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汽车产业转型 乘用车生产驶上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0-04-13 来源:新华网

最近3年,长沙市将全力打造工程机械、汽车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是今年长沙市开展“两帮两促”工作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年初,相关部门派出的工作组迅速“沉”入各园区、企业,为汽车项目和企业解难题、破瓶颈、促发展。
  后发赶超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长沙市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差不多是“白手起家”。如何避免在中国汽车板块中被边缘化、实现后发赶超?长沙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尽量引进一两家国际著名汽车企业,用重要主机企业带动全市汽车产业协调发展,同时,积极推进现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创新,大力发展小排量汽车适应“80后”等未来消费群体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适应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在小排量、新能源等自主创新品牌汽车发展初期的“起跑线”上抢得先机。
  长沙市经委党委书记、主任赵跃驷介绍,预计到2012年长沙整车生产能力将达100万辆,在中部地区有可能超过合肥,但落后于武汉,居第二位。整车正加速向以乘用车为主的国际主流车型回归。长沙汽车工业由此实施整车带动战略,实现以整车发展带动零部件跟进,以零部件发展支持整车升级的良性循环,以比亚迪、陕汽环通、北汽福田、长丰猎豹、广汽菲亚特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高新区、经开区、长沙县汽车产业走廊、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和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等为依托,支撑长沙汽车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第六大生产基地。今年,长沙市汽车产业将实现产销各类汽车20万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目标。
  产业转变
  由商用车转向乘用车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广汽菲亚特生产基地本月开建,该项目2009年11月奠基,建设总面积为70万平方米,核准总投资额约50亿元人民币,一期将形成年产整车14万辆的生产能力,最终发展为集乘用车、发动机生产等业务于一体的具备全球领先水平的汽车生产基地。
  长沙造车,正在由商用车转向乘用车。长沙经开区拥有北汽福田、广汽菲亚特、陕汽集团、众泰汽车等一大批国内汽车行业骨干企业,并先后引进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为汽车产业进行配套。长沙经开区的汽车产业已拥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湖南汽车产业走廊”。
  目前,园区汽车企业现有产能仍以商用车为主。主要代表产品包括长沙北汽福田载货汽车、陕汽环通重型专用汽车、梅花汽车、三一的工程专用车等。随着广汽菲亚特、众泰汽车等纷纷落户长沙经开区,长沙汽车产业开始由商用车为主向乘用车为主转变。
  目前,长沙乘用车代表产品有菲亚特系列轿车、长丰越野车、众泰系列轿车等。比亚迪汽车城项目落户长沙,是长沙市汽车产业由商用车向乘用车转变的又一大手笔。该项目是湖南省历年来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之一。市“两帮两促”工作组积极协调市领导先后召开5次现场办公会,全力支持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水电配套等问题。目前,该项目一期2500多亩地已全面开工建设,涂装工厂、焊接工厂、8号厂房等已经封顶,预计今年10月轿车新车将下线,全年可实现3万辆轿车的产能。
  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资的轿车项目是省重点工程,计划投资26亿元,目前,长沙众泰汽车项目已投入资金16亿元,完成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整车焊装、涂装、总装三大生产车间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配套建设
  为整车企业建配套园区
  据介绍,为加快园区汽车产业发展,长沙经开区规划建设广汽菲亚特配套园区,首期建设投资15亿元。现已落户14家配套企业,其中“世界500强”有5家。作为一家浙资企业,“长沙众泰”目前在长沙的本地配套率仅30%左右。市经委负责人介绍,按照长沙市确定的通过整车工业吸引和带动零部件产业发展、通过零部件产业发展托起整车工业壮大的思路,长沙市经委积极为整车企业、配套企业搭建合作平台。4月7日,市经委为“长沙众泰”召开汽车零部件配套商会议,“长沙众泰”与“梅花车身”初步达成合作生产前副车架的协议、意向合作金额6000万元。
  “长沙众泰”总经理助理李坤表示,由“长沙众泰”生产的梦迪博朗纯电动车,将于今年4月下线。公司全年计划实现梦迪博朗整车产销3万台、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为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两帮两促”工作组积极促成“长沙众泰”与本地配套企业的合作。目前,长沙义和车桥、梅花车身、磐吉奥等本地配套企业均与“长沙众泰”建立了合作关系。下半年,“长沙众泰”的本地配套率要达到50%以上。
  8日,市“两帮两促”活动驻长沙经开区15个工作组的组长首次聚会,为长沙经开区园区发展、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集体“把脉会诊”。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介绍,据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长沙经开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3.6亿元,增长44.1%。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40%以上的高速增长。这其中,园区汽车产业发展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