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3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如果没有出现特别的意外,2013年铃木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业绩会开始止跌微涨,尽管可能仍无法达到年初的既定目标,但这对铃木中国来说却是一个好的开始。
自2012年年底正式执掌铃木中国以来,岩濑大辅通过一系列改革为铃木在中国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而这股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也正在进一步扭转铃木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困局。
由于多年来一直采取谨慎态度应对中国市场,导致在前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中,铃木中国不仅仅错失了一轮良机,而且还为日后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阻碍,直接导致了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业绩不升反降。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2012财年(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铃木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同比就下跌了11.3%,仅为25.75万辆。相比其他在国内的外资汽车品牌中,铃木汽车是仅有几个出现销量下跌的汽车品牌之一。
2012年销量下跌其实只是铃木在中国市场艰难的一方面,而销量之外的其他困难也在挑战着铃木在中国市场的底线,特别是来自市场的竞争以及在中国市场与合资伙伴的复杂关系
2013年,各大合资品牌都加速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使得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特别是面临来自强势合资品牌产品线下探以及中国本土自主品牌产品力向上的竞争,在产品和品牌均不及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一直被铃木视为优势的小型车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的两个合资伙伴分分合合的局面,也让铃木在中国市场难以掌控平衡。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让铃木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变得越发微妙。
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特别是在上一轮日系车整体受损之后,铃木中国有意识性地在今年四月的上海车展期间就提出了在中国市场的改革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利用自身小车优势,加大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投放节奏和力度,进一步提升铃木品牌。而这一切正是由现任铃木中国总经理的岩濑大辅主导推进。这位新任铃木中国高管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铃木要改变以往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对于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投放,岩濑大辅认为以往铃木的产品投放计划过于缓慢,这种策略很大程度地影响到铃木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回顾铃木近年来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新车型,除了今年在广州车展上铃木展示了一款要投放的新跨界SUV车型外,最近的一款铃木奥拓还是在2009年投放的,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内,铃木中国四年才完成了一款新车的引进。“相比更多车企每年数款新车的投放节奏,铃木中国的动作确实缓慢。”岩濑大辅告诉记者,铃木今后每年要在中国市场投放一款全新的车型,“这里的全新车型并非是小改款车型,而是指全新的不同系列车型。”
随着首款国产SUV车型锋驭的引进,铃木中国今年也实现了自岩濑大辅上任以来对加大新车投放力度的承诺。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在锋驭之后,明年另一款全新车型的引进计划也在铃木中国相应的规划中。据悉,明年的这款新车或将会是一款全新的三厢车型,这是一款基于在去年巴黎车展和今年上海车展上展出的EPP概念新车量产而成;另外,还有一款SWIFT SPORT也将在明年的推出计划之列。“我们希望能够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来弥补此前的不足,也希望消费者能够充分理解,并且能够看到我们积极的态度。”
每年一款全新车型推出,这已完全有别于此前铃木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决策。而这种被理解为铃木拟加大中国市场战略投入的思路,让铃木在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因此自岩濑大辅执掌以来的铃木也开始呈现出向上的一面,从而逐步摆脱去年的颓势。按照铃木的规划,由于将中国市场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铃木也对中国业务给予厚望,并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目标。“中国市场是我们最重要、最大规模的一个市场,对铃木今后的全球战略意义来说极其重要。”岩濑大辅表示:“铃木将努力提升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业绩,未来要争取达到丰田、本田的同等销量。”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以铃木中国的业绩来看,要真正比肩丰田、本田,铃木的难度仍然不小。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铃木仅仅依靠引进产品还并不算够。对铃木中国,更多的现实困难也需要铃木进一步化解,特别是相比丰田、本田来说,铃木的产品力、品牌力均还有待提升。除此之外,铃木在中国的渠道也需要加强。
不过相比前两者,眼下对铃木来说最为关键的则是两家合资伙伴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也是摆在铃木面前的一大难题。分析认为,目前由于自身产品线的局限,铃木在中国市场还无法真正承担起供应两家合资伙伴更多产品的能力。而眼下,全心与重点合资伙伴搞好关系,把产品、渠道销量提升也显得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