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03 来源: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鞍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近1700台运输车辆中,有90%都是中国重汽产品。鞍钢汽运对融入德国曼技术的中国重汽HOWO-T系列产品表现出极大青睐,两年内先后多次批量购入T7H自卸车、牵引车,并给予高度评价。为了解其中缘由,记者于11月20日对鞍钢汽运党委书记郭克进行了专访。
记者:郭书记,您好!听说鞍钢目前正在规划运作鞍钢物流园,能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吗?
郭克:鞍钢集团是国内布局完善、最具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我们鞍钢汽运是鞍钢集团保产单位,内部有8个分公司、近1700台车。今年,我们在保障鞍钢生产物流的同时,又强化了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即保障鞍钢的原料及成品顺利进入和发出。我们目前正在规划运作的鞍钢物流园,是为了搭建物质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更大效益。年底前我们将成立“中石油-鞍钢油气销售公司”,实现资源互补。我们计划把物流园打造成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平台,在流园内设立加油站、4S店、检测站等,打造汽车后服务市场。现在正在积极招商。
记者:中国重汽与鞍钢有着20多年的合作经历,重汽最早的黄河车也曾服务于鞍钢。鞍钢汽运作为一个大型物流企业,对于运输产品的更新换代是相当谨慎的。据我所知,从2013年开始,鞍钢汽运开始采购中国重汽同德国曼公司合作推出的新一代T系自卸车,2014年又追加采购60余台T7,是什么原因使贵公司连续采购重汽T系产品?
郭克:我们与重汽是传统的合作伙伴,对重汽产品还是比较信任的。目前,鞍钢汽运90%的车辆都是中国重汽产品,其中包括豪沃各个品系,T7、T5、A7、HOWO、STR王等。对于车辆批量更新,我们是相当慎重的。中国重汽T7出来后,我们先进行试用,此间重汽提供了专业培训,试用效果非常好,于是我们在去年采购了23台,今年又追加了60多台T7自卸、牵引车以及21台码头牵引车。
记者:目前在贵公司服务的重汽T系列产品最长已超过一年,运行里程也超过20万公里。通过这一年多的使用,您对该产品有什么评价?
郭克:对T7这款产品,我们相当满意。司机们普遍反应:动力强劲、故障率低、视线好、舒适性好、噪音低等等,总体都是正面评价,司机们都想开T7。我认为,现在T7在国内同档次的产品中性价比应该是高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能、舒适性、可靠性等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其他品牌相比,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升级到国四之后优势会更明显,懂车的人会很清楚这一点。
记者:根据发展,今后你们在车辆方面有些什么需求?
郭克:我们现在主要面临两个问题。根据物流发展趋势,面临一个现实性问题,我们每月有五六万吨的钢材发往天津,走高速,限载,所以货运商对车辆的轻量化有一定需求;另外,现在物流运输方面,标准化程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了甩挂运输的推广,要把很多社会分散资源整合到一起,甩挂有个鞍座的标准化问题,还有挂车的尺寸等很细节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设施在操作上不是很安全,效率也不高。我们这边拉30吨的钢卷、个性化需求太强,对车的要求较高,甩挂曾考虑过气囊,但气囊的承载只有26吨,达不到要求。
记者:中国重汽“亲人服务”提出并实施了“三大要求、八项承诺”,同时主动服务、售前培训、以养代修等服务模式也同步跟进,您怎么看待中国重汽的服务?
郭克:重汽的服务专业、及时、到位。现在都是点对点培训,培训老师一个一个给指导,有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而且有常驻人员,不光到我这里,也到物流基地去走访、调研,了解第一手资料;另外,T7还有一个特点,没有多少可需要服务的内容,性能比较稳定。
记者:对于未来,您期望在哪些方面与重汽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郭克:下一步,我们双方肯定还会有更深入的合作机会。前段时间,我到中国重汽卡车公司、泰安五岳、青岛青专几个地方去参观调研,对主机厂、上装、挂车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曼项目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检验方式、生产装备、工艺流程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更加信任。重汽与鞍钢资源互补,我们可以合作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例如鞍钢的钢材可以作为汽车原料,而重汽车辆又可以为鞍钢的运输提供服务。今后,希望重汽能多出精品,也希望我们双方能有深度的合作,促进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