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十年前,比亚迪在收购秦川汽车的基础上,推出了首款车型F3;十年后,在当年起家的西安,第二工厂欣欣向荣,集成了多项领先生产工艺,体现了自主汽车品牌创新发展的能力。比亚迪自身对此颇有感触,内部称之为“集十年造车的摸索、经历和经验,开拓西安第二工厂”。
去年9月17日,比亚迪西安第二工厂开工投产,成为集团旗下最新、工艺技术实力最强的生产基地,最大设计产能达到40万辆。一年之后,中国经济网走进第二工厂,近距离一睹它的芳容。
西安是比亚迪汽车布局的起点,更是福地。2003年,比亚迪收购陕西秦川汽车,后者曾是中国四个引进铃木奥拓项目的汽车厂之一。由于重庆长安生产的长安奥拓逐渐在市场上确立了主导地位,秦川不得不另谋出路。而在电池生产领域博兴的比亚迪此时正试图进入汽车行业,双方不谋而合。
2005年,在延续福莱尔车型之后,比亚迪推出了踏入汽车行业的首款车型——F3,由于是逆向开发,外形与花冠相似,曾引发热议。但正是这一款主打产品,帮助比亚迪成功打开市场,目前已累计产销过百万辆。
十年期间,比亚迪的发展可谓速度惊人,虽然期间也有起落,但在新能源领域一直独树一帜。新工厂的投产使用,将极大缓解产能不足的瓶颈,而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应用,也保障了比亚迪汽车更高的品质,为更上一层楼打下坚实基础。
比亚迪西安第二工厂隶属第十一事业部,总投资达到50亿元,包括冲压、焊装、涂装以及总装四大工艺,自动化程度很高。冲压机床来自济南二机床,国内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都采用该设备。
相比“老秦川厂”,第二工厂大量采用机器人焊接,每个工位有4-6个焊接机器手,根据设定程序实现流程工序,有利于车身的结构强度。涂装车间,严格控制无尘环境,确保喷涂质量,并采用目前通用的环保水性漆。
在风挡玻璃装备工位上,采用机器人涂胶工序引起了参观人员的极大兴趣:来自NACHI的涂装机器人,井然有序地控制出胶路径和出胶量,有力地保障了质量的稳定性。
集成了多项领先生产工艺的第二工厂,不仅体现了比亚迪跨的越式发展成果,更为自主汽车品牌创新发展提振了信心。难怪比亚迪的很多老员工都颇有感触,内部称之为“集十年造车的摸索、经历和经验”。
正是由于不断求新求精,比亚迪今年的业绩也表现良好。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4倍,一方面,源于出售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源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前三季公司销售同比增长20%至485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亿,同比增长404%。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比亚迪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不包括客车)销量达到3.7万辆,占公司销售乘用车的比例达到12%,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新能源乘用车1.66万辆,同比增长30%,其中“唐”销量达5200辆,超出了此前市场的预期。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不断提升,分别为17.2%、17.7%、18.3%。K9获得伦敦ADL、美国加州长滩运输公司的海外订单,毛利率的进一步提升在可预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