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2 来源:新华网
3月11日,中国长安汽车(000625,股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宝林做客新华网,共同探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汽车企业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加快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
“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GDP增长预期是7%左右,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成为业界话题焦点。在张宝林看来,可以用“三个有”来形容中国的汽车产业:有贡献、有挑战、有希望。中国连续多年摘得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桂冠,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汽车业产销双超2300万辆,汽车业的产值占到整个GDP的11%以上,带动了数千万人就业,大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挑战。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增速放缓,外延式的扩张转为内涵式的增长,汽车企业也遭遇了很大的调整期。同时,伴随着全球各个跨国公司陆续在中国开设工厂,中国的汽车市场也成为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不过,张宝林认为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中国的汽车业无论是2015年,还是从今后几年来看,仍然处于比较好的发展时期。中国GDP增速会连续几年维持在7%左右,这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经济环境。此外,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特别是通过激烈竞争环境的锤炼,中国汽车产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会更强。当然,让人充满自信的还有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刚需。业内估计,未来几年每年中国的新车增长会达到2000万辆,甚至是3000万辆的规模。
苦练内功 逆势增长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新变化?张宝林表示长安需要苦练内功,要提高自己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
2014年,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全年销售汽车254.78万辆,同比增长18.55%,高于行业11.69个百分点,保持第一阵营第一增速,行业地位稳固提升。特别是,长安自主品牌乘用车,在行业连续16个月下滑的情况下,逆市增长,全年销售82万辆,同比增长49%,高于细分市场40个百分点,销量和增速均位居中国品牌第一。今年的1-2月份,长安汽车销售了5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超过了20%。长安的自主乘用车销售了32万台,同比增长了70%,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自主品牌不断失去阵地的趋势之下,长安为何能在下行通道里逆势增长?张宝林道出了其中的“法宝”—苦练内功。首先,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长安汽车深刻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变成追求质量和效益。于是在发展路径上,长安汽车不断在企业的转型升级、提质上档上做文章。紧紧围绕着客户,把客户的需求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认真研究用户的需求。据悉,长安汽车每年组织数百场用户需求调研,调研的人次达到上万人次,由公司领导亲自带队去聆听用户的声音,时刻掌握用户的需求。
在张宝林看来,长安汽车的腾飞离不开自主创新。长安汽车把自主创新作为实现长安转型升级的驱动力。这些年长安在自主创新方面,无论是研发,还是人才培养,还是新产品的开发,都做了大量工作,给用户、市场提供了一系列的经典产品,由此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长安从十年前开始搞自主创新,还把研发机构办到了国外。长安在意大利开办了负责整车造型的研发机构,200多员工全为当地雇员。在英国的诺丁汉有负责动力系统研究的研发机构,也有100多人。在日本的东京,设立了负责汽车内饰和商用车研究的研发机构。在美国的底特律有负责底盘研究的研发机构。在中国的重庆、北京、上海都有研发机构。通过这些研发机构的数据沟通,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研发。这种做法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科技创新奖。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很快地低成本、高效率地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汽车开发技术,把这些技术为我所用。
张宝林称,健全体系是长安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升力。汽车企业的产业链非常长,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涉及的行业方方面面。一个汽车产品有几万个零部件,要把每一个零部件都做好,即便是一个零部件有问题,也可能影响到汽车品质,所以它是系统化管理,是产业链的全过程、全价值链的系统管理。这几年,长安汽车在体系化的管理方面,通过学习对标,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靠这些工作推动长安汽车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业的发展,这是适应当前“新常态”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如何加快从做大到做强转变成为摆在中国汽车企业面前的一场大考。
张宝林透露,长安汽车首先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按照产业规律发展,做好自己的工作。汽车产业是很庞大、很系统的产业,它有自身的规律。从全球汽车来看,全球汽车100多年的历史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规律和历程,长安汽车也是遵循这个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追求机会主义,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其次是持续不断地搞好长安汽车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工作。长安在产品开发方面走了一条很有特色的正向开发道路,也是汽车业最本质的路。这条路是靠大量的实验、大量的数据、大量的人员,包括时间的积累,也包括大量的失败。据悉,长安开发一款车型,从车型的市场调研创意,到真正的开发,并投放市场,需要4-5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各种实验,要解析或者试验破坏掉的汽车大概是数百辆。
第二步是长安从十年前开始搞自主创新,我们把研发机构办到了国外。我们经常讲,长安是“五国七地”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长安在意大利开办了负责整车造型的研发机构,有200多人,都是当地的外国人。在英国的诺丁汉有负责动力系统研究的研发机构,也有100多人。在日本的东京,设立了负责汽车内饰和商用车研究的研发机构,也是招聘的当地员工。在美国的底特律有负责底盘研究的研发机构。在中国的重庆、北京、上海都有研发机构。通过这些研发机构的数据沟通,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研发,是很好的案例。这种做法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科技创新奖。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很快地低成本、高效率地学习到很多先进的汽车开发技术,把这些技术为我所用。
长安汽车始终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这些年长安汽车每年把营业收入的5%以上投入到技术研发领域,不断地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最后,长安汽车组建了很好的技术团队。现在长安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有将近7千人,外籍工程技术人员有300多人。这样一个庞大的团队对于技术研发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一切都是长安这几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未来,长安汽车将继续做好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汽车产业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力推“518”战略 留住绿水蓝天
两会期间,环保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2015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攻坚战,要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也有两会代表建议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此,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宝林表示,在这次人代会上进一步提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汽车业的发展必须要实现人、车、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中国的节能减排,留住碧水蓝天。
为此,长安汽车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并超过国家的有关排放和能耗要求开发产品,致力于小型化、低碳化、小排量产品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普及。长安汽车从2001年开始,就在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方面开展有关工作。长安第三代的纯电动轿车已经于上周下线。当日,长安汽车还发布了未来的新能源发展战略,提出了新能源技术领域的“518”战略,“5”是指2020年之前,使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电动汽车的百公里提速时间控制在5秒钟以内;“1”是使插电式电动汽车的每百公里综合油耗控制在1升以内;“8”是指纯电动产品单位质量每吨百公里耗电为8度。长安汽车将按照这样的技术目标推进新能源战略。
在未来,长安汽车也设下了颇具野心的销售目标。在2020年以前新能源汽车销售累计达到40万辆,2025年争取累计销售超过200万辆。
对过去不骄傲、对现在不慌乱、对未来不迷茫的长安汽车,在通往中国智造、实现汽车强国的道路上也有能力交上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