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汽车车轮用钢技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4-11-13 来源:中汽协会车轮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深入地探讨车轮专用钢与车轮制造工艺及产品性能技术进步问题,经过多方沟通及准备,继去年的上海会议之后,由中汽协车轮委员会和中信金属微合金技术中心联合组织召开的“汽车车轮用钢技术研讨会”于11月6日和7日在重庆召开。来自钢铁企业研究院、车轮企业、大专院校、专业科研单位、整车厂、相关装备企业的各界专业人士共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车轮制造企业代表麦孚威车轮公司首先简要介绍了车轮的制造工艺、产品要求及试验检验情况,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就钢板的加工工艺性、焊接问题、高强钢和双相钢在使用过程中的利与弊,车轮的疲劳性能问题、钢板的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对车轮加工及使用的影响等,同时也提出了对钢铁企业的要求。通过与国外钢材的成分对比,提出了铝元素脱氧的优点和需求。
    车轮钢的研发离不开产学研相关单位的合作,中信金属、钢铁研究院、吉林大学、北航、本钢、兴民钢圈五家单位联合就车轮用双相钢的开发进行了合作,在产品设计、轻量化、材料焊接、疲劳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来自合作单位的代表就各自承担的专业分别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汽车轻量化趋势及对车轮产品的需求、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执行,产品有限元优化设计与疲劳分析、钢板焊接技术研究及问题的解决、含铌高强钢的研究设计、双相钢的研究设计、两种钢材的轧制技术与参数控制、制成车轮产品的状态等。

随后来自首钢、攀钢、武钢、马钢的专家围绕着高强钢和双相钢的开发、特性及在使用中的问题分别进行了介绍,包括车轮钢的发展历程、未来发展方向、内部开发流程、设计思路与方法、制造工艺与控制、不同车轮专用钢的特点,对车轮产品及性能的研究分析、对车轮企业的合作需求等。
    每个专题报告之后,与会代表根据报告内容纷纷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双方进了热烈地讨论,并且获得了比较明确和清晰的解答。通过讨论明确提出了,要根据轮辋和轮辐的加工工艺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或双相钢,既要推动技术进步,又要避免功能过剩,要努力做到车轮需求、材料性能、制造技术三者的匹配与协同发展。会议认为,当前缺少钢板各项性能与车轮最终使用性能对应关系,同时也提出了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及研究的问题。
    作为技术研讨会的必要补充,来自上海钢联的代表从行业宏观发展和商务的角度分享了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的观点,对钢铁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试验室。本次会议由中信金属有限公司微合金技术中心和中汽协车轮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会议得到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协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