澄清并未区别对待而渐渐归于平静,但可以预见,大众汽车一直拒绝召回无法妥善解决的DSG故障在市场上可谓是草木皆兵。
不可否认大众在中国市场引进、投产的DSG双离合变速箱代表了先进科技,体现了传统内燃机汽车通过动力总成升级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重视。但是将并不成熟的“先进技术”引入国内,并对其引发的质量问题长时间采取遮掩的态度,这并非一个负责任的企业的所作所为。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漠视消费者权益的厂商最终都会食得恶果。
长安汽车机油乳化
长安汽车机油乳化事件是近来关注颇多的一件汽车质量事件,长安汽车虽快速做出了反应,但其处理方式却褒贬不一。据悉,投诉全部集中在上市不久的长安CS35车型上,综合各类汽车投诉网站公布的数据,仅2013年下半月已有上百车主发现机油盖或者机油尺周围出现白色乳化物。
长安乘用车在第一时间对此做出了解释:“在低温天气环境下,发动机工作产生的水蒸汽与机油蒸汽遇冷凝结,在发动机机油加注口、缸盖罩处形成白色泡沫。尤其在冬季冷启动、短时间行驶停车后,更容易出现”。 1月29日,长安汽车在其官网发布通告,对机油乳化现象给车主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并提出了几点处理方案:1.清洗发动机缸盖罩,更换机油滤清器。 2.取消外部油气分离器,更换三通管。 3.为了让用户更加放心,将对发动机进行两次深度清洗,最后再加注新机油,确保发动机彻底清洗干净。 4.免费更换服务,工作人员将主动联系预约服务的时间和地点。
长安汽车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处理方案的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部分CS35车主反映,按长安汽车的方案处理后,不仅短期内再次出现乳化,且车辆还出现噪音大、油耗大、尾气异味、怠速不稳、防冻液异常减少、加速无力甚至熄火等问题。
3月4日,长安汽车召开发布会,宣布将主动召回旗下SUV车型CS35,分期分批为CS35发动机机舱保温能力免费升级,并对2013年3月31日前销售的CS35发动机相关部件,延长质保1年或2万公里。但业内人士同时指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长安汽车的表述避重就轻,对于消费者关心的发动机是否受损以及根据原有方案处理后车辆出现的诸多问题是否会得到相应解决也只字未提。
4天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从2013年3月8日起,召回2012年6月3日至2013年1月2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长安CS35汽车,涉及数量12492辆。同时,为打消消费者顾虑,还作出了延长一年或2万公里发动机相关部件质保期的承诺。
现代瑞纳发动机爆震敲缸
多数车型出现爆震情况的时候厂商首先会指出是由于车主使用不当造成的,多会以油品问题搪塞,北京现代同样也未能免俗。
面对越来越多有关瑞纳发动机爆震敲缸的投诉,北京现代一直三缄其口。汽车制造专家告诉记者,爆震是汽油机最主要的一种不正常燃烧,多出现在压缩比高时。它出现时发动机会产生一种高频金属敲击声,因此也叫敲缸。爆震轻微时发动机功率略有上升,严重时功率和转速下降,工作不稳定,发动机抖动严重,并会使发动机过热、冒黑烟,从而缩短发动机寿命。
目前,有关瑞纳发动机爆震的网络投诉明显增加。广东惠州的蔡先生于2011年9月在当地购买北京现代瑞纳轿车代步,2012年7月29日蔡先生的车在进行2保之后出现发动机仓异响。河北的贾先生,2012年5月在当地购买了北京现代瑞纳家用汽车,行驶仅仅4000公里就发生了爆震的问题。广东省的苏先生于2012年6月在当地的深圳鹏峰4S店购买了北京现代瑞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爆震现象,苏先生到4S店检查,得到的回复则是,北京现代瑞纳爆震的现象很普遍,4S店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如此般投诉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北京现代某4S店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的回答或许可以从侧面表明厂商对消费者利益的漠然态度,该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数车辆并不存在爆震问题,许多车辆出现的异响也并非发动机爆震的声音,多数投诉是因为消费者对车辆还不是很熟悉。 ”而另外一名销售人员则表示“爆震也好解决,加97号油或者升级ECU就可以,但油耗和燃油费用肯定也会多些。 ”
频繁听到一款车型出现同样的问题其实已经说明该车型存在某种质量缺陷,负责任的车企需要做得就是从速处理,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而从北京现代瑞纳爆震问题爆发至今,我们依旧没有看到该公司对瑞纳问题的任何澄清或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