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广柴油乘用车恐会受到大众"尾气门"影响

发布时间:2015-10-09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最近一段时间大众汽车的“排放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成为行业媒体持续关注的焦点,大家在不断地讨论揣测中也免不了对柴油车有着颇多微词。
  笔者由此想到在今年的7月份,由于油耗指标的压力,国家政策的支持,节能减排的需要等一系列利好条件,让柴油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开始活跃起来,近10家企业在柴油乘用车方面的立项,让柴油乘用车的初步发展显出端倪。笔者当时觉得中国发展柴油乘用车的机会可能来了,尤其是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详解版中提出,“促进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的自主开发,推动柴油发动机在乘用车上的应用”。这给柴油乘用车提振的信心,业内专业人士也预计,未来两三年内,柴油乘用车在中国的发展环境会有很大的改观,将迎来比较好的发展机遇。柴油车在乘用车中比例应该达到5%~10%。伴随第四阶段油耗的逼近与国五标准的实施,柴油机在SUV与MPV上的应用比例将会逐步增大,未来有望达到30%。
  在中国柴油乘用车市场看似很有发展前景的时候,大众汽车“尾气门”事件的持续发酵会否带来负面影响呢?笔者觉得多少是会有一些影响的,首先可以看一下中国发展柴油车的市场环境原本就有着诸多的阻力,诸如油品问题,政策问题、消费者的观念问题。
  分析这几个阻碍因素,首先油品问题已经得以逐步解决,因为在我国,油品提升是跟排放标准提升连在一起的。过去汽柴油的油品只能达到国一、国二,而截至2015年1月1日时,全国已实现了国四柴油的供应升级,部分城市的国五柴油也遍布大街小巷,如上海、江苏、杭州萧山、天津和广东等地。所以,柴油车的对应油品在国内不少地区都可找到。就供应来说,中石化、中石油每年都有大量的柴油出口,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国内柴油紧张的局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其次政策问题上边已经说了国家在有意的鼓励柴油乘用车的发展。那么最难突破的就是消费者的观念问题了,声音大、冒黑烟是中国消费者对柴油发动机的固有印象,这种固化了的印象原本就需要长时间的慢慢改变,但大众汽车的造假事件一出,难免有很多人会觉得所谓的柴油车更清洁、更节能都是假的,都是人为造出来的假象,一旦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就更不好改变对柴油车的固有偏见。
  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对于大众有着独特的情节,中国大多数消费者最开始对汽车的认识都始于大众品牌,在中国汽车产业刚刚起步的初期,大街上跑的大众品牌占到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信赖是其他国家消费者难以比拟的,但这次大众在全世界的失信必然会让中国消费者产生疑虑,难免会想:自己这么信任的品牌都能在尾气排放上造假,那柴油车还能信得过吗?所以,笔者以为大众的“尾气门”事件势必会对中国柴油乘用车的推广造成一定影响。