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4月份上牌60493辆 环比下降10.19%

发布时间:2010-06-04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4月份总计上牌新车60493辆,同比增长27%,环比下降10.19%,相比一季度广东车市的整体状况,二季度第一个月已呈现出增长趋缓的发展态势。相比去年三、四线城市爆发出的增长活力,今年,反而是一线城市表现得更为活跃。一季度保持同比高速增长的深圳市场,不仅在4月份超过了广州,一举夺得上牌量桂冠,同时也摘得1-4月广东省累计上牌量第一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冠军”。在车市“政策效应”逐渐减弱的背景下,各排量车型的市场分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但3.0升以上的大排量仍然是消费市场最敏感的“雷区”,在私人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大排量则成为公商务市场的“宠儿”,份额高达3成。
  深圳获得“双料冠军”
  记者近日获悉的全省上牌量数据显示,广东省1-4月份已累计上牌新车262657辆,国产新车累计上牌240113辆,进口新车累计上牌22544辆。其中4月份,上牌新车60493辆,国产新车累计上牌55190辆,进口新车累计上牌5303辆。与去年4月份相比,同比增长27%;与今年3月相比,环比下降10.19%。虽然车市同比仍呈现出较大增幅,但环比上牌量下滑的现象,已明显亮出车市增长趋缓的信号。受股市、楼市等经济大环境影响,4月车市消费环境明显低于车厂、经销商的预估,在销量与库存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广东车市从4月下旬开始,掀起了一轮降价热潮。为迎接“五一”的到来,大多数车型价格都出现了松动,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五六万元。
  4月份,全省汽车大部分市场均出现了环比上牌量下滑,少数仍保持环比增长的市场有:深圳、汕头、阳江、潮州、云浮和汕尾。与去年同期三、四线以下城市持续爆发出高速增长的状况所不同,今年全省车市更依赖于一线城市的增长。1-4月,深圳与广州市场一直保持着同比3成以上的增幅,反而,去年一直保持高增长的江门、河源、汕头、韶关等市场增速低于预期。同时,也应看到,湛江、阳江、云浮等市场潜力巨大,同比增长显著。与深圳、广州、佛山等主力市场相比,东莞市场则一直不尽人意。虽然已顺利度过了金融危机,但东莞市场仍然没有恢复元气。东莞某北京现代4S店黄总介绍,金融危机到来后,东莞大量企业的迁出与倒闭,都大大削弱了车市的消费潜力,严重影响了东莞车市的正常增长。
  4月份,深圳上牌量15665辆,今年首次超过广州,夺得上牌量桂冠。一季度车市一直未给深圳创造超越的机会,深圳上牌量紧跟广州,分别以828辆、467辆和475辆的微弱差距落后于广州,屈居亚军。但4月份,深圳突然爆发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40%,不仅以2041辆的差距与第二名的广州拉开了距离,而且还一举摘得全省1-4月累计上牌量第一名,成为单月上牌量与总上牌量的“双料冠军”。
  国产、进口市场冰火两重天
  4月,在国产上牌新车中,消费者仍然青睐经济实用的A级车,A级车上牌量2.89万辆,份额达到52.39%。而B级车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第二类车型,特别是二次购车消费群的购车目标基本锁定为B级车,市场份额达到23.11%。价廉物美的A0级车是首次购车的年轻时尚消费者的首选,市场份额达到17.63%。A、B、A00三大市场份额已高达93%。而排量、空间更小的A00级车以及价格更高、排量更大的C级车,市场份额一直偏低,不足7%。在车身形式上,三厢轿车仍然是消费的主流,占到6成以上,而两厢车、MPV、SUV则三分秋色,分别占14%、10%和10%。虽然SUV是目前增长最快的市场,但仍然未能改变国产新车消费群对三厢车的喜爱。
  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广东市场的消费起点较高,A00级小排量微型车的市场接受度较低。其次,C级车市场消费者分流情况明显,消费者可能选择同价位的B级高配版,或者直接购买品质更有保障的进口车。再则,三厢车仍然是主流方向,虽然A0级和A级市场两厢日渐增多,但对于首次购车者,消费主力趋向仍然是三厢车。
  而与国产新车集中在A、A0和B级三大市场的情况所不同,进口车型则更集中在B、C两大市场。其中,C级车成为进口车最大的市场,市场份额达到38.05%,而B级车紧随其后,市场份额达到29.29%。与国产新车最大的差异在于,进口新车的车身形式更集中在SUV上,市场份额高达45.39%,而轿车的市场份额为27.8%,位居第二位。
  随着国家消费税的调整,豪华车排量、价格下探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豪华车居多的进口车市场,排量在2.0L与3.0L之间的B、C级车型自然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同时,进口车消费群多为二次购车,对车身形式的变化诉求也更强烈,SUV自然成为消费者热衷的车型。
  ■链接
  大排量公商务车受宠

  从排量上看,国产上牌新车中仍以1.6升以下车型为消费主流。4月份,国产1.6升以下小排量新车上牌量2.9万辆,占总量的52.46%;接下来才是2.0升至3.0升排量车型,上牌量1.9万辆,占总量的34.92%。而进口车排量则主要集中在2.0升以上,占到总量的93.47%。
  今年初,购置税减免优惠有所调整,虽然仍然坚持“抑大扬小”的主流趋势,但对于细分市场的部分排量而言,仍有较明显的变化。目前新车市场的品种越来越多,但排量集中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在广东市场,1.5-1.6升、1.8-2.0升、2.4-2.5升、3.0升四大经典排量车型的上牌量已接近总量的九成,通过对四大经典排量变化分析,则可折射出新政策对车市的影响。
  对比去年和今年前4月上牌数据发现,2.4-2.5升车型上牌量所占比例几乎没有变化,而其余三个排量变化较明显。其中1.5-1.6升排量所占比例从去年的47.25%下滑到今年的42.61%,下滑了4.64个百分点;1.8-2.0升排量所占比例则从去年的24.92%上升到今年的27.23%,增长了2.31个百分点。购置税优惠政策调整后,1.8-2.0升车型成为最大的受益者,1.6升车型过度集中的现象有所缓解。另外,3.0升车型上牌量所占比例从去年的0.72增长到今年的1.61,增长了0.89个百分点,消费税实施后,3.0升成为车价变化的重要界限,许多车厂也根据市场需求降低了大排量的产能,同时推出了3.0升车型,致使3.0升份额增长明显。
  同时,在“抑大扬小”的汽车政策引导下,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的确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私人消费市场的购买意向向3.0升以下排量的车型转移,但公商务市场却仍然对大排量车情有独钟。近几年来,新车在公商务市场与出租、租赁市场的上牌量一直占总量的一成左右,而私人消费市场的上牌量占总量的九成左右。统计今年1-4月数据,对3.0升以上和3.0升以下的用户进行分类可发现,3.0升以上排量公商务车所占比例高达30.47%,而3.0升以下排量(含3.0升)公商务车所占比例仅为8.41%。由于消费税导致车型的价格差异,私人选购大排量车型的比例下滑明显,而公司、企事业单位则对车辆的诉求更多,如:公司形象、车辆性能、车内舒适度等方面都有需求,所以,公商务市场对3.0升以上的大排量车的需求比较稳定,加上对车型价格敏感度不高,相比其他市场需求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