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收购菲斯科竟然是想复活它?

发布时间:2015-11-03 来源:汽车观察家

在10月21-24日举行的北京新能源汽车展上,万向集团展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菲斯科karma引起众多参观者的围观和惊叹。
    菲斯科被收购后迟迟没有推出新车型,万向血拼李泽楷费尽千辛万苦收购菲斯科,到底是为了复活它?还是借用Karma的外壳完成鲁冠球本人的造车梦?
    据可靠消息,新款karma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于2016年量产销售,不论是复活还是圆梦,终究会和直接竞争对手马斯克的特斯拉血拼到底!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也没拼得过财大气粗的万向集团。对于大多数世人来说,李泽楷更为熟知,他除了拥有全中国人都望尘莫及的身世背景,还早已是菲斯科的投资人兼股东,他的太平洋世纪公司拥有菲斯克大约5%的股份。此次竞争还联合菲斯克CEO亨里克?菲克斯(HenrikFisker)参与竞拍,并且竞拍成功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泽楷将以一家叫做混合动力控股(HybridTechHoldingsLLC)的新成立公司名义获得菲斯克全部资产。就在这时意外真的发生了,在距离法院核准《混合动力控股收购菲斯科汽车的收购协议》还有6天时,在上一轮竞购中落败的万向发起绝地反击。2013年12月30日,万向再次向菲斯科发出收购邀约,给出更高的收购价2572.5万美元,承诺承担菲斯科部分债务,并将重组后的菲斯科20%股权给予债权人。
    同时,菲斯科的债权人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申请,要求取消菲斯科此前与李泽楷旗下公司达成的出售协议,而采取公开竞拍方式处理。
    万向集团大幅提高报价至1.492亿美元最终击败香港富豪李泽楷,赢得了菲斯科电动车(Fisker)的资产拍卖。万向的这一报价包括1.26亿美元的现金、承担800万美元的债务和对于债权人提供重组后菲斯科的相应的股份。
    这是一场激烈的拍卖“持久战”体现了万向与李泽楷团队之间竞拍细节。从万向最终将报价由此前的约3500万美元提高至1.492亿美元,的19次竞拍中就已经能够说明竞拍的激烈程度。在这场持续一年多的菲斯科争夺战中,鲁冠球笑到了最后。面对李泽楷这样强劲的对手,万向集团的竞标成功除了拍卖中“价高者得”的因素外仍有多方面的原因成就了万向的胜利。
    很多人都会抱有疑虑:一个做汽车零部件的企业究竟收购菲斯科的是什么?技术?外形?
    反观菲思科,它实际上是菲斯克车身制造公司与量子技术公司的合资企业,其核心技术底盘、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生产也是由芬兰Valmet代工,菲斯克除了造型设计外几乎一无所有。菲斯克公司是由菲斯科汽车设计公司(FiskerCoachbuild)和量子技术公司(QuantumTechnologies)合资成立的。而电动车的关键技术,如动力控制和管理系统、动力转换和整合系统,所有权都属于量子技术公司,菲斯克只有使用权。
    万向集团研发的汽车大灯
    此外,由于菲斯科Karma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是万向集团收购的A123Systems提供的,该公司倒闭之后就中断了对菲斯科供货。受其影响,从2012年底开始,菲斯科无法生产。由此就可以看出,万向集团收购菲克斯是为了引进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NO!主要是使用菲斯科的造型,配合自已有的技术,整合资源,推出更好的新能源汽车。
重启karma复产计划对抗特斯拉?
    看到同时期、同地点、同为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特斯拉的成功,万向当然不甘心菲斯科就此殒落。
    菲斯科与特斯拉都诞生于美国加州,特斯拉总部设在北加州的硅谷,菲斯科总部设在南加州的阿纳海姆。人们常常会把两者相提并论,探究到底为什么一个如此成功一个如此失败。
    1.前面我们说过,菲斯科除了造型设计外几乎一无所有。而电动车的关键技术,如动力控制和管理系统、动力转换和整合系统,所有权都属于量子技术公司,菲斯科只有使用权,对于车辆进行换代升级必定会受限于人。这也可以从菲斯科2012年所做的产品规划中可以看出,计划菲斯克的K、N、P三大平台,一直没有推广下去的原因。
    菲斯科今天之所以走到破产的窘境,除了其未掌握电动车的核心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资金和管理混乱。
    2.两家企业的高层管理理念不同,菲斯科以汽车传统理念面向众人,而伊隆·马斯克一直以IT的思路推广自己的产品,是一个很强的产品推广者。
    伊隆·马斯克在包括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等这些关系企业发展的大战略上,主张要跳出汽车圈去看问题。所以,在特斯拉,高层管理者基本不用传统汽车行业出来的人。但特斯拉的中层管理者,这些具体执行者却是深谙汽车行业的人。
    这两点是菲斯科与特斯拉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不少竞购者中途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缺乏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使菲斯科寸步难行,而万向公司不仅仅是拥有A123(改名为B456Systems)车辆使用的电池,还拥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链布局,且karma复产计划还可以给A123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想必这也是菲斯科最好的出路。
    对于菲斯科来说,不管最终花落谁家,凭借背后“金主”的强势背景,其今后的一举一动势必会在中国市场备受关注。万向集团也有意在中国推出国产新能源汽车,抢先占据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菲斯科如果“满血复活”,2016年上市新款车型竞争特斯拉,同样不会错过中国市场,届时将成为特斯拉(Tesla)有力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