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产品年内即将面世 微信上车能延续统治力吗?

发布时间:2019-06-17 来源:中国汽车报(北京)

    前不久,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车联副总裁钟学丹表示,车载微信将于今年年内落地。这款拥有11亿用户量的社交软件“上车”后,将给汽车市场带来什么改变?这个问题自带话题性。

1.png

    车载产品年内即将面世 微信上车能延续统治力吗?

    ■腾讯与车企有望互惠互利

    微信在当前国人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已毋庸赘言,而在驾驶环境中,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仍然存在,相信大部分微信用户都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过收发信息、共享位置等功能。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高度的黏性,一些企业或个人在车载微信官方版本诞生前,已在车端直接安装安卓或网页版本的微信。

    在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韩庆文看来,微信“上车”是一种纯用户的需求,整车企业积极在车上融合微信等功能正是迎合用户需求的一种体现。  “汽车需要新技术的注入,以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志东对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新车销量低迷,也需要拥有大量受众的APP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微信‘上车’将对新车销售起到一定提振作用。车载微信将成为加分项。”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总监吴辉称,微信拥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因此对于腾讯来说,完全可以利用微信‘上车’共享信息和数据。

    微信‘上车’看起来是一桩互惠互利的买卖,将整车企业与腾讯紧密联系在一起。虽然车载微信官方版本目前还未正式发布,长安汽车已提前透露将于今年二季度搭载于CS85车型上。

    ■避免分心驾驶成为重要考验

    在去年召开的首届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放出口风,车载微信已在开发中,只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迟迟没有落地。

    事实上,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微信,第一大挑战便是安全性——在实现相关功能的同时,要保证驾驶员的视线不离开道路环境,杜绝分心驾驶。

    车载微信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记者了解到,车载微信与手机端微信的区别主要在于交互方式。“上车”之后的微信,被腾讯定义为为驾车场景量身定制的车载服务,可提供基于全语音交互方式的消息收发和通话功能,用户只动嘴、不动手即可完成;结合车载硬件,通过方向盘按键即可一键下达指令,唤起微信;车载微信服务还能与手机蓝牙感应,上车自动登录,下车自动断开;同时,支持在微信上收到位置,快捷发起导航。

    对此,吴辉表示,与当前在车内使用手机微信相比,车载微信采用语音交互确实能够解放双手,随着未来语音交互技术的升级,相关功能有望进一步完善,以保证驾乘安全。

    “微信上车将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融入更多的语音交互,这也是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交互方式。随着语音交互技术的发展,车载微信用户的体验会更好。”邓志东认为,汽车产品相对封闭,是语音交互技术比较好的应用场景。这种基于语音交互的车载微信,利用了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不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流量入口,还将成为大数据的入口、人工智能真正落地应用的入口。

    韩庆文表示,相比而言,车载微信提升了车内使用微信的安全性,但业界对微信“上车”的安全性仍存在一定疑虑,因为这种社交活动本身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多少都存在影响。此外,研发人员还要将微信“上车”之后的系统安全性考虑在内。

    ■腾讯布局车联生态的有力切入点

    “车载微信是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的重要承载。”钟学丹表示,腾讯车联希望将车企、开发者与C端用户连接起来,构建开放共建的生态车联网。腾讯车联提出生态车联网概念是将腾讯系及第三方的内容服务生态接入到汽车中,通过超级ID+在线支付,打通车前、车中、车后体验,基于AI场景引擎,实现智能场景化驱动的“千人千面+服务找人”。

    具体来看,腾讯车联将提供一套全新的车载应用框架——腾讯小场景。腾讯小场景类似微信小程序,无需下载和安装,通过语音触发,直接从云端加载。腾讯车联推出了出行、娱乐、车主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五个大类的小场景,五十余小类的精细化场景的服务。

    以微信“上车”为入口,完善对车联网生态的布局或许正是腾讯的出发点。邓志东表示,在车联生态市场,阿里与上汽等整车企业早有合作关系,百度也推出相关服务,与多家整车企业开展合作。腾讯的杀手锏之一就是微信,微信“上车”属于从C端到B端场景,可以打通产业互联网,使车联网生态进一步生根发芽。

    车联生态在BAT对汽车行业的布局中已有体现。阿里与百度主要以车载系统平台进入汽车领域,打通生态链。百度就小度车载OS已与国内众多车企合作,搭载的产品中不乏明星车型,比如全新改款的哈弗H6。阿里AliOS也有众多合作伙伴,上汽就是典型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上海车展上,阿里方面确认正在研发基于AliOS的车载小程序,在车主授权下,可自然串联起车前、车中、车后相关场景服务。比如,通过触控、语音、手势等交互方式,唤起相应的小程序,完成餐厅推荐、预约排号、在线点餐等服务;再比如,当车辆驶入旅游景点时,可操控小程序实时订票、预订车位等。

    如今,车端和行车场景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争夺的另一个战场。微信“上车”将成为多大的变量?恐怕只有市场能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