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创新寄厚望 福田召开2014商务年会

发布时间:2013-12-18 来源:第一商用车网

没有人会怀疑,创新已成为中国的关键词。
    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借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科技创新的活力必将进一步释放、迸发,并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此时,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勇立潮头。福田汽车深谙此道。
    曾以令业界称奇的“福田速度”实现了快速发展,累计产销汽车超600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商用车销量第一,福田汽车的这些骄人成绩均离不开科技创新。
    如今,正大步走出国门的福田汽车更是将科技创新提升到最重要的企业战略高度。从2012年的“品牌提供价值,行销创造财富”、2013年的“远见卓识,引领未来”到2014年商务年会提出的“突破科技,引领未来”,人们可以看出福田汽车对科技创新给予的厚望。

商务年会现场

    “突破科技,引领未来”——这简单的八个字将成为福田汽车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任务和目标。虽然知难行易,但一直在迎难而上的福田汽车必将通过艰辛探索,用科技创新这个支点,撬动其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杠杆,并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科技创新是福田的基因
    中国是汽车大国但非汽车强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9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国。然而,“大国”与“强国”一字相差,意义却谬之千里。中国汽车产业繁荣的背后,是被合资品牌大肆瓜分的市场囧状,更是自主品牌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奋斗史。
    而且,必须看到的是,虽然我国汽车工业从一个较长的成长时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整个国家寻求转型发展的时期,汽车产业也必须认清面临的形势。有专家表示,此前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人口、市场、贸易三大红利逐渐消失,而约束汽车发展的能源、环保、交通等三大问题却日益突出。
    在全球化加速、竞争加剧、政策环境加严的大环境下,中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汽车产业必须做出重大变革,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现实状况是,中国汽车企业普遍存在重开发、轻研究,重应用、轻基础的现象,因为在研发投入上有限,汽车产业升级缺乏技术支撑。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自主品牌能否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福田汽车在这方面走得更早一些、更远一些,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福田汽车适时提出“突破科技 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看,福田汽车并不算先行者,也没有什么先天优势。虽然如今的福田汽车已经成为中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业,但是鲜有人能记起其过往。1996年,由100家法人企业共同发起,正式成立了福田汽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三年后,该公司开始以轻卡为切入口进入商用车领域。
    随后,福田汽车在商用车领域迅速发展,并从2004年开始进入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卡领域,2007年,又进军新能源汽车。2009年,其商用车销量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之首后,全球销量首次超过戴姆勒,也正是在这一年,福田汽车制定了宏大的国际化战略,即“2020战略”。
    建设世界级汽车企业是“2020战略”的终极目标。到2020年,福田汽车全球年销量将突破30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3300亿元。届时,福田汽车将完成全球化市场和产业布局,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并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
    无论是进入商用车领域、杀进重卡领域还是国际战略,福田汽车的每一次转型和跨越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福田汽车,更是将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

 

商务年会现场

    “我要创新”才能成为主体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其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成为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在福田汽车,这已然成为一种传统。甚至是从福田诞生之日起,“我要创新”的理念就贯穿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在这里,科技创新被摆在企业发展的最重要位置。据悉,自成立以来,福田已累计投入300亿元用于研发能力建设。截至2012年底,福田汽车申请专利超过3500项。
    巨额的科技投入和大量的创新成果已经应用在福田汽车系列产品上,转化成了其领先市场的产品竞争力。福田戴姆勒生产的欧曼重卡,全面达到欧洲安全标准,采用全新康明斯动力,油耗比竞争对手低3-5%,设计使用寿命达到国际水准的120万公里,比国内行业水平提高一倍以上;奥铃和欧马可高端轻卡,搭载康明斯动力,高承载,可靠耐久性提升30%,满足欧盟车身碰撞标准(顶压、A柱撞击和侧撞),采用安全气囊、ESC、AEBS、LDWS等先进主被动安全技术,可以达到欧6排放、车内空气VOC满足欧洲标准、油耗降低2-6%;拓陆者皮卡采用全新GDI发动机,动力强劲,油耗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低10%,而且双安全气囊、ABS EBD、CAN总线的使用和轿车化内饰,带来安全舒适的全新乘坐体验。
    围绕科技创新,17年来,福田汽车以中国为中心,研发体系覆盖全球,集成世界先进研发技术,在新能源、液压电控及动力集成等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其开创性建立的六位一体研发体系,实施“集成知识 链合创新”,以我为主,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早已成为“全国自主创新典型企业”的标志性成果。可以说,福田的科技创新,既有战略基础,又有策略保障。
    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是牵头的核心集成创新部门;包括德国、日本、中国山东在内的海内外研发机构,为福田汽车整合世界优势研发资源提供了支撑。以研究院为基础,福田汽车建立了多个自主创新共同体,包括福田汽车在海外的科研分支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外研究机构、福田汽车二级事业部的研究所和同步开发机构,制造链中的供应商,并形成了独有的多位一体创新体系。这样的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国内外的资源,使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对企业的贡献度达到80%以上。
    正如前文所说,汽车产业面临能源、环境、交通三大压力,而汽车企业无一例外也将解决这三个问题作为产品升级换代的突破口,其中,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
    福田汽车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最早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早在2003年,在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发布前,福田汽车就开始研发设计各类新能源汽车,并通过整合内外部研发、制造和零部件资源,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探索实践。2007年福田汽车专门成立新能源技术中心,累计投入资金几十亿元,现开发人员近500人。此外,通过依托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工程研究总院和投资超过12亿元的重点试验室,借助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各优势资源力量,福田汽车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共计申请专利219件,其中发明专利154件。
    目前,福田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实际应用最多的企业,在世界范围内也居于前列,形成了覆盖卡车、客车、多功能车等领域7个平台15个系列40余款车型的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体系,其产品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以及我国台湾、古巴、西班牙等地运营数量已经超过一万辆,其中北京地区超过5000辆。另外,在新能源的电控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电池成组及管理等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突破。
    突破科技 引领未来
    科技创新未有穷期,它是市场竞争这场“马拉松”中的致胜法宝。福田汽车的科技创新更力求突破、着眼未来。
    12月7日,福田山东工程院在潍坊正式揭牌。这是继此前山东大学、潍坊市人民政府、福田汽车三方共建山东大学福田汽车研究院暨福田汽车山东工程院签约仪式的后续实质性进展,福田汽车将在山东形成整车与汽车零部件一体化的综合性百万量级的全球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打造山东最大的千亿级汽车工业基地。此举为福田汽车创建世界级汽车企业再一次奠定坚实基础。
    “福田汽车2020战略”必须有具体的技术和产品做支撑。为此,福田汽车以科技、管理和人才为砝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即是加大科技创新的战略投入,大力推动以商业价值实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全面掌握产品研发核心技术,使研发成为福田汽车全球化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通过与世界级发动机企业合资合作,引进与应用康明斯、奔驰发动机先进技术,打造福田动力核心优势;通过与戴姆勒奔驰合资合作,引进与应用世界顶级卡车先进技术,打造福田重卡核心竞争力;整合全球优秀供应商资源,链合技术创新,开发满足世界标准的中端产品;与IBM合作建立先进的OTD订单管理模式,平均交货周期相对目前可缩短50%,同时,通过“点单系统”可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订单需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与世界标准同步,为福田汽车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奠定基础。一系列的科技创新与突破举措,让福田汽车站在了面向未来的竞争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