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与供应商携手共筑质量高地

发布时间:2013-09-02 来源: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近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访了一汽-大众的四家零部件供应商,这四家企业中,有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虽然体制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产品质量的严要求以及持续不断地提升质量工作。
    在中国,为中国,在质量方面永不妥协
    德国大陆集团拥有超过140余年的历史,从生产橡胶制品起家。业务涵盖制动系统、 动力总成及底盘的系统和零部件、汽车电子、轮胎及工业橡胶制品,致力于提升驾乘安全和环境保护。大陆集团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拥有高精尖端的技术,是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
    这次参观的是大陆集团的长春工厂——即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陆电子),成立于1995年,是由德国大陆集团在中国长春投资设立的独资子公司,也是亚洲区最大的工厂。“大陆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理念是:在中国、为中国。” 大陆电子总经理雅克斯?韦伯向我们介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质量,在质量方面大陆集团是永不妥协的,没有质量的保证便不能谈到企业的利润,我们提供优异的质量不仅是为我们的客户,也是为我们的供应商,为股东。同时我们所有的质量方面的反映都是要跟市场,我们在PPM上有着非常优秀的质量表现,尤其是在新产品和新项目投放之前,在质量方面已经作出了承诺。”
    “一汽-大众是长春工厂的第一个客户,因而我们对这块会比较重视,按照一汽-大众的要求,我们实施VDA6.1与formel Q,然后通过学习、理解,再和一汽-大众进行沟通,真正地实现好的质量。尤其我们也是德系的供应商,和大众这么多年的合作,在formel Q上实施的会比较充分一些,现在看来formel Q对我们整个公司的管理,包括和整个大众的接口,以及整个工厂的提升,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大陆电子的产品供应给中国63个地方的153位客户,并出口到18个国家的54位客户,并且能做到与主机厂同步研发。
    从供货到现在,依然保持着零PPM的状态
    一部车上到底有多少个螺栓?大多数人说不清楚。在烟台安国特紧固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国特)采访时,销售经理王凤梅准确地告诉记者,一辆车上有螺栓将近3000种,烟台安国特生产700种,其中批量供货的有400种,目前给一汽-大众供的将近30种。
    安国特是意大利AGRATI集团在烟台的独资企业,生产高强度螺栓。AGRATI始建于1939年,目前在全球拥有8个工厂,是一个拥有70年历史的跨国集团公司,在高强度紧固件行业中,是欧洲最大的生产商之一。烟台安国特2006年9月份生产出了第一颗螺栓,然后经过各种实验验证以后,在2007年进入了批量生产,一汽-大众是安国特第一个客户,在此之前,一汽-大众用的一直是进口螺栓。 “安国特优势之一,就是从原材料的进厂检验,整个产品的生产、制造、检验、挑选、包装、发货,实现了从头到尾的质量控制。”王凤梅介绍,“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螺栓平均需要的螺栓模具,是在150台套到200台套,现在很多公司都是车削成型,效率是每小时是200——250件。而安国特从意大利的进口设备,直接冷镦挤压成型,每小时达到5000件。加之,原材料引入了国内宝钢的材料,目前我们用国产材料做出来的螺栓,已销往大众的墨西哥工厂,包括美国克莱斯勒,用的也是国产材料然后成品出口。”
    据王凤梅介绍,为了保证螺栓质量,在发货之前还要进行100%的挑选,这个100%挑选有四个摄象头挑选一些关键性的尺寸,用涡流探伤螺栓有没有内部裂纹,同时针对第一个有机涂附,因为表面处理工艺偶尔会有一些积液,然后进行积液的挑选,再一次地将不合格品滤到自己工厂的内部,把合格品流向客户。王凤梅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持续几年的供货当中,均实现了零PPM的状态,这在汽车行业也是比较难达到的,包括我们从07年给一汽-大众供货,到今天为止,依然保持零PPM的状态。”
    正是一汽-大众的信任、支持与帮助,才有了今天的星宇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宇),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研制、生产、销售汽车车灯的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奇瑞汽车、东风日产、广汽乘用车、神龙汽车等公司配套。由于供货及时、质量稳定,被多家汽车厂评为“优秀供应商”。
    谈起星宇的发展,董事长周晓萍深有感触地说:“星宇是靠一汽起家,靠奇瑞上量,靠一汽-大众得到快速发展的。”2004年,星宇接到了为一汽-大众新宝来尾灯的项目,当时的星宇并不具备所有的开发能力,但一汽-大众却大胆地采用了星宇车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硬是用这样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把宝来尾灯项目做出来了,在这个过程中,一汽-大众付出了很多很多,从采购、技术、质量等方面全方位地支持、关心、帮助星宇,带着我们往前走,逼着我们往前走,我们也从中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一路走来,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一汽-大众的支持与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星宇。”周晓萍感慨地说:“为了使我们的配套产品质量达到要求,一汽-大众派驻工程师现场指导,并培训我们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时甚至请德国专家来协助,正是在这样的帮扶下,星宇逐渐成长起来,具备了较强的产品研发、模具设计加工能力。”
    时至今日,星宇由最初一个校办工厂,发展成为国内唯一车灯上市企业。目前星宇已形成完整的车灯研发体系,具备与整车厂同步开发实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车灯行业能排到全国前五名的位置,而其他四家均是合资企业。星宇去年销售已超过10亿,在佛山和长春分别设立子公司,并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在欧洲设立子公司,进入国际主流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体系。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做到最优
    湖州安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达)是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05年8月成立,有员工310余人,主要生产与乘用车配套的气缸盖罩总成、油底壳总成、悬挂支架等多种系列零件,是与国内外著名汽车整车厂配套的专业供应商,主要客户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武汉神龙、上汽通用五菱、德国大众和北美通用等知名汽车及发动机生产厂家。
    安达1991年开始进入汽车配件领域,早期属于湖州当地的国有企业,2000年跟上海通用配套开始起步,在2002年的时候为一汽-大众做一个距离支架,在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安达的能力得到了厂家的认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在2004年的时候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期,当时接到了一汽-大众的开迪、上海大众的途安配套任务,也就是说从2004年正式跟项目进度配套的,加工量也非常大。“事实上,我们安达汽配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是在2005年”安达总经理姚加铭介绍“安达的快速发展和一汽大众的合作是分不开的,一汽-大众的很多朋友也是我们安达发展的见证人和帮助者。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成本,另一个是质量,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价格做到最优,由于我们既不是皇亲国戚又没有外资的血统,只有靠成本这块取得优势,通过改善工艺提高效率,降成本。在质量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主,客户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要求,很早通过了TS16949。尤其一汽-大众推行的formel Q(供应商管理体系),对我们帮助很大。”
    对于产品质量,安达完全按一汽-大众的要求来实施,300多人的厂子有72多人在做质保,包括现场的检验、巡检。记者在安达生产车间参观时,发现目视板上贴有《质量警报》,据总经理姚加铭介绍,这是安达内部一项自查规定,发现产品有问题要及时地在目视板上通报,并对发现问题的人奖励100元,从而杜绝缺陷产品流出生产线。正是由于对质量的苛求,赢得客户的信任,安达的业务量每年成几何级数递增,现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这三家业务量基本上各占安达30%。
    质量是一汽-大众生存发展的基石
    “一汽-大众质保部刚成立时有30人,在2003年的时候达到300人,到今年年底释放的编制是1883人。在一汽-大众做质保工作压力还是很大的,只要稍有不慎或者把关不严,每天就会有6000辆的产品流出工厂,感觉在一汽-大众做质保工作如履薄冰” 一汽-大众质保总监隋忠剑介绍,“随着产能的提高,三地市场要保证同一产品同一品质。一汽-大众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 始终把质量至上放在首要的位置,把质量作为我们厂家的前提,同时通过产品的议价、产生利润、产生品牌价值。应该说在一汽-大众已经形成了共识,就是质量是我们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
    那么,怎样把质量这个基石夯实得更加牢固?隋忠剑表示,一个是提高产品质量,另一个是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原则是面向基层,鼓励员工关注质量,消除看得见摸得着的质量问题,从自身作起,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在研发阶段要保证项目质量和规划设计质量,减少质量缺陷;供应商要确保零件的供给,同时要加大供应商绩效管理和质量能力的提升;生产线上确保生产质量的稳定,加强过程控制;在售后要提高用户满意度,避免重大投诉、抱怨。针对各个阶段的目标一汽-大众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几天的采访,记者感到一汽-大众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除了自身的制造的工艺和水平外,更有与一流供应商的合作,二者并非你出钱我卖货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共赢、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换句话说,一汽-大众与供应商携手共同筑起了质量高地,生产出高品质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用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