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收购海外品牌 到底是赔还是赚了?

发布时间:2016-04-11 来源:新浪汽车综合车图腾

2008年,由于金融风暴突袭汽车成了被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行业之一,不少汽车企业陷入困境,不过这却成了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的最佳机遇,此后中国汽车产业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买!买!买!不过,当中有成功也有失败,金融风暴前的2004年双龙由于面临工会问题、技术问题境外资本运作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考虑出售股权,接盘者是上汽集团收购金额则达到了5亿美元换取双龙汽车48.9%股权,可由于运营过程中的障碍以及双龙自身的许多问题,也因中国企业第一次收购海外车企缺乏经验双龙汽车此后半死不活所以这次收购大家都认为是败笔,就像刚学打麻将算是输钱当交学费吧。
    2005年,英国老牌汽车制造商罗孚公司走到了尽头。还是上汽,以67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25、75以及K系列汽油机和L系列柴油机等核心知识产权之后,上汽在罗孚原车型的基础上研发出荣威系列车型并在新车上市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功地实现了上汽的“自主品牌梦”。
    同年,在上汽收购罗孚部分知识产权后南汽也发功了!它一鼓作气,出价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的剩余资产包括罗孚75、25、45、TF系列生产装备线全系列发动机生产设备MG、奥斯汀等品牌以及大量的试验台架,不过后来,由于南汽经营不佳于2007年年底被上汽吞并MG自然也成了上汽的囊中之物。
    2009年,通用汽车对悍马启动了“关闭”模式,四川腾中重工有了收购的想法。据说它希望收购后通过与上汽的合作实现悍马的国产整个收购案据说作价1.5亿美元,双方也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最终却因政府审批问题而流产,通用也不得不关闭了这个品牌,不知道倒闭是不是会传染腾中重工在2014年被传已停工破产,不过后来官方进行了辟谣算是虚惊一场。
    金融危机同样影响到了当时通用旗下的萨博2009年,萨博负债达5.28亿欧元这时候,科尼赛克和北汽计划,对萨博进行整体收购,不过后来科尼赛克却意外退出了交易,科尼赛克2009年,北汽以1.97亿美元收购萨博部分资产,收购资产包括Epsilon、 GM2900、 GM2400等3个重要平台,93三厢、95三厢、95两厢等3个主力车型,后来的北汽绅宝便是以此为基础推出的2.0L系列、2.3L系列,2个系共8款发动机。F25、F35等两款变速箱同期,二庞也在酝酿收购萨博而且是全资收购,所谓二庞是指庞大和青年汽车(庞青年)可是,二庞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且还搭进去几个亿总体来说,萨博收购案最大赢家正是萨博自己。
  收购萨博铩羽之后不甘心的青年汽车以1000万欧元,收购了德国威盛巴士74.9%股权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不过或许正是因为热衷于各种收购青年汽车资金链也出现了严重问题,而不得不……
  吉利收购沃尔沃,无疑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最佳案例,也是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收购。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乘用车100%股权,包括3家工厂、1万多项专利权完整的研发体系、员工体系、零部件供应链及遍布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等,3年后,沃尔沃扭亏为盈。而吉利也依托沃尔沃强化了自主品牌的优势。
  说到海外收购不得不提的还有一家大型国企恒天集团。自2008年以来,通过多方并购恒天集团的汽车“梦工厂”已初具规模恒天集团先后收购或重组了华源凯马、郑州宏达、河北利达、湖北新楚风江西百路佳、河北大迪等多家公司。此后在2012年,恒天以900万欧元收购荷兰重卡巨头GINAF挺进重卡市场。
  而最近的一次收购案看起来并不像是并购。2015年,死了几十年的德国品牌Borgward突然复活。官方资料上说Borgward是由品牌创始人的孙子复活的但其真正的幕后推手大家都默认是北汽福田。Borgward的中文名定为“宝沃”,第一款量产车型命名为“BX7”且将于2016年4月上市,但这款车消费者是否会认还是未知数。
  其实收购也好并购也罢国内企业最重要的是能够把这些资产有效的消化利用,那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内汽车技术的突破,提升中国品牌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