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29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目前,本市摇号购车中签比例已经接近1比100,不过未来这个比例有可能再创新低。本市昨天发布《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2013年修订),从明年起到2017年的四年间,本市增量小客车年度配置指标由24万个减少到15万个。小客车摇号“新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提到的“到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
28日,市交通委、公安局、发改委等14个委办局联合发布了最新修订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从明年起到2017年的四年间,本市增量小客车指标额度共60万个,年度配置指标总量由此前的24万个减少到15万个,从而使机动车保有量到2017年底不超过600万辆,实现近期调控目标。
年度指标总量
每年减为15万
本市从2011年开始实施小客车购车摇号政策以来,三年来中签难度不断攀升。目前,摇号购车中签比例几乎已经接近“百里挑一”的难度。
截至目前,本市的小客车保有量为539.5万辆,为实现《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关于“到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的目标,本市未来四年增量小客车指标总额度为60万个。
在60万个增量小客车指标额度中,43万个是普通小客车指标,17万个为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普通车指标数
未来逐年下降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虽然每年的指标额度都是15万个,但是普通车在指标中占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明年可供摇号的普通车的指标有13万个,2015年则为12万个,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9万个。与之对应的是,17万个示范应用新能源车指标也没有平均分配到今后四年中,而是按2万、3万、6万、6万的数量渐进式发展。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说,指标结构的这种“安排”主要是考虑到本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计划,在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的同时,逐步优化机动车能源结构。
本市公务用车
指标三年未增
2011年开始本市实施小客车购车摇号政策,在《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多个修订版本中,“本市机关、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一直被列入“总则”中,此次的修订版本同样明确提出本市不再新增公务用车指标,这意味着本市公务用车指标已经三年未增加。
解读
普通小客车指标
个人占114400个
明年本市小客车指标为15万个,但这并不意味着参加摇号的市民面对的“池子”里有15万个指标,在这其中,不但有2万个新能源小客车的指标,13万个普通小客车的指标也将由个人、单位和营运车辆按比例分配。
根据昨天公布的明年普通小客车指标分配比例,个人占比为88%,指标额为114400个;单位占比6%,指标额为7800个,营运车占比6%,指标额为7800个。和今年相比,个人的比例保持不变,单位用车的比例下降2%,营运车辆的比例则提高了2%。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的分配比例是:个人和单位(包括营运车)各占50%。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单位用车指的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等,营运车辆则包括租赁汽车、驾校的教练车、旅游车和出租车。
对于指标比例分配的变化,市交通委委员容军说,“租赁汽车是未来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才能真正缓解各方面的严峻问题。”
答疑
600万大限从何来
减机动车作用几何
《北京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因此未来四年增量小客车指标额度仅有60万个,年度配置指标总量由24万个减少到15万个。为何要根据600万“大限”确定指标额度?
昨天,北京交通和环保部门并未给出机动车保有量与治污缓堵之间的量化关系,很多专家表示,短期的摇号“限购”加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具体的效果和影响仍有待观察。
究竟每年减少9万辆车对缓解北京的环境污染有什么作用呢?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表示,新细则确定的摇号数量,将让北京每年减排1500吨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对于到2017年底600万辆的保有量,他和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都认为是北京短期的“极限”。
“在环境空气容量以及交通道路容量都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的情况下,只要是不利的因素,我们都应该严格控制。”李昆生说。
市交通委委员容军说,4年的指标是60万个,年增长率就达到4%,可是目前道路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每年不足1%,应该说600万是一个极限。在这4年中,争取通过道路建设、交通管理、结构调整等方法置换出空间。“就这么大的一个量,只能靠减缓增加的速度和置换空间的方法。”
“在我看来最好不要有新增的机动车,但是这并不现实。”李昆生说,“摇号限购毕竟是短期措施,未来要想减排、缓堵,还是要通过政策要求和宣传引导,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提高机动车购买和使用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