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9 来源: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生中,可以铭记的日子不多。对于我来说,2010年11月22日是个永远不会忘却的日子!”家住市河西二区的周伟明是一名上汽通用五菱的普通工人,在他记忆中的这天,柳州亦是广西第一辆本土轿车宝骏630下线,他和班组的工友们全程见证并完成了轿车底盘的所有组装工作。一年多来,宝骏已从柳州跑向全国,同时拉着柳州工业跨越了新台阶。
宝骏630成为周伟明和柳州人的“独家记忆”,而“3000亿”的诞生,有太多工业梦想照进现实。
两代汽车人,同一轿车梦想
1987年,中学毕业的周伟明,怀着对汽车的钟爱及对汽车工人父亲的崇拜进入五菱,开始了一线汽车工人生涯。首次见到汽车生产流水线的他,兴奋而激动,然而,父亲并没有给他太多庆祝,却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能做汽车很神气,要是能做出柳州本土的轿车就更威风了!”
当时,在周伟明眼里,父亲是技术相当熟练的汽车工人,还是力量的象征。在父亲心里有个梦:开着自己生产的轿车上下班才是汽车工人的至上荣耀。受条件和环境限制,这个梦想虽然显得很奢侈,但父亲从来没有放弃。周伟明也因此承续了这个梦想。
几十年来,周伟明和父亲默默坚守普通岗位。父亲慢慢老去,周伟明成长为公司西部总装车间C线底盘工段长。与此同时,柳州五菱经历了从拖拉机到微型汽车、从国有独资到中中外合作等多次转型,柳州汽车产业也在大步前行,柳州轿车梦靠近现实。
在历经3年研发后,终于迎来宝骏630下线的日子——2010年11月22日。这天,周伟明早早来到车间,提前检查了工段设备。当“宝骏”来到周伟明身边时,他激动难捺,“几乎把心眼提到嗓子眼了”。工段包括制动、传动、发动系统安装,共64道工序,他一路目不转睛盯着工人们的动作, 45分钟下来完成所有安装时,才发现汗水湿透了工作服。
“真是一梦两代人。”本月16日,周伟明向记者讲述这段情缘时,年过40的他依然像小孩般灿烂地笑开怀。他说,父亲此前突然离世,未能看到轿车下线,但“如果他知道,我如今每天在生产柳州本土轿车,他也肯定会很欣慰的。”
柳州轿车开向全国
下线就要开始接受市场检验。本土品牌能否站稳国际国内汽车市场?在宝骏630下线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个话题成了周伟明与别人讨论的话题,也是他担心的焦点。
周伟明的担心是有原因的,宝骏630上市前面临国内汽车产业整体处于调整期,增速放缓的行业环境;同时,汽车下乡、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三大利好政策集体退市,购车成本上升,而宝骏630切入的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中级轿车市场。另一方面,上汽通用五菱在市场上向来保持‘微车大户’的形象,要实现‘由商、微转乘’,宝骏能否胜任。”
对此,上汽通用五菱也有考虑和部署。上市以来,宝骏汽车以“可靠的伙伴”为定位,主打亲民形象;在国际化背景的支持下,从技术研发、产能、产品线、品牌推广以及售后服务上全面推动,上市后销量持续攀升,11月当月销量已达到6018辆,目前累计销售已经突破1.4万辆;除西藏外宝骏汽车网络已经覆盖各省区,共建立了近170家国际化标准的4S销售商和超过250家服务店面,其中120多家4s网点在宝骏630上市阶段已经陆续开业。
从“接生”到“学会走路”,周伟明每天都在一边生产宝骏,一边关注宝骏的市场动态。眼下岁末将至,他所在的车间更加忙碌了:“最忙时每天生产100多辆宝骏,畅想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轿车跑向全国各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接下来,周伟明准备买辆自己制造的宝骏轿车,“开着上下班,周末去旅游。”他还给宝骏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柳州宝马”,寓意宝骏像宝马一样从柳州奔向世界每个角落。这已成为他的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